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今年三月底的最后一個周末,偶然聽到智化寺里梨花開了,于是滿懷期待的心情前往。</b></p><p class="ql-block"><b>智化寺位于北京東城區(qū)祿米倉胡同5號,實際上的位置靠近這條胡同的東口。記得那天慕名前來觀賞梨花的人很多,自己由西向東,走到胡同一半處便可看到游客排著長長隊伍一直通向智化寺的入口處……而老年人是可以憑有效證件直接入寺的。</b></p> <p class="ql-block"><b>走進智化寺內(nèi)的第一個院落,位于正中的是“智化門”;它的東、西兩側(cè)各有一道邊門可直通內(nèi)院而不設(shè)單向出入規(guī)定,可供游客任意選擇通行。</b></p> <p class="ql-block"><b>通過“智化門”內(nèi)的展板,可以對智化寺的歷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b></p> <p class="ql-block"><b>展板上的畫像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永樂皇帝朱棣則是他的曾祖父。然而,他由于偏寵太監(jiān)王振,因使其的人生歷經(jīng)坎坷,充滿傳奇。他是明朝唯一一位擁有兩個年號的的皇帝,即(正統(tǒng)1436~1449年)從他父皇手中承襲皇位,后于正統(tǒng)1449年,在太監(jiān)王振慫恿下率明軍“御駕親征”,結(jié)果在土木堡全軍覆沒,史稱“土木之變”;他本人也就此成為瓦剌部首領(lǐng)也先的俘虜。雖然次年被放回,但迎接他的是七年之久“太上皇”的軟禁生活,直到他弟弟明代宗朱祁鈺(即“景泰皇帝”1450~1557年)病重,經(jīng)“奪門之變”再次“復(fù)辟”執(zhí)掌了他“原有的皇權(quán)”并改年號為(天順 1457~1464年)。在他重新稱帝之后,還不忘這個曾給他一度帶來災(zāi)難的“宦官”,為他“勅賜智化寺”,櫥窗里是他為此“專寫的手書”。</b></p> <p class="ql-block"><b>“土木之變”示意圖。</b></p> <p class="ql-block"><b>像中國所有的寺院一樣,鐘樓位居東側(cè);樓前的那株白丁香樹,枝頭萌綠著新葉,尚未開花 ……</b></p> <p class="ql-block"><b>與鐘樓相對的西側(cè)是鼓樓,可以看到樓前的那株紫丁香樹已悄悄地綻放出花蕾……</b></p> <p class="ql-block"><b>這是當天在游客的配合下,好容易拍到了這張鼓樓全景。</b></p> <p class="ql-block"><b>由“智化門”的西側(cè)邊門,走入智化寺的“二進院落”,瞬間印入眼簾的一幕令人不禁發(fā)出驚嘆~兩株碩大的梨花樹正值盛花期,樹下來往的“賞花者”仿如“蜂擁潮涌”,讓這個不太大的近乎方正的院落,人氣“爆滿”。</b></p> <p class="ql-block"><b>想不到院中的兩株梨花樹,竟讓智化寺內(nèi)呈現(xiàn)出一片“香雪海”!</b></p> <p class="ql-block"><b>位于院落中央的主體建筑是“智化殿”。只有站在它的正前方,才會感到兩株梨花樹,一左一右像是為它敞開的一道幕簾……</b></p> <p class="ql-block"><b>東側(cè)的偏殿是“大智殿”。?這里主題為“大明華彩”的展示,實際上是介紹有關(guān)智化寺明代彩畫的研究以及其復(fù)原的成果展覽。通過展板呈現(xiàn)的詳細介紹,可以令人感受到智化寺內(nèi)彩畫藝術(shù)的精美,難怪被譽為智化寺“三大鎮(zhèn)寺之寶”之一。</b></p> <p class="ql-block"><b>經(jīng)過復(fù)原后的智化寺彩畫。</b></p> <p class="ql-block"><b>“大智殿”中的展廳。</b></p> <p class="ql-block"><b>與“大智殿”相對的西側(cè)偏殿是“藏殿”。三座建筑從外部看建筑風格基本一致,略用心察看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除了“門楣”上的彩繪有所不同,但最明顯的還是“格窗”形式不一樣;“智化殿”是“斜線方格”,而它的東西偏殿均為中規(guī)中矩的“直線方格”。</b></p> <p class="ql-block"><b>在“智化殿”與“大智殿”之間,位于院落</b><b style="font-size: 18px;">東北處的那株梨花樹,</b><b>一眼望去,花團錦簇,花枝濃密 ……</b></p> <p class="ql-block"><b>而另一株位于西南處靠近“藏殿”的梨花樹,顯得似乎更加高大、灑脫……</b></p> <p class="ql-block"><b>若站在庭院中央,便可見到兩株樹上的花枝相映交錯疊加,展示了一幅疏密有致的“梨花圖”!</b></p> <p class="ql-block"><b>潔白素雅的梨花,如棉似玉,如云如雪 ,行走于梨花樹下,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b></p> <p class="ql-block"><b>現(xiàn)在“智化殿“里的這三尊佛像來自在智化寺“如來殿”后的“大悲堂”。而這里原有的“三世佛”被移往“大覺寺”。</b></p> <p class="ql-block"><b>“智化殿”內(nèi)東、西兩側(cè)分別佇立有韋陀菩薩與珈藍菩薩的塑像。</b></p> <p class="ql-block"><b>“智化殿”內(nèi)原有巨大“藻井”的不復(fù)存在,現(xiàn)在是一塊深灰色的“天花板”,不得不說是一個難以彌補的歷史與藝術(shù)的遺憾!</b></p><p class="ql-block"><b>店內(nèi)正面擺放的長桌及凳子,是智化寺在室內(nèi)演奏“京音樂”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還可以看到在“三世佛”后面的抱廈空間……</b></p> <p class="ql-block"><b>位于“智化殿”主殿北側(cè)的抱廈內(nèi),展現(xiàn)著一幅明代的“地藏菩薩說法相”(又有人稱之為“地藏菩薩與冥府十王”)的彩繪壁畫,是藝術(shù)的珍品。</b></p> <p class="ql-block"><b>抱廈里與壁畫相對的三尊佛像……</b></p> <p class="ql-block"><b>“智化殿”內(nèi)還向人們介紹著“京音樂”歷史由來及傳承人的近況。它于1446年傳入智化寺,到現(xiàn)在已是第27代傳承人。由于從未中斷,堪稱“中國音樂的活化石”。</b></p> <p class="ql-block"><b>圖為演奏“京音樂”的傳統(tǒng)樂器。</b></p> <p class="ql-block"><b>智化寺內(nèi)的“荷花燈”,圖案獨特別致。</b></p> <p class="ql-block"><b>在智化寺內(nèi)幾乎隨處可見這樣的蓮花圖案,它富有宗教及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仿佛已成了智化寺特有的“名片”。</b></p> <p class="ql-block"><b>來到智化寺的第三進院落,頓然感到視野開闊 ……遠處那座雙層樓閣,便是智化寺里著名的“如來殿”/“萬佛閣”,這也是智化寺內(nèi)最高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b>“如來殿”前擺放著一尊巨大的香爐,據(jù)說也是明代遺存的文物;但其內(nèi)卻沒有一絲香火的氣息……這也充分標明,今天的智化寺實為北京文博交流的場所,已不再是可以“燒香拜佛”的宗教領(lǐng)地……</b></p> <p class="ql-block"><b>所謂“如來殿”/“萬佛閣”實為同一建筑的上下異稱。萬佛閣上的“藻井”也已“流失”海外……令人心痛與憤慨的是美西方殖民主義者用各種強盜手段不知掠走了中國多少歷史文物及藝術(shù)珍品!或許有人會說,當年美國人不是“花了錢買走”的嗎?!不錯,但要知道,殖民主義者的“公開掠奪”也正是從這種“不公平的交易”開始的 。當然,他們慣用的是不擇手段地趁人之危,要么是“登門搶掠”,要么是“殺戮強奪”,甚至干脆就是“賊樣偷盜”…… 看看今天美西方那些號稱“世界一流”的博物館中到底有多少“館藏品”才是真正出自它們自己的國家?!那些用搶奪來放在他們博物館中被“炫耀的藏品”每一件都記錄著他們的罪惡!</b></p> <p class="ql-block"><b>走進“如來殿”,迎面供奉的三尊佛像。位于釋迦牟尼佛左、右兩側(cè)分別是“帝釋天”與“大芃天”。</b></p> <p class="ql-block"><b>坐在蓮花寶座上的釋迦牟尼佛,他身后是由紅色方格式的佛龕組成的“背景墻”,每一個佛龕里都有一尊漆金的小佛像……</b></p> <p class="ql-block"><b>圖示佛龕內(nèi)的木制漆金的小佛像。?據(jù)說,所有小佛像的數(shù)目加在一起有9000多尊,這也是被稱為“萬佛閣”的由來。</b></p> <p class="ql-block"><b>這是當年明英宗復(fù)位后于天順六年(即1462年)頒賜經(jīng)書的藏經(jīng)櫥……像是在“如來殿”中的萬佛背景墻前又擺放一道左、右“對稱的屏風”。</b></p> <p class="ql-block"><b>這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兩尊身著中國服飾的“立佛”,他們的衣著華美,神態(tài)寧和……</b></p><p class="ql-block"><b>尤其是他們的彩繪“佛衣”,上面繪制了精美的圖案,連同衣袖上的“皺褶”,展現(xiàn)出中國古典絲綢錦緞般的“質(zhì)感”。</b></p> <p class="ql-block"><b>雖然年代久遠已有500多年歷史,但仔細端詳“佛衣”上的圖案,依然令人由衷驚嘆!線條之細膩,色彩之豐富;紋飾之絕倫,衣褶之靈動;像這樣精湛的藝術(shù)審美與工藝水平即使放在今天,也很難有美術(shù)雕塑大師的作品能與之相媲美!</b></p> <p class="ql-block"><b>難怪有人把這兩尊佛像也視為智化寺“三寶”之后的又一“鎮(zhèn)寺之寶”!</b></p> <p class="ql-block"><b>在這座樓閣建筑的東側(cè)圍墻內(nèi),寺廟的主管方利用墻面向來往的游客以圖文并茂地形式介紹著智化寺里有關(guān)中國古建筑的構(gòu)建特點。其中有大量木制結(jié)構(gòu)的繪圖,還有標注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的作品……整個展覽一眼望去像是敞開了一幅精美的“中國工筆畫”長卷,令人“愛不釋眼”! </b></p> <p class="ql-block"><b>補充說明,這只是摘選了其中一部分,并非全部。</b></p> <p class="ql-block"><b>走過了“智化寺”的三個院落,看到所有建筑的屋頂都是清一色地“黑琉璃瓦”~這大概也是北京古城所有的寺院中惟“智化寺”所特有的。</b></p> <p class="ql-block"><b>再次返回智化寺內(nèi)的“二進院落”,即刻又置身于美輪美奐的梨花樹下……</b></p> <p class="ql-block"><b>此時斜陽透照,梨花似雪。</b></p> <p class="ql-block"><b>在賞花的人群中,總能看到身著“漢服”的年輕姑娘,成為“賞花人”中一道靚麗的風景!</b></p> <p class="ql-block"><b>走進“藏殿”,這里面展示著“智化寺三寶”之中的兩件珍寶即“轉(zhuǎn)輪藏”以及它上方的“藻井”。這座“藏殿”幾乎是游客來智化寺必到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進殿后右拐,在店內(nèi)的東北角,是拍攝“藏殿”藻井的最佳位置。</b></p> <p class="ql-block"><b>為了記錄真實中的“明代藻井”,自己特意從“藏殿”內(nèi)播放的視頻中拍到相關(guān)的圖像??梢郧宄乜吹?,真實版的“藻井”原來是以冷色調(diào)為主的……</b></p> <p class="ql-block"><b>這是殿內(nèi)櫥窗中展示的“藻井”平面圖案。</b></p><p class="ql-block"><b>智化寺內(nèi)曾經(jīng)有三個藻井,遺憾的是另外兩個分別在美國兩座博物館里…… </b></p> <p class="ql-block"><b>從藏殿里展示出圖片中,能讓人有幸目睹智化寺在上世紀30年代流失到海外那兩個藻井的“真容”。</b></p><p class="ql-block"><b>上為“智化殿”中的藻井,現(xiàn)存于美國費城藝術(shù)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下為“萬佛閣”上的藻井,現(xiàn)存于美國納爾遜 . 阿特金斯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這兩個藻井的制造工藝均為中國古建筑藻井中的“天花板級別”;</b><b style="font-size: 18px;">尤其“萬佛閣”的藻井,設(shè)計為</b><b>八層斗拱,每層斗拱都有獨特的裝飾;不僅工序繁復(fù)而精密富有厚重的文化內(nèi)涵,還一定的負重支撐,可以說是巧奪天工!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古建筑的“智慧之美”,是藻井中的極品!</b></p> <p class="ql-block"><b>圖為“藏殿”內(nèi)珍品~轉(zhuǎn)輪藏,它是北京現(xiàn)存的三座轉(zhuǎn)輪藏之一,也是年代最為久遠,是唯一一座由明朝建造并保留至今的珍貴文物。另外兩座轉(zhuǎn)輪藏均是清代所制,一座在頤和園萬壽山上,另一座在雍和宮中……當然這座轉(zhuǎn)輪藏,也是智化寺“藏殿”名稱的由來。</b></p> <p class="ql-block"><b>站在“藏殿”門內(nèi)觀賞庭院中的梨花,枝頭盛開的花朵宛如從天垂落的瀑布……</b></p> <p class="ql-block"><b>和風吹拂梨花開</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暖陽高照綻溢彩;</b></p> <p class="ql-block"><b>驚嘆多少賞花人,同醉春馨香雪海!</b></p> <p class="ql-block"><b>那天在智化寺中只是匆匆游覽了約兩個小時,但寺內(nèi)盛開梨花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p> <p class="ql-block"><b>如果說只為觀賞梨花此行還算圓滿;但就了解智化寺,總覺得還是有缺憾,尤其是未能拍到一張智化寺的正門影像……當然,這對其他人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對自己來說,沒拍到正門,就像是外出的衣著缺了一頂頭上“該戴的帽子”,思來想去,決心還是用行動彌補。</b></p><p class="ql-block"><b>?于是,便在幾天后即四月里的第一個周末(恰逢清明小長假期間)自己再一次來到了智化寺……</b></p> <p class="ql-block"><b>這次終于如愿以償,拍到智化寺的正門~“山門”。</b></p> <p class="ql-block"><b>自然不可或缺的,還要有與智化寺相關(guān)的“身份證明”:1961年它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天的它還是“北京文博交流館”。</b></p> <p class="ql-block"><b>與上次不同,一走進智化寺,便看到鐘鼓樓前的丁香花全開了,而且正值它的盛花期,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b></p> <p class="ql-block"><b>想不到鐘樓前的白丁香樹,繼梨花之后,又開出一片“香雪?!?!</b></p> <p class="ql-block"><b>雪白的花朵簇擁在枝頭,微風輕搖,淡香沁心,令人矚目!</b></p> <p class="ql-block"><b>再看鼓樓前的紫丁香樹,它的樹冠似乎沒有對面的白丁香樹那樣茁壯飽滿……</b></p> <p class="ql-block"><b>但它迎春綻放,“花香襲人”,展示出另一種風韻……</b></p> <p class="ql-block"><b>圖為“智化門”北側(cè)的石臺基,</b><b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寺內(nèi)二進院落內(nèi),</b><b>也是智化寺在室外演奏“京音樂”的舞臺。</b></p> <p class="ql-block"><b>此時的梨花近乎凋謝,</b><b style="font-size: 18px;">一陣輕風吹過,樹上仍有白色的花瓣星點般地飄散下來,紛落在地酷似一層“殘雪”。</b></p> <p class="ql-block"><b>臨近下午“京音樂”演出的時分,舞臺前瞬間又聚集著不少的游客。</b></p> <p class="ql-block"><b>可以看到院落中的梨樹,幾天前還是“梨花盛放潔白如雪”,而今卻是“枝葉繁茂盎然春綠”!</b></p> <p class="ql-block"><b>很快到了演出的時間,伴著“云鑼鼓點”的節(jié)奏,整個智化寺被古樸、經(jīng)典、富有中國傳統(tǒng)音律的“京音樂”所環(huán)繞……</b></p><p class="ql-block"><b>智化寺的“京音樂”已被北京市列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能置身古寺現(xiàn)場,聆聽這樣悠久的古樂演奏,的確是一種未曾有過的親身體驗,由衷地為中華民族有這樣豐厚的文化底蘊而贊嘆!</b></p> <p class="ql-block"><b>自己原只為補拍“山門”,彌補一個小小的遺憾;竟不料又趕上了丁香花開,還有幸欣賞了一場完整的“京音樂”表演,真是收獲滿滿。</b></p> <p class="ql-block"><b>回想2024年的整個春天,自己未能去到北京的公園或京郊“賞花踏青”;但前后兩次來到智化寺“探春”,的確不虛此行;為自己龍年春日的筆記留下難忘而又快樂地一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