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出了以色列去了第三國游覽-巴勒斯坦國。雖現(xiàn)在仍在爭取成為聯(lián)合國正式成員國,但早在成立之初的1988年就已得到我國政府的承認,並互派大使。我還曾在90年代去過該國駐北京的大使館。做為中國人,還應(yīng)該視其為一個主權(quán)國家。這是我第一次不用護照進入的外國。上午去伯利恒,耶酥出生地。參觀圣地絕不能忽略的地方。圖一樓房林立的伯利恒市。圖二牧羊人場洞穴教堂內(nèi)的神父。圖三和四圣乳教堂、就是圣母瑪利亞給嬰兒耶酥喂奶的地方。圖五、六、七主誕教堂,全世界基督徒心中最神圣的地方。耶酥的誕生地非常狹小,里面有標識注明,人們排隊到近前跪倒親吻。我們也想湊近看看,但一想排到跟前如何動作?也就作罷了。圖八和九圣凱瑟琳教堂,每年平安夜的彌撒是基督世界最高級別的,相當于我們中央一臺的春晚。</p> <p class="ql-block">伯利恒和平廣場,掛著巴解執(zhí)委會主席阿巴斯的照片。實際上巴勒斯坦國內(nèi)部也未統(tǒng)一,約旦河西岸這邊是歸巴解執(zhí)委會即法塔赫組織控制,加沙地帶歸激進的哈馬斯控制。圖二即著名的以色列修建的隔離墻。國三這里汽車上司機掛的是自己孩子和熱愛的人的照片,想必大家都認識。離開伯利恒去杰里科,也屬巴勒斯坦國。這是人類最早而且連續(xù)有人居住時間最長的城市??脊虐l(fā)掘地下人類生活遺跡有23層,有10500年歷史。圖四、七和八是萬年古城杰里科。圖五是誘惑山,耶酥在這里經(jīng)受住了撒旦誘惑的考驗。圖六是考古發(fā)掘出的一座11米高的瞭望塔,為公元前8000年所建,說明杰里科是人類第一個設(shè)防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了解現(xiàn)代以色列就要到特拉維夫市了。圖1、2、3是現(xiàn)代以色列國父本-古里安故居,主人酷愛讀書,樓上二層幾乎就是一座圖書館。圖4、5、6是關(guān)于現(xiàn)代以色列另一位最重要的人物-拉賓,因促成了歷史性的以阿和談,在1995年被猶太右翼極端分子暗殺。暗殺就發(fā)生在市政大廳外,大廳外廣場命名為拉賓廣場。圖7是獨立廳,1948年5月14日本-古里安在這里宣布以色列成立。圖8是遍布特拉維夫市中心城區(qū)的包豪斯風(fēng)格的建筑,有多達4000多座,大都為白色,因此有白城稱號。由于這里保留有現(xiàn)今世界上最多的20世紀30年代的包豪斯建筑,2003年特拉維夫的有關(guān)地區(qū)被收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目錄。圖9是猶太教大會堂。</p> <p class="ql-block">離開特拉維夫駕車來到凱撒利亞。這是一座古老的海港,是以好大喜功著稱的希律王下令修建的,規(guī)模之大足以與迦太基媲美。港口邊就是與之匹配的城市,宮殿、競技場、公共浴室、劇院等一應(yīng)俱全,一座標準的羅馬城市。連名字都是當時的羅馬大帝凱撒。</p> <p class="ql-block">海法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也是一座有近3500年歷史的古城。一個一百多年前出現(xiàn)的宗教,將這里視為圣地,建起了這一教派的世界中心,並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成為這座城市開展旅游的第一張名片。這個宗教就是巴哈伊教。這座中心稱為巴哈伊空中花園。</p><p class="ql-block">巴哈伊教是一位伊朗人創(chuàng)立,主張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可稱為大同教。全世界估計有信徒600萬左右,分布極廣,幾乎每個國家和地區(qū)都有,號稱是世界上除基督教之外分布最廣的宗教。據(jù)說中國也有了。只是非常小眾。在以色列有兩處巴哈伊花園,另一座在阿卡,都建于上世紀末,共投入2億5000萬美元,每年維護費用就要400萬美元之多。而這些都免費向游客開放,一年接待上百萬游客。費用都來自教徒捐贈。一般小眾的宗教,其教徒中富人比例偏高,如印度的耆那教、美國的摩門教等,否則難以為繼。有意思的是,以色列幾乎沒人信仰巴哈伊教。教徒最多的是印度,占至少一半。印度的巴哈伊教中心在德里,即蓮花寺,也非常漂亮,免費參觀。圖中圓頂建筑是巴孛圣祠,即那位該教的伊朗創(chuàng)始人的墓。綠頂仿巴特農(nóng)神廟的建筑是世界正義中心,這兩座建筑只允許教徒進入。</p><p class="ql-block">花園安檢較嚴,允許自由參觀的區(qū)域有限?;▓@沿山勢而建,自下而上共19層。若想在里面一層層走下來,要參加中心組織的高空露臺團隊游,由導(dǎo)游引領(lǐng)參觀,走下700多級臺階。</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印度的蓮花寺,極宏大壯觀。</p> <p class="ql-block">海法有個社區(qū),名字是瓦迪尼薩斯,以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居民為主。這里都是狹窄的小巷和石砌的房屋。還有稱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街巷兩邊的墻上隨處可見一些裝飾藝術(shù)作品,不是涂鴉,都有作者和作品介紹,使雜亂的社區(qū)洋溢著藝術(shù)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昨天去了海法的巴哈伊空中花園,今天一早來到了阿卡地區(qū)的巴哈伊花園。巴哈伊教的創(chuàng)始人巴哈烏拉從阿卡出獄后即居住在這里,直至1892年去世,因此這里才是該教的圣地。穿過占地廣闊的花園,就是巴哈烏拉神殿。建筑規(guī)模不大。這里允許人們進入?yún)⒂^,里面沒什么裝飾,種滿了植物,郁郁蔥蔥,像個溫室花房。不許拍照。這個倡導(dǎo)人類大同的宗教,看來迎合了當今社會人們對綠色環(huán)保的企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