<p class="ql-block"> 云門山,位于山東省青州市城區(qū)南部,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也是1985年山東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之一。</p> <p class="ql-block"> 進入景區(qū),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個四柱三門的牌坊,這便是云門山的山門了。山門為仿古建筑,金黃琉璃瓦覆頂。匾額上“云門山”三個大字為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從山門開始算,到山頂大壽字這段路稱為【長壽路】,恰好999級臺階,有久久長久,延年益壽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 國家級地址公園。景區(qū)擁有觀壽亭、望壽閣、天仙玉女祠、云門獻壽、萬春洞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15日云門山石窟及石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 主峰大云頂海拔421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也被譽為“中華古壽文化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 觀壽亭 始建于隋朝,為中國傳統(tǒng)六柱六角疊梁重檐結構,是古人欣賞云門山秀麗風景的首選之地。</p> <p class="ql-block"> 望壽閣坐落在北極山腰,由正閣、東西廂房和垂花門組成。置身閣中,仰望南山,恰好見“壽”字,故名望壽閣。</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 有“望壽亭”還要有“望壽閣”。過去隋唐年間為佛教寺院,宋代改為靈官廟,為古青州著名道觀。院落高聳,臨崖而建,蔚為壯觀。20世紀40年代末毀于戰(zhàn)火, 80年代初重修。</p> <p class="ql-block"> 站在望壽閣院內,這里與山頂?shù)摹皦邸弊诌b遙相望,故稱為 “望壽閣”。</p> <p class="ql-block"> 這是望壽閣院內的一塊石刻“壽比南山”,供游人拍照留念的地方。以前石刻上的“壽比南山”四個大字是紅色的,不知什么原因現(xiàn)在把字和石頭涂成了黑色,是不是為了不讓游客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詩人王心鑒《游云門山》:“閑訪云門山,悠然踏龜鱗。移步皆蒼翠,招手即白云。勿擾陳摶夢,恍聞范公吟。明月照青州,仙境蛻俗痕?!边@首詩把青州描繪成了個天上人間。</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山勢兩面對稱,宛如一頂烏紗帽,中間是主峰大云頂,兩邊的紗帽翅是指東峰與西峰。</p> <p class="ql-block"> 東峰稱望海峰向東延伸,上建有東閬風亭,俗稱望海亭,是云門山上一大名勝,東觀日出云海,西望駝山群峰,南賞劈峰夕照,北眺青州古城,別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 西峰名射神臺,又稱西大頂,上有平臺,四周陡峭險峻,下面的懸崖稱為“閻王鼻子”,因為相傳為馮夢龍《三言二拍》中《李道人獨步云門》中,李清最后的舍身升仙之處,所以稱為“舍身臺”,后來諧音為“射神臺”。</p> <p class="ql-block"> 在山陰處摩崖上鐫刻了國內外罕見的大“壽”字以討好衡王。大“壽”字,字體結構嚴謹,端莊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米,寬 3.7米,僅“壽”字下面的“寸” 字就高達2.23米。所以當?shù)厝擞小叭藷o寸高”、“壽比南山”之說。眾多的中外游客都把能到云門山參拜大壽字作為來青州旅游的首選,以表達對自己和家人最美好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云門獻壽在云門山巔之陰,有一海內罕見的巨大摩崖石刻“壽”字,人稱為“云門獻壽”。明嘉靖年間為衡王朱戴圭祝壽,衡王府內掌司冀陽周全,以“壽比南山”之意。 </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主峰名大云頂,形若魚脊,東西走向,上多寺廟宮觀。山巔植“東岳大帝”之宮,樹“泰山老母”之祀,東西建閬風亭,修盤山石級968級。建云門山天仙玉女祠、望壽閣,紅墻青瓦,古色古香,宏偉壯觀。 在夏秋季節(jié),云門山南側的“云窟”開閘放云,即時白云騰空而出,經云門洞冉冉升天,云門山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主峰大云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jié),云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于其上,若隱若現(xiàn),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云門”,或稱“云門仙境”。</p> <p class="ql-block"> 置身山巔,望云海時隱時現(xiàn),云門仙境,名不虛傳;天氣晴朗時,綠地伴青山,層山疊巒,北國風光更使您陶醉,令您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上拜佛,實際上拜的是“三仙玉女祠”,拜佛的目的多在求子。</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早在隋、唐、宋時期就深受佛、道兩家的青睞。山上有隋、唐石窟造像五處,石佛二百七十二尊,歷代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的題刻、碑碣,遍布云門山摩崖。</p> <p class="ql-block"> 位于云門山巔的天仙玉女祠是典型的明代全石無梁建筑,匠工非凡。</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主峰名大云頂,形若魚脊,東西走向,上多寺廟宮觀。山巔植“東岳大帝”之宮,樹“泰山老母”之祀,東西建閬風亭,修盤山石級968級。建云門山天仙玉女祠、望壽閣,紅墻青瓦,古色古香,宏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歷史悠久,歷經千年的名人造訪,云門山【大云頂】題刻遍布,達100多處,堪稱古代書法藝術長廊。</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不僅有佛窟,還有不可多見的“道洞”。洞雕有宋道教首領陳摶老人枕書長眠的臥石像一尊。據(jù)傳說也是壽的象征,吉的祥物,是與山上的大壽字一緣而來。故老百姓有云:“摸摸陳摶頭,一輩子不發(fā)愁,摸摸陳摶腚,一輩子不生病”。所以不少游人,為圖個吉利,已經把陳摶老祖的頭和腚摸得凈光發(fā)亮了。</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上斷崖峭壁間,遍布歷代文人名士的摩崖題刻和碑碣。據(jù)《新唐書》記載,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七月,法明和尚編撰了一部《大云經》獻給武則天,稱武則天為西天彌勒佛下凡,應該取代唐朝做天下主。權欲熏心的武則天當然十分賞識。</p> <p class="ql-block"> 云門洞,傳說是秦始皇東巡時為壓齊地王氣而鑿。洞高4米,寬6米,深10余米,在洞內穿行氣流旋身,拔涼拔涼的,神清氣爽,大王之雄風也。</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的主峰大云頂,有洞如門,高寬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jié),云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于其上,若隱若現(xiàn),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云門”,或稱“云門仙境”。</p> <p class="ql-block"> 云門山早就為歷代名人所重視,山上斷崖峭壁間,遍布歷代文人名士的摩崖題刻和碑碣。</p> <p class="ql-block"> 據(jù)《新唐書》記載,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七月,法明和尚編撰了一部《大云經》獻給武則天,稱武則天為西天彌勒佛下凡,應該取代唐朝做天下主。權欲熏心的武則天當然十分賞識。</p> <p class="ql-block"> 雪蓑,明代隱士,河南杞縣人,姓蘇名洲,道號為雪蓑,居青州數(shù)年,與衡王有交往。嗜酒,他善作大字,信手揮灑,筆勢矯健,一揮即成。云門山上留下他的六處墨跡,如“神在”、“超塵離夢”、“鬼斧神工”等。</p> <p class="ql-block"> 這些作品,均為不可多得的書法杰作。洞中石壁上還有明代姜寒古所作的“君睡容我醉,我醉學君睡,醒者徙紛紛,未許把同臂”等詩句,可謂膾炙人口,耐人尋味。洞外另有“涼書臺”、“仙人腳印”等古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