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閱讀,當然是一種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閱讀是信息能量的補充;閱讀是知識更新的場域;閱讀是情感歷煉的熔爐;閱讀是思想騰飛的翅膀。</p><p class="ql-block">一篇短文試圖對閱讀的進階、境界作一描述。</p> <p class="ql-block"> 一、因應式閱讀</p><p class="ql-block">或說準閱讀。生活工作中,查閱相關概念、觀點,了解某個知識點,時間上短暫,拿起即放下,了解的知識單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 </p><p class="ql-block"> 二、淺表式閱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某一作品具有明確的閱讀意向,但只是一般性了解,被動汲取作品的知識、觀點、思想。 </p> <p class="ql-block"> 三、認知式閱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讀者的思維在閱讀中被激發(fā),開始出現(xiàn)閱讀的增量。這是閱讀品質提升的進階,閱讀進入新的境界。</p><p class="ql-block">伴隨閱讀,激發(fā)讀者自身的思維,讀者主動介入自身的思考,在閱讀作品的基礎上,產(chǎn)生了讀者自己的認知或觀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批評式閱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問題意識的出現(xiàn),這個是閱讀的高階活動,呈現(xiàn)批評式閱讀的特征。</p><p class="ql-block">批評本是中性詞,包含評介、評論、肯定和提出不同見解,這是學術繁榮和進步所不可或缺的。這是認知式閱讀的升級,對內容的把握更為精細,思考更為深入,讀者有強烈問題意識,對作品論題及某些結論、觀點認同或質疑,產(chǎn)生新的具有學術意義的問題意識,有意識推動某一問題新的思考和新的認識。 </p> <p class="ql-block"> 五、建構式閱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關注作品的結構體系,出現(xiàn)表達體系化見解的沖動。閱讀進入了最高境界,讀者可能據(jù)此產(chǎn)生出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和成果。</p><p class="ql-block">建構式閱讀,引發(fā)深度思考,梳理作品的知識結構,整體把握作品的思想體系,甚至聯(lián)系聯(lián)想同類作品,由此可能引發(fā)對同類問題發(fā)表見解的沖動。只是構建式閱讀難度大些,多數(shù)讀者未必采納。 </p><p class="ql-block">第二種至第五種閱讀,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其主要標志是可以通過閱讀,實現(xiàn)思想、觀點、知識、學說的閱讀增量。 </p><p class="ql-block">以上五種閱讀境界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交互重疊,以構成豐富多樣的閱讀形態(tài)。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六、高品質閱讀建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閱讀計劃。成年讀者可以有意識地根據(jù)工作生活中的需求,就興趣和關注的問題制訂閱讀計劃。</p><p class="ql-block">(二)讀書要處理好“多”和“精深”的關系。進入不同的閱讀境界。 以自己的閱讀體驗,中年以上讀者閱歷豐富,已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帶著思考閱讀十分有益,適量的進入批評式和構建式閱讀境界很有必要。</p><p class="ql-block">(三)將紙媒閱讀,作為閱讀重點。當前線上閱讀占據(jù)了讀者大量時間,降低了讀者的閱讀品質,這一現(xiàn)象要作出調整。</p><p class="ql-block">(四)記錄。建議讀書時不要在意作品整潔,讀書時在書頁中加注必要的閱讀符號,空白處記下讀書激發(fā)的心得和思考,讀書中的一些思考含金量較高,且相關思考心得是依讀書情境而存在,稍縱即逝,不記十分可惜。 </p><p class="ql-block">(五)整理。讀完一本書,在閑暇時整理出閱讀筆記在電腦中歸檔存放。 </p><p class="ql-block"> (寫于2013年2月,第一次修改于2018年9月,第二次修訂于2024年4月I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