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5年秋,父親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即時,在四川重慶璧山丁家坳校址就讀。1946年3月8日,教育部指令學?;剡w唐山,經(jīng)歷幾個月,于11月2日復課。這幾十張?zhí)粕脚f址拍攝,我在篩選、翻拍、考證后,分為:第一篇 學校風貌;第二篇 教學生活;第三篇 同學情誼。許多照片的像素不高,為了保持原貌,除第一張1940年的微型單人照片外,沒有使用軟件修復40張原片。</p> <p class="ql-block">第一篇 學校風貌</p> <p class="ql-block">唐山地標</p> <p class="ql-block">學校全景(135型小照片)</p> <p class="ql-block">學校正門外合影,身后是吉祥路,現(xiàn)稱交大路。</p> <p class="ql-block">本部西講堂</p> <p class="ql-block">在側面門邊站立著父親</p> <p class="ql-block">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本部明誠堂</p> <p class="ql-block">上幅:本部東講堂 下幅:眷誠堂</p> <p class="ql-block">本部校友廳</p> <p class="ql-block">廳前合影(左邊)</p> <p class="ql-block">夏日荷花池 1965年改為游泳池 </p> <p class="ql-block">冰凍池塘和雪中亭子</p> <p class="ql-block">校園雪景</p> <p class="ql-block">第二篇 教學生活</p> <p class="ql-block">1.課堂討論</p> <p class="ql-block">2.課外實踐</p> <p class="ql-block">3.宿舍學習(左側)</p> <p class="ql-block">4.去圖書館(立者)</p> <p class="ql-block">5.草坪閱讀(前排左一)</p> <p class="ql-block">6.工廠實習(左一)</p> <p class="ql-block">7.打排球(高個子)</p> <p class="ql-block">8.課后逛街(右邊)</p> <p class="ql-block">第三篇 同學情誼</p> <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合影的八位同學在照片背面手簽名字,浙江陳以群、葛葉前;江西楊之昌、包敬忱;四川白鶴林;湖南錢時飛;山西劉丕績;江蘇人用英文簽名,辯認不出來。有的簽名為繁體草書,可能辨認有誤。</p> <p class="ql-block">燈柱留影 (站上臺階的是父親)</p> <p class="ql-block">穿著棉長衫,戴圍脖,真拉風。(左一)</p> <p class="ql-block">本部東講堂前 (右二)</p> <p class="ql-block">寒松亭前合影 (前排右二)</p> <p class="ql-block">背面父親手書:向福叔留念 熾昌 三十八年四月十六日 上海交大。</p><p class="ql-block">據(jù)史料記載:1949年5月30日,該校在上海的地下黨組織決定派王效通和鄧洋兩位同學返回唐山,盡快與唐山取得聯(lián)系。6月初,王效通和鄧洋到唐山,向軍代表顧稀匯報了前上海的唐院師生情況。顧稀旋即派接管聯(lián)絡員趙銳和李泳攜款前往上海,迎接唐院師生員工返回唐山。(這張照片印證唐山學院部分師生在上海的事實)</p> <p class="ql-block">照片背面注:力三兄:存 弟熾昌 成宇 鐵湘 一九四九年九月廿日 唐山 </p><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的日期反映在上海師生已返回唐山學院。</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五</p> <p class="ql-block">第四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1950年初,以石獅和石燈為近景,后面是推土機推過的大片空地。推測是學校要建設新項目了。而此時拍照學生都穿著普通制服,胸前貼著白方塊布標識,大概相當于?;瞻?。</p> <p class="ql-block">牌子上寫的是:交大唐院冶金系1950年東北參觀團。(第三排右二)</p> <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東北參觀團走到長春時的合影。(前排中間)</p> <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1951年3月,在戚墅堰機車廠實習,擔任技術員。(左一)</p> <p class="ql-block">1951年4月1日,在北京,父親收到分配到大連機車車輛廠的調令時,歡送同學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合影。他與父親是好朋友。1952年兩個人單獨相見合影。</p> <p class="ql-block">這張是分配工作后離校前的分別照。應該是1951年4月。父親在照片背面記下其他七位同學的名字(張量 許清群 張叔和 馬如璋 圜德明 肖清權 鄧洋)。同學們穿著統(tǒng)一的鐵路制服。5年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學生服飾變化軌跡是:長袍馬褂-西裝革履-鐵路制服。</span>父親前排左一。</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一是中共地下黨員鄧洋,享有載入史冊的榮譽,成為同班同學中為學校從上海北遷回唐山做出重要貢獻的知名人物。他也是我父親最好的朋友之一,一直保持來往,經(jīng)常一起在北京、昆明、長春等多地開會,還共同參觀過大同機車車輛廠。上一代的友誼延伸到了下一代。我在1966年和1983年兩次去北京家中拜訪過鄧洋叔叔。</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