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福地”位于三清山的北部,是三清山人文景觀的集萃地,也是道教古建筑群的“露天博物館”。景區(qū)上至“九天應之府”,下至“風門”,平均海拔約1530米。 三清宮景區(qū)有1600多年的道教歷史,源遠流長,共有觀、殿、府、坊、泉 、池、橋、墓、臺、塔等230多處古建筑及文物。這些古建筑及文物依據(jù)“先天八卦圖式”精巧布局,是研究我國道教古建筑設計布局的寶地。 “三清宮”石碑。 三清福地坊,坊額“三清宮”。 三清福地坊前左右分別為靈官殿和魁星殿。 三清宮道觀。觀前有石香爐、石香亭。這里是“先天八卦”布局的核心,其它建筑皆圍繞這個核心往八方輻射,并各占一卦之位。 主建筑三清宮始建于宋乾道六年(1170年),因主祀三清尊神而得名,也陪祀道教各路神仙,占地約500㎡,位于八卦布局的中心,只有一棟建筑,前殿后閣。 “伏魔上相”是位于涵星池與清暉池兩池間的刻石佛龕?!昂浅亍蔽挥诎素哉鞣降摹皟丁蔽唬虺厮宄憾妹??!扒鍟煶亍笔呛浅嘏缘男〕?。 華蓋松。 “龍虎殿”高踞于三清山天門峰東側海拔1568米的龍首山上,位于八卦正東方的“震”位,48㎡的小佛龕,內祀老子等小石像21尊,其漢魏風格很少見。 龍虎殿建于明代天順丁丑年(1457年),因殿前左右兩側精美的青龍、白虎浮雕造像而得名。 <div>青龍、白虎造像是利用殿前天然山巖雕刻的,造型生動逼真,是三清山最早的遺跡。</div> 龍虎殿前的白虎,雖已風化嚴重,依然威風凜凜。 “糾察府”是一明代小佛龕,位于路邊,內祀6尊小石像。 “古丹井”位于八卦正中的“土”位,是三清山第一名泉,井口像八卦。相傳是道教靈寶派祖師葛洪所鑿,直徑1米,歷時一千余載,依然終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 鴛鴦松。 “飛仙臺”位于三清福地西北“乾”位,建于明景泰年間,為仿印度早期寶塔造型,是道教迎仙會仙的象征性建筑,高6.8米,三層四門,暗寓道教三清四御之意。 “詹碧云藏竹之所”地處八卦東南方的“巽”位,依山而建、前陵后寢,二進格局高地錯落,占地185㎡ 。過去一直認為是明景泰年間(1450-1457年)全真道士、三清宮主持詹碧云的墓,別名“方士羽化壇”。 <div>“藏竹之所”為三清福地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明代古建陵?!,F(xiàn)據(jù)民間傳說和考研,普遍認為是明代第二代皇帝、《明史》記載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脫生逃亡后,晚年藏身三清山時所建,并改名換姓的隱陵。</div> 陵后的石塔。 “王祜墓”處于龍虎嶺上,風雷塔旁,八卦東北方的“艮”位,依山而建、前陵后寢,二進格局高地錯落,占地67㎡。王祜是明朝景泰年間人,居住在山下汾水村,是三清山的開發(fā)者。 “風雷塔”是一座建在巨石上的宋代迷你石塔,共7層,高1.96米,位于王祜墓的分叉路邊。 “九天應元府”為雷神所居之府,俗稱雷神廟,處于八卦"離"位,坐北朝南略偏東,海拔1560米。 三清福地的景點造型設計非常別致,這里的建筑規(guī)模都不大,但在造型上卻有很高的造詣。風雷塔的設計,龍虎殿的選址等,都體現(xiàn)了道家"道法自然"的運用和對"天人合一"的追求,人文與自然景觀渾然交融,不分彼此。 游完三清福地,沿陽光海岸棧道前往玉皇頂。 玉田石。相傳,三清山有位勤勞的小伙子,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姑娘,但家中只有一塊薄田,姑娘的父母嫌貧愛富,不答應親事。一位神仙給了小伙子四顆石頭,教他種在田的四角,然后去富人家求親,說自己的田里能長出寶玉來。小伙子按照神仙所說去做了,請來姑娘的父母。果然,田里長滿了瑪瑙和翡翠,結果有情人終成眷屬。 “玉光亭”是采用俄羅斯樟子松建制的涼亭。據(jù)傳宋朝宰相王安石途徑三清山,聽說玉光亭是神仙埋美玉的地方,于是專程拜訪了玉光亭,并留有著名詩篇《題玉光亭》:“傳聞尺玉此埋湮,千古誰分偽與真。每向光亭風月夜,更凝山水有精神?!? 五老朝圣。遠觀連綿五峰,猶如五位老者行走在朝圣之路。 乾坤臺。乾是天,坤是地,站在此觀景臺上,腳下是萬丈懸崖,頭頂是藍天白云,正所謂“天地人”三者合一。該臺采用雙層玻璃而制,每平方米的承載力為400公斤。 “觀音賞曲”位于南天門群峰之間。由兩座山峰構成,一為觀音像,一為葛洪像。相傳晉代道士葛洪有感于民間疾苦,以琵琶對天傾訴。琴聲感動天庭,觀音下凡探訪合十聆聽,留此法相。此處觀音也是三清山觀音三法相之一。 石龜探海。 遠觀“情侶峰”,好似一對充滿柔情蜜意的情侶,緊靠在一起互訴衷腸,身旁還有一個小孩子。從整體上看,這個場景就像一張“全家福”。 相傳玉皇大帝有個弟弟叫逍遙君,他與王母娘娘的一個侍女相愛,私奔到人間,并生了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女孩。玉帝和王母得知后,大為惱火,便派太上老君抓他們回天庭。太上老君看到他們夫妻恩愛幸福,更知玉帝與逍遙君手足情深,便讓他們永遠留在了這山清水秀的三清山。 國舅悟道。此花崗巖峰柱形似一位身披披風、束著發(fā)髻的人在看書,被解為曹國舅正在翻閱案臺上的大道經文,所以得名“國舅悟道”。 傳說因為是皇親國戚,曹國舅的弟弟殺人之后沒有受國法制裁,曹國舅深感恥辱,于是就隱居深山,潔身自好,潛心修道。后來遇到了漢鐘離、呂洞賓,為他高潔的情操所動,將其引入仙班,成為八仙之一(左下角為身穿披風的曹國舅背影)。 三清山“迎客松”。 白頭偕老。老夫老妻,相依相偎。有情人可以在這里默默許愿:“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作連理枝?!? “觀音賞曲”是三清山的“十大絕景”之一。由兩座山峰構成,一為觀音像,一為葛洪像。相傳晉代道士葛洪有感于民間疾苦,以琵琶對天傾訴。琴聲感動天庭,觀音下凡探訪合十聆聽,留此法相。此處觀音也是三清山觀音三法相之一。 游客戲海豚。巖頂是游客,右邊立巖是躍出水面的海豚,下面是水花。 西洋美女巖。 玉皇頂日落。 玉皇頂日出。 求偶松。 “葛洪獻丹”是三清山的“十大絕景”之一。這座山峰頂部造型酷似一道士手捧藥葫蘆,因而人們以道教丹鼎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葛洪”為之名,以作為對開山祖師的紀念。 “福壽門”位于玉皇頂南側,下了陽光海岸就能看到。一條山縫中間斜懸下一道石柱,將石縫隔為兩道,左是幸福門,右為長壽門,不論走哪座門都是一種福份。 福壽門下兩塊巖石好似對面而坐的兩個老人,被稱之為“老莊論道”。老,即老子,姓李名耳,以《道德經》聞名于世,是三清正神之一,稱作太上老君;莊,即莊子,姓莊名周,是道教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莊子》、《消遙游》。 玉免奔月。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未完待續(xù)—</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