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觀光市博物館,在二樓展區(qū)又看到當年的一部老電話機。今天說說與這部話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大約是在1978年夏秋的一天午后,我接到障礙臺派修電話,便同徒弟,騎車往離單位不遠的大窯溝某路公交總站,維修故障。到達用戶單位,見安裝在車站待班室墻壁上的電話機,留有水漬。打開話機,見有液體順耳機托架上的壓板孔進入話機內(nèi),造成了話機絕緣障礙。</p><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電話遠不普及,人們對電話好奇,也對維修電話的師傅們都非常友好和尊重。正是午休期時間,在現(xiàn)場圍看修電話的人頭不少。問知,話機被某老兄潑上了飯菜湯。當年電話機都屬于電話局的財產(chǎn),用戶都是租用,電話用戶一般也都挺愛惜,很少遇到話機被潑飯湯,人為造成障礙的事例。說了幾句,結果老兄不僅絲毫沒有歉意,反而說,他還要往上澆尿......。話機進水難以現(xiàn)場修復,再加老兄極不友善的態(tài)度和語言,一怒之下便讓徒弟將話機拆下拎走。</p><p class="ql-block">離開車站沒有多久。到下一用戶家與障礙臺聯(lián)系,便得知:車站以影響車輛調(diào)度,向上級局相關的部門告狀投訴。分局領導讓我回單位,并讓盡快給其恢復。還得知:車站也托關系說情,雙管齊下,用心不知良苦。那會兒,正值文革過后,各行業(yè)開展提升服務質(zhì)量,恢復規(guī)章制度;又都同屬工交系統(tǒng)、人家用戶是多年的老標兵單位......,也就不便多言,另找了一部話機給復裝上。說清楚,真非總站的調(diào)度電話。調(diào)度人員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再者真是調(diào)度電話咱也沒膽給停,當時這點認知還是有的。就這樣這部被潑了飯菜湯的電話機留在了手里。</p><p class="ql-block">事后沒過多長時間,市博物館文革后準備復館,到局里來征集郵電文物。史志辦的同志找我,讓幫助提供幾件老式電話機的實物。這時段,日產(chǎn)等老話機雖然還是在用的主力話機,但國產(chǎn)話機已能批量生產(chǎn),開始替換那些使用了4-50年的舶來老舊話機。曾經(jīng)缺少整機和話機配件狀況已得到緩解。我便將手中的這部日式墻(掛)機和至少還有1-2部桌(坐)機,給了局史志辦轉(zhuǎn)贈了市博物館,后在大學路的老館址展出過。</p> <p class="ql-block">這件標注“1929年膠澳商埠電話局使用的電話機”,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由日本電氣株式會社生產(chǎn)的墻掛機。大概率是當年隨自動電話局設備一同購入(青島自動電話局于1930年1月1日正式開通,為山東省境內(nèi)第一個自動電話局)。墻機在電話發(fā)展早期一直是主流機型,隨著年代,墻機逐步被桌機替代,到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墻機已占不到話機數(shù)量的一成。八十年代生產(chǎn)的數(shù)字話機雖是桌、掛兩用,但用作墻機的甚少。</p><p class="ql-block">轉(zhuǎn)眼40多年過去了,一段往事已變?yōu)楣适隆.斈瓿R?、天天打交道的老話機,成為博物館少有的藏品,有感時代發(fā)生的巨大變化。那些曾見證了青島幾個歷史時代的撥號(脈沖)電話,在八十年代后幾年,隨著程控(數(shù)字)電話的引入和一步到位,好似在瞬間便消失的無影無蹤。</p><p class="ql-block"> 老青島曾集聚有眾多國家的電話機,不乏日、德、英、美、瑞典等國家當年生產(chǎn)的話機精品??上?,沒能很好的保留下來而深感遺憾。這件無意間送出的老話機成為了館藏文物和歷史印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