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底,為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偉大號召,我們“老三屆”(66、67、68年應畢業(yè)的初中、高中三屆六個年級學生)投入了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p> <p class="ql-block"> 我們學校(武師附中)被分配 : 一部分上山去竹山縣(上山),一部分下鄉(xiāng)去洪湖縣。</p> <p class="ql-block"> 我們67屆初三(二)班六個男同學組成一個小組(當時洪湖縣要求男、女分開),報名去洪湖,落戶“洪湖縣沙口區(qū)月池公社雙合大隊”,現為“瞿家灣”---革命戰(zhàn)爭時期賀龍鬧革命的“湘鄂西省政府”所在地。由于太窮,連個地主成份的人都定不上!</p> <p class="ql-block"> 下放一年半,我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經歷 : 挑長江大堤、扯秧、打秧、插秧、開荒、犁地、打滾、耙田、撐船運輸、抗洪守堤、長江破堤淹水、救災…… </p><p class="ql-block"> 接受再教育干農活一是體力,二是農業(yè)技術。體力上我們剛過童工年紀(不到17歲),栽秧、耕地算得上是農活中的技術活了。雖然辛苦,但苦中有樂,樂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栽秧》---栽秧又分為扯秧、打秧、插秧三個農活。</p><p class="ql-block"> 1、扯秧---馬上可以“接受再教育”學習農活技術了,我們剛開始還有點期待,誰知現實的艱辛把這點“期待”給了重重的一擊:</p><p class="ql-block"> (1)環(huán)境的艱辛 -- ① 早起床 : 清晨3點多鐘,隊長無情的起床叫聲響起,我們睡在大隊倉庫,好象有了默契一樣,六人都不響應。隊長沒辦法,門敲不開,找根棍子,捅了破窗邊睡的徐同學,徐只好逐個把大家拉起。頭頂月亮星星,揉著雙眼,出工去了! ② 摸黑出工: 我們下放的地區(qū)當時是沒有電,依靠月亮微弱的光,一腳深一腳淺的走在田埂上。當第一個人摸黑以為有溝,往前一跳,后面都跟著跳。最后一個人回頭仔細一瞧,什么也沒有!一陣埋怨!扯秧時,兩手時時圍?從腳腕部往上摸,摸到肉球的肯定是螞蝗,不能拉,只能拍……有時,一手扯秧時抓到一條蛇,一聲尖叫,順勢一拋!要是拋到另外人身上,又是一陣尖叫……③ 冷得發(fā)抖: 3月的洪湖邊水田里,好冷好冷!有同學把自巳穿的舊棉褲或舊厚衛(wèi)生褲裁到膝蓋,抗凍取暖!</p> <p class="ql-block"> ?。?)“技術的難度”-- 每年2月時,隊里已安排把田整好播種,秧苗長到半尺多時就開始扯秧。為了“不插五一秧”,3月就開始扯秧栽秧了。每扯1平方米的秧計一個工,當時每個工八角錢(當時洪湖分 : 東三區(qū)為旱田種經濟作物,象棉花、油菜等,比較富;我們這兒西四區(qū)為水田種水稻,比較窮)。隊長說知青未成年(17歲),農活技能差,就與婦女同工同酬,打八折,即六角四分錢一個工。哈哈,咱們“男女平等”了!</p> <p class="ql-block"> 簡單的扯秧“再教育”后,我們投入了搶工分的行列 : 右手的大拇指朝上一把握在秧苗中間梗部,使勁一扯,把秧根洗干凈,放到左手上,再扯一把洗凈,放到左手整成扇形(插秧時左手握秧好分棵),右手扯下腰上一根草,攔秧苗梗部一捆。不能系死,繞幾圈后拉緊,并將草頭扎在系繩內。既不能在運輸途中散把,又要在扯秧時一拉草頭就松開。為了搶速度多掙工分,再加上動作不熟練,秧把既沒成扇形,秧根又沒洗干勁,惹得插秧的姑娘、嫂子們一陣埋怨!大家都怪知青,剛開始還能原諒,沒過幾天就怨聲載道了,而且還指名道姓!沒辦法,大家想了個害人的辦法,我們扯的秧把往農民身后秧堆亂扔,計工分只丈量扯的秧地,而不是按秧堆計算。罵吧,知青個個裝傻,只要不點名道姓,誰知道罵誰呢?!這是過渡階段,經過“再教育”,知青終究是有“知識”的青年,還是很聰明的。我們分析了問題,總結了經驗,經過努力,不久,咱們扯的秧成了大家都愿插的“品牌知青秧”了!咱們也有了一點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2、運秧、打秧---(1)運秧-- ①劃子 : 我們村在洪湖邊,除了沿內荊河堤是條土路外,其他地方全是溝溝汊汊的水溝,全部是船(當地稱劃子)來運輸。而田地之間更是用小劃子運輸。田地間溝汊很窄,不能用漿蕩,而是用竹桿撐。 ②打獵“三奇銃” : 我們隊每家有平時運輸的小劃子,兩頭是平的,為了放打獵的大銃(1丈2尺長),冬天到洪湖打獵(多為野鴨子)。隊里一老人,一生打了“三奇銃” : 一是解放初打了一對水獺,皮毛很值錢,一只賣100大洋,可蓋棟房子。二是六十年代,在洪湖賭窩賭了三天三夜,晚上糊里糊涂上了自巳劃子,模糊看見前面一片黑云,一銃打去就睡著了。第二天醒來后劃近一看,打了300多只野鴨。三是七十年代老了眼花了,看見前面遠處有東西在跑,一銃打去聽見小孩的尖叫聲,他劃船掉頭就跑。后來聽說打著一小孩屁股無大礙,這才敢說出來。 ③ 田之間小溝汊運輸全靠撐小劃子,剛開始撐,劃子兩邊晃游,沒掌握好竹桿在直行、倒行、轉彎時的運用,農民笑我們吃了鱔魚的。幾天后我們也會撐了。扯了秧就用小劃子運,秧田實在不在溝汊邊,再用秧架挑過去。</p> <p class="ql-block"> ?。?)打秧--插秧前要把秧苗拋在秧田中,拋多了一是阻礙插秧,二是還要二次轉運;拋少了再到其他地方運秧過來,更麻煩。雖說這不算什么復雜的農業(yè)技術,農民告訴我們,一畝田大概要多少秧。在我們認真分析了拋多拋少的問題原因,幾天后,咱們也有了經驗 : 稍微多拋一點,堅決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 3、插秧 --(1)分秧 : 在“再教育”下,我們投入了實踐 : 左手拿把秧,右手把捆秧把草一拉,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每次分出3根秧,右手同樣三指揑住秧往田里插。秧把是扇形、且秧根清洗干凈,分秧就很快捷了。也就在這時,才體會到我們?yōu)槭裁磩傞_始扯的秧遭人埋怨了!</p> <p class="ql-block"> (2)間距 : 每兜秧間距離為5寸(半尺)左右,行距為7寸左右 ,每個人插7兜左右。(3)秩序 : 一塊田不是人站好一排一齊插,而是從左開始,一般第一個人是插的快的人先插,后面的人依次下插。右邊的人要挨著左邊插的秧往后邊邊插邊退。</p> <p class="ql-block"> (4)關籠子 : 就是在插秧過程中,兩邊的人快插超過你,插的秧把你圍住,讓你好吊底子(武漢話 : 尷尬、狼狽)。而小“白面知青”更是那些農村年輕小嫂子們最喜歡“關籠子”的對象!農村,也沒有什么好玩的,只有這些“樂子”讓大家高興高興!還是那話,我們總結了經驗 : 邊插秧,兩眼緊瞟盯右邊的人(一般左邊的人先插應該快一些)。你一定要插的快于右邊的人,一旦發(fā)現她快平行于你了(明顯不懷好意想關你籠子),你就要開始自救: 從插7兜秧開始從右邊往左縮減為6兜、5兜…… (因為左邊先于你的人如果少插秧留下的空檔,右邊的人是要補齊的,這是在利用“潛規(guī)則”)甚至插1兜往后“逃命”,逃出來了不吊底子了!“來吧,小嫂子們,讓你們失望了”!哈哈哈一片笑聲……這也是能讓大家樂呵樂呵的!</p> <p class="ql-block"> ?。?)深水插秧-- 隊里有幾塊小的低洼水田,隊長知道知青都能游水,等到秧開始秧苗分兜長到1尺高時,就讓我們去那兒插秧。水到肚臍眼深了,我們一邊用左手把屁眼捂住,怕螞蝗鉆進去;右手抓住半把秧往下插,誰知水太深,閉住呼吸,彎腰后頭都沉到水中才能插入水下泥中。昏濁的水把眼都糊住了,太難受了!。馬上有人想出了辦法,右手握住秧苗,下蹲抬起右腳,把秧用腳指夾住,往泥里一踩!水面上看不到秧是垂直還是歪斜,不要緊,只要秧根踩到泥里,一定能成活(后來證明是成功的)。咱們“創(chuàng)造”了深水插秧模式,既讓秧能成活,又不讓插秧人太不舒服!這不知能獲什么獎,反正“諾貝爾獎”是拿不到的!哈哈,玩笑話!</p> <p class="ql-block"> 《栽秧》在農村的是基本的農活之一,雖然不是什么復雜的技術,如果你不去認真對待,不去想辦法,不去克服那么艱辛的困難,你就不會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中獲得“寶貴的精神財富” : 幫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