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輕輕拂去歲月那厚重如塵的覆蓋,緩緩敞開內心世界,開啟記憶深處的閘門。一幅幅、一幀幀難以忘懷的畫面,如同無聲的指引,引領我們悄然回溯那斷波闌壯闊、氣壯山河的歷史,去探尋、去追尋1949年那張老照片中蘊藏的不朽軍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定格歷史的珍貴合影</b></p> <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29日,在上海浦東高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第78師第234團第二屆黨委委員,用一張合影,將那個瞬間永久定格。照片如今雖已泛黃斑駁,卻擾如一座屹立不倒的歷史豐碑,承載著厚重的往昔,默默訴說著那段烽火連天、熱血沸騰的崢嶸歲月。它所蘊含的精神力量,穿透時光的壁壘,永不磨滅,成為激勵后人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追尋——像片中記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 拂去歲月厚厚的封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 敝開心的世界記憶的閘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 一幅幅 一幀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 不能忘卻的畫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引領著我 默默地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追尋 我生命的那份純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心中 抺不去的那一片云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追尋那永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屬于我們的那份無悔的忠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忠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撫平冉冉逝去的光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又見過去歲月如歌的年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頁頁 一篇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刻骨銘心的畫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心馳神往 不懈地追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追尋 我生命的那傷純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心中 抺不去的那一片云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苦苦追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那人間的大愛無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大道無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執(zhí)著地求索在漫漫路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那傳頌和不朽的真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追尋 我生命的那份純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心中 抺不去的那一片云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苦苦追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那人世間的大愛無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大道無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浴血戰(zhàn)場的二營營長——楊國棟</b></p> <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第一位,是二營營長楊國棟。1918年7月,楊國棟出生于山東省沂水,原名治華。1939年3月,他懷著對革命事業(yè)的無限熱忱,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3月正式投身八路軍,自此踏上了漫長而又究滿傳奇色彩的革命征程。</p><p class="ql-block"> 在他豐富的履厲中,從班長、魯中軍區(qū)排長,副連長、連長,再到魯南八縱隊二十四師參謀,以及第二十六軍七十八師二三四團二營營長,直至后來擔任第二十六軍七十八師科長、副團長兼參謀長、團長,乃至長山要塞區(qū)蓬萊守備區(qū)副司令員等要職,每一步都印刻著他為革命事業(yè)不懈奮斗的足跡。</p><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戰(zhàn)役的硝煙彌漫,淮海戰(zhàn)役的激烈廝殺,渡江戰(zhàn)役的英勇無畏,上海戰(zhàn)役的果敢堅毅,抗美援朝第二、第四、第五次戰(zhàn)役的浴血奮戰(zhàn),都有他沖鐸在前、浴血殺敵的身影。他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畏的勇氣,在槍林彈雨穿梭,為國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立下赫赫戰(zhàn)功。1955年授予中校軍銜,1964年普升為上校軍銜,并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三級解放勛章。1969年4月,他光榮離休,然而,命運卻在1979年7月無情地畫上了句號,他永運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政委——徐堯田</b></p> <p class="ql-block"> 緊挨著楊國棟的,是政委徐堯田。1921年6月,徐堯田在山東省莒南縣呱呱墜地。1938年9月,年僅17歲的他響應時代的號召,毅然入伍,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漫長心革命生涯中,他歷任宣傳員、學員、副政治指導員、政治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副主任、師政治部主任、要塞區(qū)政治部主任、內長山要塞區(qū)副政委、工程兵政委、直至云南省軍區(qū)政委。</p><p class="ql-block"> 他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豐富而輝煌,沂蒙根據(jù)地反“掃蕩”的艱苦卓絕,秋山東魯中地區(qū)反頑戰(zhàn)役的驚心動魄,周村戰(zhàn)役的激烈交鋒,萊蕪戰(zhàn)役的硝煙彌漫,孟良崮戰(zhàn)役的生死較量,開封戰(zhàn)役的運籌帷幄,淮海戰(zhàn)役的決勝千里,渡江戰(zhàn)役的勢如破竹,上海戰(zhàn)役的蕩滌殘敵,抗美援朝(第二次、第四次、第五次戰(zhàn)役)的異國奮戰(zhàn),平康阻擊戰(zhàn)役堅守不屈,中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保家衛(wèi)國,每一場戰(zhàn)役都見證了他的忠誠與擔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徐堯田不僅戰(zhàn)功赫,還收獲了諸多榮譽。1949年,他被援予淮海、渡江戰(zhàn)役紀念章;1952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援予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55年被授予獨立自由三級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6年授予功勛榮譽章;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紀念中國人民抗日勝利60周年紀念章。此外,他還將自已的親身經(jīng)歷化為文字,撰寫了多篇回憶文章,如1986年的《艱難的歲月,英勇的戰(zhàn)斗》與1941年《反“掃蕩”》回憶;2O00年為青島禮貿中學撰寫的《走上革命道路的預習班》;2002年的《親臨戰(zhàn)斗回憶》;以及為莒南縣黨委黨史撰寫的《我的戰(zhàn)斗歷程》,這些文字成為后人了解那段歷史的珍貴資料。</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戎馬一生的團長——董毓湘</b></p> <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第三位,是團長董毓湘 。1918年,董毓湘出生于山東省新泰縣(現(xiàn)為市)。1938年8月,他投身革命,次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戎馬生涯。</p><p class="ql-block">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笫一團第一營連長、第四旅第十團第一營營長、新蒙縣獨立營營長、魯中二分區(qū)第十一團第一營營長、魯中軍區(qū)警二旅第六團參謀主任等職,在石家峪、木營、張店、大崮山等戰(zhàn)役和戰(zhàn)斗中,他身先士卒,與日寇展開殊死搏斗,為保衛(wèi)祖國山河立下汗馬功勞。</p><p class="ql-block">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歷任魯中軍區(qū)第九師第二十七團參謀長,華東野戰(zhàn)軍第八縱隊第二十四師第七十一團副團長兼參謀長、華東野戰(zhàn)軍第八縱隊特務團團長,第三野戰(zhàn)軍第二十六軍第七十八師第二三四團團長,第七十七師參謀長等職,在各個戰(zhàn)場上縱橫馳騁,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建立新中國貢獻了自已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他奉命赴朝鮮參戰(zhàn),擔任第二十六軍第七十七師副師長,參加了第二、四、五次戰(zhàn)役和漢江、長律湖、金化北等戰(zhàn)斗。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戰(zhàn)場上,他不畏強敵,英勇奮戰(zhàn),展現(xiàn)了中國軍人的頑強意志和崇高氣節(jié)?;貒螅麚沃袊嗣窠夥跑娷娛聦W院基本系代主任、主任,合成軍隊指揮系主任,因其卓越的教學和領導能力,先后3次被軍事學院記二等功。1955年,他被授予上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大校軍銜。1963年7月至1982年8月,他歷任第二十軍第五八師師長、副軍長,浙江省軍區(qū)參謀長,安徽省軍區(qū)參謀長、副司令兼參謀長,江蘇省軍區(qū)顧問(正軍職)等職,1989年11月,他在南京病逝,結束了他光輝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死一生的副團長——鹿正明</b></p> <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第四位,是副團長鹿正明。鹿正明。原名鹿秀蘭,曾用名鹿明玉、鹿向東、鹿秀菊、鹿秀巖。1914年12月,他出生于山東省萊蕪市牛泉鎮(zhèn)東朱泉村,1932年8月14日,年僅18歲的他就加入中國共產黨,早早投身于革命事業(yè)。</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戰(zhàn)士、班長、排長、連長、營長、華東野戰(zhàn)軍第八縱隊22師營長、團參謀長、第26軍78師234團副團長、團|長等職。他參加了山東縱隊的第一場戰(zhàn)斗——寺嶺戰(zhàn)斗,以及馬家廟戰(zhàn)斗、菏澤戰(zhàn)斗、三次討吳、魯南會戰(zhàn)、萊蕪、孟良崮、洛陽、開封、淮海、渡江、上海等一系列戰(zhàn)役戰(zhàn)斗,先后九次身負重傷,卻始終堅守在戰(zhàn)斗一線,以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為革命勝利貢獻著自已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他奔赴抗美援朝戰(zhàn)場,參加了二、四、五次戰(zhàn)役,在戰(zhàn)場上表現(xiàn)英勇,榮立了二等功,被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授予了國旗勛章,還受到了彭德懷高度贊揚。1954年10月,他擔任第31軍93師副師長,1958年11月調任福建省福安軍分區(qū)副司令員,1966年3月任南平軍分區(qū)副司令員,1968年任龍巖軍分區(qū)司令員,1978年12月任三明軍分區(qū)司令員,1970年,周總理親自點名,此后,總參、外交部任命為軍事顧問團團長,運赴非州履行軍事外交任務,為增進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友誼和合作做出了積極貢獻。</p><p class="ql-block"> 他先后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兩次授予戰(zhàn)斗英雄稱號,四次榮立二等功,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為副軍職離休老紅軍,2001年元月11日,他在南京軍區(qū)福州總醫(yī)院病逝,他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功勛卓著的參謀長——李中元</b></p> <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第一位,是參謀長李中元。1919年12月,李中元出生于山東省招遠縣,1938年1月,他參加革命工作,193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踏上了為人民解放事業(yè)奮斗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他歷任班長、排長、副指導員、指導員、副連長、連長、副營長、營長、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長山要塞大欽司令、內長山要塞區(qū)副司令員、青島警備區(qū)副司令員等職,在不同的崗位上,他都兢兢業(yè)業(yè),為部隊建設和發(fā)展貢獻著自已的智慧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參加過蓬萊大新店、掖縣、膠東“反掃蕩”、大澤山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在與日寇的戰(zhàn)斗中,他英勇無畏,展現(xiàn)了中國軍人的愛國情懷和頑強斗志。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參加過范家莊、夜襲龍骨山、皮虎嶺、外線出擊、土山集、開封、洛陽、孟良崮、渡江、上海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建立新中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此外,他還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第二、四、五次戰(zhàn)役,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戰(zhàn)場上,他不畏艱難,奮勇殺敵,為保衛(wèi)祖國和人民的安全做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 李中元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對子女要求嚴格,對部屬關心爰護,團結同志,謙虛謹慎。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多次受到上級表揚和表彰獎勵。1940年、1951年榮立三等功各1次。1956年,他榮獲三級獨立勛章和三級解放勉章,1988年7月,榮獲獨立功勛榮譽章。他的一生,是為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的精神,激勵著后人不斷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英雄不朽的一營教導員——劉克鈞</b></p> <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第二位,是一營教導員劉克鈞。1921年12月21日,劉克鈞出生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qū)北溝鎮(zhèn)北王緒村。1938年9月,經(jīng)趙一萍介紹,他參加膠東軍政干校,同年10月派到政治部戰(zhàn)地服務團,后到救亡軍工作,1938年11月,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p><p class="ql-block"> 1955年,他被授予中校軍銜,1964年6月晉升為上校軍銜,正師職離休。在他的軍祓生涯中,歷任文書、書記、指導員、政治處副特派員、保衛(wèi)股副股長、股長、234團一營教導員、干部處副處長。大連海校練習艦大隊副政委、海軍快艇總隊31大隊政委、海軍快艇第六支隊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東海艦隊聯(lián)合學校政治部主任、東海艦隊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他參加過萊蕪戰(zhàn)役、孟良崮戰(zhàn)役、開封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上海戰(zhàn)役、抗美援朝(第二次、第四次、第五次戰(zhàn)役),在這此戰(zhàn)役中,他充發(fā)揮政治工作的優(yōu)勢,鼓舞著戰(zhàn)士們的士氣,為戰(zhàn)役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獲得的榮譽眾多,1949年授予淮海、渡江戰(zhàn)役紀念章;1952年授予朝鮮三級國旗勛章、抗美援朝和平萬歲勛章;1955年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86年授予功勛榮譽章。1992年10月12日,劉克鈞因病在上海四一一醫(yī)院逝世,但他的英魂永遠活在人們心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抗美援朝立功的政治處主任——張正德</b></p> <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第三位,是政治處主任張正德。1921年11月,張正德出生于山東省長山縣(現(xiàn)博市張店區(qū))南嶺村,1937年12月,他參加了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正式投身抗日救亡運動。</p><p class="ql-block"> 抗月戰(zhàn)爭時期 ,他歷任第三支隊宣傳員、第四中隊警衛(wèi)員、青年干事、連指導員、團政治處組織干事、獨立營政治教導員、副政治委員等職。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萊蕪城戰(zhàn)斗、蒙陰戰(zhàn)役、沂臨邊反“掃蕩”戰(zhàn)斗、魯南費縣討匪戰(zhàn)役、泰萊邊討吳戰(zhàn)役以及泰安縣保衛(wèi)麥收等百余次戰(zhàn)斗中,他都表現(xiàn)出色,為抗擊日寇、保衛(wèi)家園做出了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歷任魯中軍區(qū)第四師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華東野戰(zhàn)軍第八縱隊二十四師二三四團政治處主任、第三野戰(zhàn)軍第二十六軍第七十八師二三三團政委等職。參加了張(店)周(村)戰(zhàn)役、土山集戰(zhàn)役、洛陽戰(zhàn)役、開封戰(zhàn)役、濟南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渡訌戰(zhàn)役和解放上海戰(zhàn)役等,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建立新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他奉命參加了抗美援朝,擔任二十六軍二三三團政委。1951年上半年,志愿軍發(fā)動第四、第五次戰(zhàn)役,在西方山阻擊戰(zhàn)中,他帶領部隊英勇奮戰(zhàn),榮立二等功。1954年至1983年,他歷任海軍內長山要塞區(qū)政治部副主任、海軍訓練基地503部隊政治委員、海軍二炮學院副政治委員、海軍錦西實驗基地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曾先后榮“獨立章”“解放章”“榮譽勛章”,1985年離職休養(yǎng)。正軍職。2003年8月7日,張正德因病治無效在青島逝世,他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將永遠被人們銘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矢志不渝的三營政治教導員——王東明</b></p> <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第四位,是三營政治教導員王東明。1919年1月,王東明出生于山東省榮城市萌子鎮(zhèn)立駕山村人。1939年2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1月參加革命隊伍,從此開啟了他為革命事業(yè)奮斗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他歷任戰(zhàn)士、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26軍78師234團三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守備區(qū)副政委、內長山要塞區(q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共長島縣委書記、內長山要塞區(qū)副政委、副軍職巡視員等職,還是中共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p><p class="ql-block"> 他曾參加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抗美援朝等戰(zhàn)役,在戰(zhàn)場上,他始終堅定信念,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1955年,他被授予上校軍銜,榮獲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紀念章,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自由勛章。1980年離職休養(yǎng),1983年1月,他因病在濟南軍區(qū)總醫(yī)院逝世,但他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努力拼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未被銘記的身影(后排左起(五)</b></p> <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第五位,是一位姓名已難以考證的英雄。雖然我們無法知曉他的名字,但他毫無疑問是這段歷史的重要參與者,是這支英雄部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他同樣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奉獻出了自已的青春、熱血乃至生命。他的身影雖已模糊,但他的功績和精神,與其他英雄們一樣,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七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們凝視著這張老照片,內心依然被深深觸動。從這老照片中,我們追尋到的,是他們?yōu)榱藝液腿嗣?,千里奔襲、萬壑歸流般的磅礴偉力;是一部充滿變革與桃戰(zhàn)、可歌可泣的奮斗史詩;更是經(jīng)歷歲月磨煉、歷史沉淀后,愈發(fā)熠熠生輝的不朽軍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他們,就是我們最可爰的人!今天是上海解放75周年,為了共和國的誕生與繁榮,他們前赴后繼,將一個又一個有關勝利和奇跡的故事書寫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故事被定格成永恒,交織成一段段光輝的記憶。硝煙雖己散盡,但對他們的思念綿綿不絕。這張照片,記錄了1949年解放上海后的歷史片段,它承載的杯念與敬意,將永遠被我們珍藏。而他們的軍魂,也將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董四于南京 2025年2月修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