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5日,告別美麗的中路藏寨我們驅(qū)車繼續(xù)向西從丹巴到道孚。</p> <p class="ql-block"> 從丹巴至道孚有兩條路線可選,一條是道路狀況良好丹巴至道孚的國道305南線全長164公里;另 一條是要向西北經(jīng)黨嶺村,再向南途經(jīng)幾乎沒有被開發(fā)的蜿蜒黃土沙石路面的丹道北線全程173公里。</p> <p class="ql-block"> 劉導(dǎo)帶領(lǐng)我們走“此生必轉(zhuǎn)360公里丹道環(huán)線” 的北線。這條路線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最高雪山黨嶺的路線。</p> <p class="ql-block"> 此視頻是劉導(dǎo)用無人機航拍翻越黨嶺群山的實況,夠酷炫夠刺激吧?這條被自駕網(wǎng)友稱有著如 獨庫公路 壯麗的“越野之路”!直覺印證了那句“走最爛的路,看最美的景”的至理名言。</p> <p class="ql-block"> 丹道北線是由幾段相連的省道、鄉(xiāng)道和無名路組成,在丹巴縣城北進入002鄉(xiāng)道,沿革什扎河谷向西北方向行駛,</p><p class="ql-block"> “黨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西北部的邊耳鄉(xiāng)境內(nèi),距縣城68公里。必須先經(jīng)過距離縣城36公里的“二瓦槽村”。我們就從這里開始“此生必轉(zhuǎn)丹道環(huán)線”。 </p> <p class="ql-block"> 天氣真好艷陽高照,中午飯點劉導(dǎo)帶領(lǐng)我們到路邊一家樸實的小店“向大姐飯店”午餐。</p> <p class="ql-block"> 趁著向大姐準備餐食的時候,我們到村子里走走,看到這里民俗也是家家都高掛經(jīng)幡,祈求佛法保佑凈化業(yè)障。門口的街道門牌印著丹巴公安制作,寫著邊爾鄉(xiāng)的二瓦槽村 * 組 * 號。</p> <p class="ql-block">在“二瓦槽村”藏民民居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沒想到向大姐飯店雖然房間低矮,就餐地方狹小,但是向大姐做的農(nóng)家飯菜味道很好,劉導(dǎo)以前來品嘗過,覺得味道不錯又實在所以帶我們來吃,看我們吃飯時的溫馨場面。</p><p class="ql-block"> 尤其向大姐自己腌制的土豬臘肉香腸香噴噴的,N姐、L姐飯后還不忘跟向大姐買了一百多元的香腸帶回給家人品嘗。</p><p class="ql-block"> 劉導(dǎo)心腸好帶我們來向大姐這里,其實也有扶持小店農(nóng)家樂之意。</p> <p class="ql-block"> 午飯后開拔趕路,一路牦牛、白馬隨處可見。劉導(dǎo)介紹這里不僅有原始瑰麗的自然景色,還有川西動物界網(wǎng)紅——呆萌可愛的土撥鼠。據(jù)說這里是土撥鼠的天堂,土撥鼠已經(jīng)與人類共融,游客只要到土撥鼠的洞口扯動塑料袋,就會引土撥鼠出洞。它會大大方方地接受你賜予的食物,甚至追著你討要它喜歡的美食。遺憾目前天氣仍然寒冷,土撥鼠還不愿意出洞。</p> <p class="ql-block"> 在盤旋山路上開始時不時有猴子穿行馬路,還有的猴子在山林里好奇地望向我們??斓近h玲村時,成群的藏酋猴展現(xiàn)在眼前,一定是村民非常善待它們。哇!車上歡呼聲不斷,看我們這么高興車子停了下來,讓我們投喂隨身的糖果、搶拍照片不亦樂乎。</p> <p class="ql-block"> 我們旅行團的攝影W大師捕捉到了藏尊猴搶食糖果,攀爬柵欄,尖嘴猴腮,擠眉弄眼的照片。姐姐精心的收集做成視頻,我放到這里給大家欣賞。</p> <p class="ql-block"> 黨嶺村一座依偎在黨嶺雪山懷抱中的藏族村落,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生態(tài)氛圍。</p><p class="ql-block"> 黨嶺這個地名的由來與古代“黨項羌人”的南遷有關(guān)。傳說在唐朝初年,黨項羌人的一支隊伍在南遷過程中到達此地,被這里的美麗高原景色所吸引,于是決定定居下來。他們將南面的一座大雪山稱為黨嶺山,其中“黨嶺”羌語意為“選擇”,以此紀念族人做出的定居決定。</p><p class="ql-block"> 也有另外的傳說是元朝初期,黨項人和羌人在蒙古鐵騎的追擊下南逃避難,部分人留在了黨嶺,從而使得“黨項人的山嶺”這一名稱流傳下來。</p> <p class="ql-block"> 路過黨嶺村尾山坡上的光明寺</p> <p class="ql-block"> 這山路可真險峻,碎石滑坡痕跡累累,路上幾乎無其他車輛,就我們的旅行車獨自在行駛。砂石路阻力大,搓板路樣顛簸,我們除了扣好安全帶,雙手還緊握著車椅背,感覺不抓緊就會被拋起來,車尾揚起漫天塵土。拐彎急促時減速前行,司機富班長在部隊的越野訓(xùn)練一定經(jīng)歷了千錘百煉,駕駛技術(shù)棒棒噠有驚無險地開了過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山路坑坑洼洼又一個大拐彎,看到雪山啦!</p> <p class="ql-block">到了埡口,山高處植被就少了光禿禿的。</p> <p class="ql-block"> 黨嶺雪山是橫斷山系大雪山脈的北段。整個黨嶺雪山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呈南北走向。</p> <p class="ql-block">看到雪山、美景的標識處必須打卡。</p> <p class="ql-block"> 面朝丹巴往道孚方向時——</p><p class="ql-block"> 左面是夏羌拉雪峰主峰(藏語意為美女神仙山) 海拔5470米,圣潔美麗的美女神仙山,歷來被列入以墨爾多山為中心的四周群山中的重要神山之一,被當?shù)夭孛褚曋疄樯裆剑瑓菡呓j(luò)繹不絕,成為藏區(qū)信教群眾朝拜的圣地。在主峰周圍林立著28座海拔超過5000米以上的雪峰,形成群峰簇擁,雪山相連、氣勢磅礴的壯麗美景。</p> <p class="ql-block"> 雖然路難走但是為了美景一切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 下面這張照片是從丹巴到道孚方向的右面,山下帶有很多彎曲溝壑的雪峰是海拔約5630米的多杰玉崇(藏語意為金剛山)。 屬于道孚縣七美鄉(xiāng),前面說的左側(cè)夏羌拉雪峰歸屬丹巴縣邊爾鄉(xiāng)、此埡口相當于丹巴縣和道孚縣的交界。</p> <p class="ql-block">多杰玉崇觀景臺的海拔為4400+米</p> <p class="ql-block">此埡口還有一處“彌勒玉佛”景觀。</p> <p class="ql-block">山體形似彌勒佛,整體端莊、安詳,將雙手放于膝頭。</p> <p class="ql-block"> 彌勒佛山體正前方有瑪尼堆和彩色經(jīng)幡,紅軍在翻越雪山時,因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有無數(shù)戰(zhàn)士犧牲,紅軍走后,黨嶺村蘇維埃政府組織人員將紅軍遺體就近埋葬在黨嶺山,之后磊成瑪尼堆,當?shù)厝朔Q之為紅軍墳,也是海拔最高的紅軍墳?zāi)?。彌勒佛大山好像在保佑亡故的紅軍英魂安息!</p> <p class="ql-block"> 正值清明節(jié)將來臨之際,為先輩們祈禱,愿你們的英魂永存人民心中,永享安寧和尊嚴!</p> <p class="ql-block"> 長征翻越黨嶺雪山,是整個紅軍“在最寒冷的季節(jié)、爬得最高、路程最遠”的一次爬雪山經(jīng)歷,犧牲人數(shù)也最多有二百多人。所以當我們路過此地,請時刻記住這里的土地上有當年革命先輩的腳印和血跡!</p> <p class="ql-block">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紅軍等革命先烈犧牲換來的,不忘先烈向他們敬禮!</p> <p class="ql-block"> 循著當年紅軍長征時翻越海拔最高的雪山,即是黨嶺大雪山脈5710米,我們站在了望見黨嶺雪山的“夏羌拉埡口”海拔4810米之上,當?shù)厝艘舶汛藞嚎诜Q為“曲曲角”,政府將“曲曲角.長征路”用藏文、中文、英語三種文字刻在了紅五星的造型和旁邊的一塊巨石造型上。</p> <p class="ql-block"> 我們這個團包括導(dǎo)游和司機<span style="font-size:18px;">幾乎都是退伍老兵,還有我和JP妹妹是軍隊的女兒,都有軍人情結(jié)都崇拜紅軍!</span></p> <p class="ql-block"> 黨嶺實際有三個所指:黨嶺山、黨嶺自然保護區(qū)和黨嶺村。我們是路過黨嶺自然保護區(qū)和黨嶺村,登上了紅軍長征翻越的最高雪山黨嶺山,除了導(dǎo)游司機外我們都是六七十歲的退休老人,為我們能戰(zhàn)勝高反登上紅軍翻越的最高雪山鼓掌??。</p> <p class="ql-block"> 有人說過,有些風(fēng)景如果您不站在高處永遠都體會不到它的魅力!有些風(fēng)景如果你不耐心的去等待,永遠都看不到它最美的一面!有些風(fēng)景如果你不堅持往前走,永遠看不到它的與眾不同!</p> <p class="ql-block">和代替我們在空中俯瞰壯觀黨嶺群山的無人機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下山也是連續(xù)的彎道爛路,途中翻越玉科草原與道孚縣之間的白日山,一路可賞白日山南坡的壯美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 到達了鮮水河畔的道孚縣城。走完穿越秘境“ 此生必轉(zhuǎn)的丹道北線”。</p> <p class="ql-block"> 在我們這次旅行散團時,劉導(dǎo)非常用心,將我們在黨嶺雪山紅軍和紅星塑像前拍的昂揚斗志集體照,做成冰箱貼發(fā)放給每位團友,作為這次旅行的永久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