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jì)念晉國開國諸侯叔唐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p><p class="ql-block">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譽(yù)為“晉祠三絕”。晉祠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國宗祠;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集約載體,國內(nèi)宋元明清至民國本體建筑類型、時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屬彩塑壁畫碑碣均為國寶;是三晉歷史文脈的綜合載體,晉文化系統(tǒng)上溯西周封唐建晉至盛唐肇創(chuàng)文脈傳承的實(shí)證;是世界王氏、張氏發(fā)祥地。</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晉祠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2001年,晉祠博物館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qū)。2009年5月,晉祠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批準(zhǔn)為國家二級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晉祠三絕</p><p class="ql-block">周柏、難老泉和宋代彩塑</p><p class="ql-block">晉祠三絕指的是周柏、難老泉和宋代彩塑。具體介紹如下:</p><p class="ql-block">周柏:是西周時期所植的古樹,也被稱為"龍柏"、"古柏齊年"。這棵柏樹歷史悠久,至今仍然茂盛蔥郁,樹干粗壯到需數(shù)人才能合圍。歷代詩人如宋代的歐陽修等都曾對其贊嘆不已。</p><p class="ql-block">難老泉:為晉水的主要源頭,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不息。其水質(zhì)優(yōu)良,清澈見底,冬暖夏涼,被譽(yù)為“晉陽第一泉”。難老泉水不僅養(yǎng)育了一方兒女,也為晉祠增添了幾分江南水鄉(xiāng)的韻味。</p><p class="ql-block">宋代彩塑:位于圣母殿內(nèi),共有四十三尊彩色塑像,其中主像是圣母邑姜,其余是四十二尊宦官、女官和侍女的彩塑。這些彩塑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對于研究北宋宮廷六尚制和宋代宮廷生活以及衣冠服飾等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特別是其中的侍女像,被譽(yù)為中國雕塑史上罕見的精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周柏唐槐</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彩塑</p> <p class="ql-block">難老泉</p> <p class="ql-block">晉祠四大鐵人</p><p class="ql-block">晉祠四大鐵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的晉祠博物館內(nèi),是宋代的大型鑄鐵制品。這些鐵人分別位于金人臺的四角,每尊高約7尺。四尊鐵人的鑄造時間不同,分別是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宋元佑四年(1089年)、宋紹圣五年(1098年)和民國二年(1913年)鑄造。12</p><p class="ql-block">每尊鐵人都有其獨(dú)特之處,以西南角的鐵人為最佳,其造型比例適當(dāng)、保存完整,被稱為宋朝的“不銹鋼”。這尊鐵人右臂高舉,左臂當(dāng)胸,緊握雙拳,原握有木質(zhì)兵器,但因年代久遠(yuǎn),木質(zhì)已經(jīng)腐朽,所持武器已經(jīng)不在。叉腿站立,右腿前伸,瞠目閉口,威武莊嚴(yán),咄咄逼人,十分生動。</p><p class="ql-block">東南角的鐵人身穿鎧甲,左臂已殘,鑄造工藝細(xì)膩,兩肩與胸前的花紋十分生動,立體感極強(qiáng),是四尊鐵人中唯一穿鎧甲的武士,也是鑄造年代最早的一尊。其人物形象英勇豪邁,鎮(zhèn)定自若中不乏威武氣勢,顯示了一個武士的威嚴(yán)。</p><p class="ql-block">西北角的鐵人造型、鑄造時間與西南角的鐵人基本相同,但左臂已斷。雖僅晚一年鑄造,但武士的威武氣勢與鑄造技術(shù)均不及前者。其背后的銘文寫明鑄造目的是鑄鐵人獻(xiàn)于圣母,永充供養(yǎng),以求得圣母娘娘的保佑。</p><p class="ql-block">東北角的鐵人身形比例、神態(tài)及鑄造工藝、技術(shù)遠(yuǎn)遠(yuǎn)不如其他三尊鐵人。這尊鐵人的胸前、背后均有銘文。胸前的銘文只鑄有經(jīng)理人的姓名與鑄造鐵人的年月日。背后的銘文只鑄有助緣人與鑄造廠家同金火匠人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晉祠鐵獅子是國家級文物。晉祠鐵獅子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原名為晉王祠,是為了紀(jì)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立的祠堂。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中的鐵獅子,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它們見證了晉國的歷史和文化,是研究晉國歷史和文化的寶貴實(shí)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龍興晉陽”青銅雕塑</p><p class="ql-block">雕像人物:共六人,分別為唐太宗李世民、長孫無忌、李績、尉遲恭、魏征、馬周;</p><p class="ql-block">雕像造型:李世民騎馬立于中央,長孫無忌和李績騎馬一左一右。尉遲恭手捧銅锏立于李世民與長孫無忌前方中間。魏征立于李績馬左側(cè),魏征后面是馬周</p><p class="ql-block">雕像意義:這組雕像講述了李世民的戎馬一生,并展示了唐王朝與晉祠的歷史淵源</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除唐太宗外,其余五人都與晉陽沒有直接關(guān)系。他們在不同時期加入或支持李世民,共同為大唐王朝的建立和繁榮作出貢獻(xiàn)。</p> <p class="ql-block">唐叔虞祠</p> <p class="ql-block">唐碑</p> <p class="ql-block">三晉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晉祠是三晉歷史文脈的綜合載體!彌足珍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