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閱讀活動第一期:造紙術</p> <p class="ql-block">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紙的質量大大提高。這種紙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此后紙的使用日益普遍,紙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 </p> <p class="ql-block"> 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讓少年兒了解偉大的四大發(fā)明,將帶領小讀者進行多樣的造紙活動,通過活動感受我國了不起的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p> <p class="ql-block"> 《造紙術》這本繪本讓孩子了解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發(fā)明時間于漢朝西漢時期,在漢朝東漢時期由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后人把這種紙叫作“蔡侯紙”。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品,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杰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p> <p class="ql-block">活動地點:城西區(qū)圖書館</p><p class="ql-block">活動時間:2024年4月13日14:00-15:30</p><p class="ql-block"> 閱讀圖書:《造紙術》 </p><p class="ql-block"> 互動內容:DIY紙</p><p class="ql-block">適合讀者:3-12歲閱讀人數(shù):10人每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