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無論男女,一般過了 30 歲,腎氣都開始走下坡路;過了 40 歲會明顯感覺體力、精力等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大不如前。</h3></br><h3>而到了50歲,各種各樣的癥狀就出現(xiàn)了,比如掉頭發(fā)、頭發(fā)變白、耳聾、耳鳴,還有乏力、失眠、腰膝酸軟、腰腿痛等等。</h3></br><h3>除此之外,中醫(yī)還講腎為先天之本,腎氣不足,身體中的氣血、器官也會受到影響,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內(nèi)分泌疾病,甚至腫瘤都會來湊熱鬧!</h3></br><h3>一個動作練你的腎氣</h3></br><h3>貼墻功,也叫蹲墻。蹲墻是一個動作簡單而又效果顯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大功效:</h3></br><h3>它有助于松腰,可以強腎,是一種健身養(yǎng)生的良法;用于緩解現(xiàn)代人伏案、手機、電腦一族頸椎腰椎疾??;還有利于補充男性陽氣;女性白帶增多、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病癥可以得到很好調(diào)理;緩解腎虛、體弱、失眠、多夢;還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半身不遂。</h3></br> ?<h3>動作要領(lǐng):</h3></br><h3>1. 人面對一堵墻或者一扇門站立,鼻尖觸墻,腳尖也觸墻;</h3></br><h3>2. 鼻尖貼墻慢慢下蹲,直到雙腿徹底彎曲,完全下蹲,雙臂抱住下蹲的雙腿;</h3></br><h3>3. 鼻尖依舊貼墻,身體緩慢起立,直到完全直立;</h3></br><h3>4. 重復第一次下蹲的動作。</h3></br><h3>注意事項:</h3></br><h3>此法看似簡單,但剛開始有難度,主要是腎氣不足之人無力蹲穩(wěn),起立乏力,重心容易向后傾斜倒地。</h3></br><h3>所以剛開始練時,必須將腳尖稍稍后移,具體尺度自己把握,保持重心穩(wěn)定即可,然后緩慢下蹲、起立。</h3></br><h3>一定要專注于脊椎的直立和身體平衡,否則一不留神就會向后倒。</h3></br><h3>下蹲、起立的次數(shù)由自己把握,多少不限。但每次起碼應有九次以上,然后以九為單位逐漸加到十八次、八十一次等等。</h3></br> ?<h3>蹲墻為什么有如此效果?</h3></br><h3>因為這個動作可以鍛煉神經(jīng)中樞、打通經(jīng)絡(luò)。過去有人把這個動作稱為反序運動。像平常的跑步、慢走、做操,都屬于正序運動;像往后倒著走,就叫反序運動。</h3></br><h3>練什么都不如練神經(jīng)中樞,也就是脊椎、任督二脈的地方,但是這個地方太難練了,我們平時做正常的運動,比如慢走、做操、跑步的時候,脊椎都是直的,練不到這里。</h3></br> ?<h3>打通督脈和命門穴:命門穴就在人體的后背,跟肚臍相對應就是在腰眼。中醫(yī)里,后背為陽,為督脈,所以又稱為陽氣之海。陽氣決定長生,陽氣旺盛、百病不侵,打通命門就是調(diào)陽氣。腎主髓,髓主腦,腦主元神,腦是高級的神經(jīng)中樞,督脈暢通充實就抗病。</h3></br> ?<h3>打通任督二脈的關(guān)鍵,就是對命門穴經(jīng)常鍛煉。蹲墻的時候,腰幅度大,這個幅度最好能達到兩個手握著拳頭能著地蹲下去。一開始夠不到不要緊,慢慢鍛煉,循序漸進。</h3></br> ?<h3>貼墻功看上去簡單,但其實卻很難做。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說明你的腎怎么樣、身體健康是什么程度。</h3></br> ?<h3>《挑羊毛疔》—民間中醫(yī)絕技療法!</h3></br><h3>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大瑰寶!</h3></br><h3>羊毛疔人人都有,主要靠吸收人體血液生長,堵塞經(jīng)絡(luò),壓迫神經(jīng)血管,影響氣血運行,影響血脈流通,正如《內(nèi)經(jīng)》所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所以疔毒長在人體不同部位就會引起以下病癥:頸椎病,肩周炎,背疼,背緊,背癢,失眠,抑郁,焦慮,濕氣重,肝火旺,腰間盤突出,腰肌勞損,坐骨神經(jīng)痛,胳膊腿麻,疼,胸悶,胃脹,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乳腺結(jié)節(jié),纖維瘤,風濕病,各種疼痛等近百種疾??!如不及時挑出,疔毒越長越緊,無法自愈,只能加重毒素堆積,形成后患!</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fk0eneyX5jTbViqzbFwUA"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