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國古代的詩仙李白、詩圣杜甫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他們的才華讓世人驚嘆,在朗朗上口的詩句背后,描述的是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從詩句中也能感受到詩人的情懷,下面是中國古代十大著名詩人?!?lt;/p><p class="ql-block">屈原, 曹植, 陶淵明, 王維 ,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商隱,蘇軾,陸游</p> <p class="ql-block"> 1:屈原,中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國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戰(zhàn)國時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nèi)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郢都后,屈原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p><p class="ql-block"> 屈原創(chuàng)立“楚辭”文體,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其作品和神話有密切關(guān)系,許多虛幻的內(nèi)容就是承襲神話發(fā)展而來的,又是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詩人,作品里反映了現(xiàn)實社會中的種種矛盾,尤以揭露楚國的黑暗政治最為深刻。楚辭”的不斷傳習(xí)、發(fā)展,北方的文學(xué)逐漸楚化,新興的五、七言詩都和楚騷有關(guān)。漢代的賦作家無不受“楚辭”影響,漢以后“紹騷”之作,歷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詩句抒發(fā)自己胸中的塊壘,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這是屈原文學(xué)的直接發(fā)展。 </p><p class="ql-block"> 近代學(xué)者梁啟超首推為“中國文學(xué)家的老祖宗”,郭沫若評價是“偉大的愛國詩人”,聞一多評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為人民詩人的人”,《中國文學(xué)史》評價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xué)》評價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 2: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一說鄄城),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三國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建安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p><p class="ql-block"> 曹植自幼聰慧,善文辭,深得其父曹操寵愛,欲立為太子,因其任性嗜酒,未果。曹操死后,備受曹丕、曹叡猜忌,三遷其國,名為王侯,實同囚徒。其間曾數(shù)次上書請纓滅蜀、吳,希望能夠建立功業(yè)。又力諫曹丕省徭役,薄賦斂。曹植曾著《辯道論》,駁斥神仙之書、道家之言,認為人之壽命長短、骨體強劣皆因其作為而異,而無長生不死之理,對桓譚相信“災(zāi)異怪”而“畏天戒”的主張表示異議。曹植去世后,謚號“思”,又稱陳思王。</p><p class="ql-block"> 曹植在詩與散文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著有《洛神賦》《飛龍篇》《白馬篇》等,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文學(xué)批評家鐘嶸也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 南朝宋文學(xué)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建安文學(xué)集大成者。 </p><p class="ql-block"> 在詩歌上:前期詩歌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表現(xiàn)他貴族王子的優(yōu)游生活,二是反映他“生乎亂、長乎軍”的時代感受。后期詩歌,主要抒發(fā)他在壓制之下時而憤慨時而哀怨的心情,表現(xiàn)他不甘被棄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 </p><p class="ql-block"> 他的《畫贊序》,是我國畫論史上流傳下來的第一篇專題論畫的文章,講畫的倫理教化作用,明確了繪畫藝術(shù)的社會價值和意義,肯定了繪畫藝術(shù)的地位?! ?lt;/p> <p class="ql-block"> 3: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p><p class="ql-block"> 陶淵明是田園詩人的鼻祖,主要有《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他在文學(xué)上是兩漢魏晉南北朝800年以來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杰出的詞賦家與散文家。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有時也流露出逃避現(xiàn)實的老莊思想,宣揚“人生無?!?,“樂安天命”等消極情感。而且感情真摯,樸素自然。其藝術(shù)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勝,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fēng)格。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從內(nèi)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作品風(fēng)格:田園生活、平淡自然、簡潔含蓄。</p> <p class="ql-block"> 4: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出身河?xùn)|王氏,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fù)后,被責(zé)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p><p class="ql-block"> 王維有“詩佛”之稱,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創(chuàng)造了水墨山水畫派,近體詩嚴守聲律 意態(tài)豪放,主要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摩詰文集》。作品風(fēng)格: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zhèn)渲睿?quot;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jié)較為舒緩,用以表現(xiàn)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前期為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后期為對于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xiàn)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 </p><p class="ql-block"> 作品表觀為:詩如畫卷,美不勝收。情景交融,渾然天成。詩滲禪意,流動空靈。 對他的畫作評價: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殷璠在其著作《河岳英靈集》中評價王維之詩:“在泉成珠,著壁成繪?!?,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錢鐘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p> <p class="ql-block"> 5: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p><p class="ql-block"> 李白創(chuàng)造了古代積極浪漫主義文學(xué)高峰,為唐詩的繁榮與發(fā)展打開了新局面。他批判繼承前人傳統(tǒng)并形成獨特風(fēng)格,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后人難及的高度,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在《蜀道難》《行路難》《望廬山瀑布》《天姥吟留別》中,其風(fēng)格:豪邁奔夢游放,清新飄逸,浪漫主義。其思想:1.謳歌理想,抒發(fā)悲憤。2.蔑視權(quán)貴,追求自由。3.揭露現(xiàn)實,抨擊時政。4.情緒起伏,充滿矛盾。藝術(shù)手法: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移情于物,將物比人。二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chǔ)上,加以大膽的想象夸張。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shù),張旭的草書合稱唐朝“三絕”?! ?lt;/p> <p class="ql-block"> 6: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p><p class="ql-block"> 杜甫創(chuàng)作大量現(xiàn)實主義詩歌如《杜工部集》。其思想:1.儒家的仁政思想,詩風(fēng)沉郁頓挫,憂國憂民。2.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3.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4.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5.同情人民,甚至情愿為解救人民的苦難做出犧牲。6.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7.具有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8.繼承了漢魏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chuàng)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fù)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9.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10.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p> <p class="ql-block">7: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p><p class="ql-block"> 在文學(xué)上:1.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2.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3.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zāi)芙狻薄?lt;/p><p class="ql-block"> 藝術(shù)特色上:1.題材集中。2.以淺白之句寄托諷喻之意,取得怵目驚心的藝術(shù)效果。3.閑適詩和諷喻詩是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wù)盡的特點,但在內(nèi)容和情調(diào)上卻很不相同。.諷喻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guān)聯(lián),多寫得意激氣烈; 閑適詩 :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xiàn)出淡泊平和、閑逸悠然的情調(diào)。</p><p class="ql-block"> 在思想上:1.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dǎo)。2.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p><p class="ql-block"> 在風(fēng)格上:語言優(yōu)美、通俗、音調(diào)和諧,形象鮮明、政治諷喻。 </p> <p class="ql-block"> 8: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shù)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p><p class="ql-block"> 李商隱主要作品《樊南甲集》,《樊南乙集》,《玉溪生詩》,《賦》,《文》并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詩歌類型:</p><p class="ql-block"> 1.政治和詠史詩。作為一個關(guān)心政治的知識分子,寫了大量這方面的詩歌,留存下來的約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韓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韻》、《隨師東》、《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較重 要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2.抒懷和詠物詩。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xiàn),于是就通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郁悶和不安?!栋捕ǔ菢恰贰ⅰ洞喝占膽选?、《樂游原》、《杜工部蜀中離席》是流傳得較廣的幾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內(nèi)容的作品中許多七言律詩被認為是杜甫詩風(fēng)的重要繼承者。</p><p class="ql-block"> 3.感情詩。包括大多數(shù)無題詩在內(nèi)的吟詠內(nèi)心感情的作品是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獲得了后世最多的關(guān)注?!跺\瑟》、《燕臺詩》、《碧城三首》、《重過圣女祠》等,保持了與無題詩類似的風(fēng)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guān)遇雪》等,則反映出感情詩另一種風(fēng)格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4.應(yīng)酬和交際詩。在李商隱用于交際的詩作中,寫給令狐绹的幾首(《酬別令狐補闕》、《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見寄》、《寄令狐學(xué)士》、《夢令狐學(xué)士》、《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特別引人注意,為解釋他與令狐绹的關(guān)系提供了直接的證據(jù)。廣納前人所長,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頓挫,融齊梁詩的華麗濃艷,學(xué)李賀詩的鬼異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纏綿、綺麗、精巧的風(fēng)格。</p><p class="ql-block"> 5.善于用典,借助恰當(dāng)?shù)臍v史類比,使隱秘難言的意思得以表達。《東還》詩膾灸人口,賞讀該詩,可看出所表露歸去尋師學(xué)仙只是一句托辭,所謂學(xué)道不過借此疏解自己內(nèi)心不平與感嘆自己命運的不幸,更有面對朝政種種荒淫無道的憤慨以及對正一步步走向衰敗的唐皇朝的哀嘆?! ?lt;/p> <p class="ql-block"> 9: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p><p class="ql-block"> 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其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p><p class="ql-block"> 在藝術(shù)上:1.更強調(diào)文學(xué)的獨創(chuàng)性、表現(xiàn)力和藝術(shù)價值。2.文學(xué)思想強調(diào)“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3.認為作文應(yīng)達到“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shù)境界。4.詩現(xiàn)存約兩千七百余首,其詩內(nèi)容廣闊,風(fēng)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5:將北宋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lǐng)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tǒng)詞風(fēng),開創(chuàng)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p><p class="ql-block"> 在文化上:1.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2.風(fēng)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zhì)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益清。</p> <p class="ql-block"> 10: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p><p class="ql-block"> 陸游有“小李白”之稱。其作品《放翁詞》1卷、《渭南詞》2卷、《南唐書》、《老學(xué)庵筆記》等。 在文學(xué)上:1.始終貫穿著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現(xiàn)尤為明顯,不僅在同時代的詩人中顯得很突出,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是罕見的。2.詩可謂各體兼?zhèn)?,無論是古體、律詩、絕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寫得又多又好。3.繼承了前人的經(jīng)驗,同時又富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所以有人稱他和杜甫、李商隱完成七律創(chuàng)作上的“三變”。4.詞寫得清麗纏綿,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5.在散文上也著述甚豐,而且頗有造詣。其中記銘序跋之類,或敘述生活經(jīng)歷,或抒發(fā)思想感情,或論文說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