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王老師</p><p class="ql-block"> 最近,我新買了一把二胡,多年沒時間玩的東西又撿了起來。想當年我第一次接觸二胡是受隊里一個叫王老師的影響,他雖然沒有手把手教我,但是,他扣人心弦的演奏和優(yōu)雅的姿態(tài)引導我喜歡上了二胡,可以說他是我在二胡方面的啟蒙者。</p><p class="ql-block"> 王老師大我?guī)讱q,英俊瀟灑,風度翩翩,原本在市里某煤礦的文工團工作,拉一手好二胡,因為家庭出身不好被“精簡”送回農(nóng)村,村里看重他的才華,安排他當小學校老師,文大開始后,他又被趕到生產(chǎn)隊里干活兒,但大家仍習慣叫他“王老師”,我就是在這個時候與他熟識的,小伙兒正當年,可謂為著一個共同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p><p class="ql-block"> 夏日傍晚收工之后,小青年兒們都愛聚集在井臺旁邊的大柳樹下面消遣,王老師往往就會操起二胡拉上幾曲,像什么《草原上的紅衛(wèi)兵見到毛主席》、《北京金山上》、《賽馬》啊,讓大家聽得心馳神往,一掃白日的勞累,我更是羨慕的不得了,心想,怎么弄一把二胡學學呢?</p><p class="ql-block"> 那個時候物質(zhì)匱乏點兒,但什么也都有,就是差錢。百貨大樓正門進去一樓左側(cè)柜臺全是賣樂器的,二胡掛了一溜兒,售貨員沒事就拿起一個拉一段兒,我每次去那里都在那柜臺前久久逗留,特愛聽他拉,特愛看他身后一把把制作精美的二胡,便宜點的十元錢一把,可十元錢也不是輕易能掏出來的呀。</p><p class="ql-block"> 欲望往往是不可阻擋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積攢,我終于湊足十元錢買回一把二胡,當天就拿給王老師看。他拉一會兒說挺好的,同時給我講了一些基本的東西,還借給我一本《二胡教程》,說:“你好好看看這本書,就照這個練?!蔽掖笙策^望,從此一發(fā)不可收,從田間回來便埋頭手與琴的磨合里,陶醉在吱吱嘎嘎弓與弦的噪音中。</p><p class="ql-block"> 二胡使生活多了個營生,多了份興趣,即使干活兒再累心情再糟,回來拉上幾曲,什么也都好些了。隊里還有幾個青年會吹笛子吹簫打揚琴,有時大家湊到一塊,由王老師帶領在井臺旁或大石碾子上搞個小合奏。樂曲在廣闊天地中飄蕩,似乎讓人忘記了我是誰我在哪兒,激昂的或深沉的情思飛向遠方:金色的北京、美麗的草原、日夜思念的姑娘……</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們大隊根據(jù)運動形勢調(diào)整了生產(chǎn)隊,王老師被調(diào)到了十隊,我還在一隊,離得遠了見面也少了。不久大隊成立“文藝宣傳隊”,通知我參加,我很高興,心想又可以與王老師在一起玩兒了,他在正式文工團待過,那么有才藝,這會兒成立文藝宣傳隊能少了他嗎?誰知到了那里一看,沒有他,我的高興勁兒頓時少了大半。然而,這都不是事兒,更讓我意想不到的還在后面。</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大隊組織演出,節(jié)目里有一個憶苦思甜的表演唱叫《年關(guān)》,控訴舊社會貧苦農(nóng)民受盡地主剝削年三十無米下鍋拎筐乞討的悲慘生活,伴奏中有一大段二胡獨奏由我來拉,為了加強氣氛,我把二胡名曲“江河水”一段加進來,效果很好。就在節(jié)目進行中,突然有人喊起口號:“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我抬頭一看,專政隊押著七八個人上來批斗,臺上臺下口號聲響成一片,我們也不知怎么辦,只能按原來的編排繼續(xù)進行。但是,當我再次向那七八個人看過去的時候,嚇了我一跳,??!王老師,他怎么挨斗了?我的心頓時亂了起來,手里的二胡也說不上拉的什么調(diào)了。此時現(xiàn)場一片吵雜,文藝演出變成了批斗大會。</p><p class="ql-block"> 完事我心情非常糟糕,懊悔、歉疚、憤恨交織在一起,我在臺上賣力地拉著二胡煽情,臺前我的良師益友低頭挨著批斗,尤其這段“江河水”還是王老師給我的譜子,萬萬沒想到用到了這種場合。</p><p class="ql-block"> 從那以后我很長時間沒看見過王老師,也不知道他因為啥被專政,后來有人說他跑了,不知去了哪里。我暗自為他慶幸,好男兒志在四方,愿他逃脫厄運遠走高飛。</p><p class="ql-block"> 粉碎“四人幫”后那年春節(jié),王老師回來了,還抱得美人歸,有了一雙兒女,見面直拍我的肩膀,對他媳婦說:“這是我當年最好的兄弟!”原來,他真是從專政隊眼皮底下逃跑的,去了黑龍江。我說:“那時候真替你擔心,還好,生活給你關(guān)了一扇門,又給你打開一扇窗?!彼笮φf:“一言難盡啊,有功夫咱哥兒倆喝點兒慢慢嘮,哎,你‘江河水’拉的不錯??!”我笑道:“就別提這個茬了!”</p><p class="ql-block"> 歲月流失,記憶斑駁,而這段往事一直清晰如昨。(2024.4.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