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我的父親</b></p> <p class="ql-block">父親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稱呼。他是一座山,威嚴而又穩(wěn)重;他是擎天柱,頂天立地;他又是一本無字的書,不善言表,默默付出。小時候我既怕父親,是因為父親表情嚴肅,很少陪我玩。又親父親,他從不打罵我,父親身體不太好,每天早上媽媽都要做一碗雞蛋羹給父親滋補身體,可父親喝一半,剩下的給我喝,他每次出差都會給我買點零食,我最喜歡聽父親講那過去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24日,父親出生在一個窮山僻壤的小山村。正處軍閥混戰(zhàn)時期,人們過著衣不遮體,食不裹腹的生活,餓殍遍野,滿目瘡痍的惡劣環(huán)境。父親的到來,給這個貧困潦倒的家添了幾份喜悅,爺爺高興地給他取名為次堯,希望他長大后有出息。但也有幾份憂愁,奶奶的身體不好,奶水不夠,用什么來喂養(yǎng),是個問題。好在爺爺擅長駕船,搖擼技術(shù)高超,靠著給地主家駕船捕魚來維持生計。出河捕魚一次,十天半個月,賺到一點米,拿回家熬粥給奶奶發(fā)奶水。就這樣過了八個月,孩子會咿咿呀呀的,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禍福單行,奶奶乳腺生疾,無錢治療,撒手人寰。從此八個月的父親失去了母親,被爺爺送到隔壁村奶媽家寄養(yǎng)。</p> <p class="ql-block">幾年后爺爺再婚了,把父親接回家,雖然生活困難,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爺爺懂得要送孩子讀書才會有出息,爺爺節(jié)衣縮食送父親在私塾讀了一年書,后來再也沒錢讀了。父親憑著自己的聰明和勤奮自學,比同齡人學得好些,能寫會算。少年時期的父親常常給地主家放牛,干活賺點飯吃。</p> <p class="ql-block">1950年,朝鮮戰(zhàn)爭暴發(fā)后,正當風華正茂的父親,響應(yīng)黨的“保家衛(wèi)國”的號召,踴躍報名參軍入伍。</p> <p class="ql-block">在人民軍隊這個大熔爐里,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在炮兵連擔任文書職務(wù)。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行列,毅然奔赴抗美援朝最前線,在戰(zhàn)場上,時任排長的父親,身先士卒,沖鋒陷陣英勇殺敵,防空洞被敵機炸毀了,戰(zhàn)士們深深地埋在泥土下,后來被戰(zhàn)士從泥士里扒出來,肋骨骨折呼吸困難,身負重傷,榮立三等功。并得到部隊嘉獎。聽大人說,當年吳城公社書記等人,敲鑼打鼓把嘉獎送到松峰大隊小房村,村民們得知此消息,歡呼雀躍,跑到村口迎接送嘉獎的隊伍。這時的爺爺喜憂交集,高興的是兒子得了這么高的榮譽,感到自豪,憂的是兒子身負重傷,對身體有礙。</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八年的軍旅生涯后,1958年,父親可以分配到哈爾濱兵工廠工作,因為父親是爺爺?shù)莫氉?,為了照顧父母,他選擇了復(fù)員,榮歸故里,走上了報效桑梓的道路。在全大隊人民的擁戴下,就任松峰大隊黨支部書記。這時正值大躍進時代,“浮夸風"刮到家鄉(xiāng),百姓生活貧困,面對百姓疾苦,性情耿直的父親頂著各方面的壓力,不怕撤職為民請命,實事求是地上呈田產(chǎn)收成。目睹鄉(xiāng)親們的疾苦,這位軍營來的硬漢子,痛在心里,時常帶領(lǐng)支部一班人,馬不停蹄地走門竄戶,訪貧問苦,誰家有困難,就當即解決。在農(nóng)村經(jīng)常有糾紛,屋基地,河道,草州,打群架。記得有一年春季,與新建陶家為打草一事,揮動鐮刀打起來,父親聞訊趕往草州,制止了這次群架,并帶領(lǐng)支部幾人前往陶家和談。結(jié)果雙方握手言和,從此再也沒發(fā)生過此類事件。</p> <p class="ql-block">因為工作需要,黨組織又把父親調(diào)到吳城鎮(zhèn)手工業(yè)聯(lián)社任黨支部書記,在他任職期間,吳城手工行業(yè)搞得有聲有色,紅紅火火,至今尚有老手工業(yè)人員夸父親是位好書記。1964年,由于松峰人民的迫切呼喚,再一次任松峰大隊黨支部書記,看著父老鄉(xiāng)親那一雙雙企盼的眼睛,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此他又是徹夜不眠,伏案工作。隨著大隊人口的增多,田地逐步沙化,鄉(xiāng)親們生活仍在貧困線上掙扎,鄉(xiāng)親們的生計在哪里,此時,正逢大辦農(nóng)業(yè),大辦糧食的熱潮,在縣、公社兩級人民政府規(guī)劃指導關(guān)心下,父親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興建東風圩堤,這樣便于疏散人口,為百姓尋找新的生計。因為父親負過傷,落下了嚴重的肺病和胃病,他總是帶著病傷痛,與鄉(xiāng)親們同甘共苦,起早貪黑,始終戰(zhàn)斗在生產(chǎn)第一線。在當時的背景下,這一著,確實為家鄉(xiāng)人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68年至71年上半年任東風大隊黨支部書記,在東風大隊任職期間,年年要防洪搶險,他總是拋小家,顧大家,把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放在首位。</p><p class="ql-block">71年下半年至79年調(diào)任吳城漁業(yè)大隊任黨支部書記。80年至82年任農(nóng)機廠黨支部書記。83年調(diào)象湖蘆葦場工作,因為蘆葦場倒閉,從此結(jié)束了他的工作生涯。父親當了一輩子的基層干部,沒有編制,最后也沒有退休工資。</p> <p class="ql-block">父親聽從黨的安排,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不計報酬,從不提個人要求。在哪個年代,農(nóng)村戶口和城鎮(zhèn)戶口差距很大,我是他的獨生女,多么希望父親向公社提出要求,解決農(nóng)轉(zhuǎn)非的事,如果自己有個城鎮(zhèn)戶口,能找份工作多好。于是我把想法告訴了父親,可父親拉長了臉,嚴肅地對我說:“農(nóng)村那么多人可以過,你為什么不能過呢?別跟我提這些要求?!蔽谊┤欢?,在一旁委屈地摸著眼淚。</p> <p class="ql-block">父親從朝鮮戰(zhàn)場走來,那時國家對沒有工作的抗美援朝志愿軍的撫恤金每月80元,每年建軍節(jié),公社都會讓父親參加參座談,父親會滔滔不絕地講述他的軍旅生涯,父親都很滿足,很感激。</p> <p class="ql-block">父親對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克己奉公,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在家孝順長輩,關(guān)愛晚輩。爺爺去世早,剩下奶奶和兩個姑姑,他承擔起長兄為父的責任,贍養(yǎng)奶奶,引領(lǐng)兩個姑姑自強自立,操辦兩個姑姑的婚事。記得小姑姑成家后,日子過得緊巴巴,姑父的堂兄在南昌郊區(qū),可以幫幫他們,于是舉家遷往南昌郊區(qū)。父親為這事日夜不眠,從情感來說,十分不舍,又擔心她過不好,但又不好阻攔,因為自己也無能幫到他們。</p><p class="ql-block">父親對我的要求很嚴,生活要樸素,學習要勤奮,工作要踏實,家庭要和睦,上敬下慈。</p><p class="ql-block">記得我從師范回來時,穿了一條裙子,他就說我變修了,嚇得我把裙子換了。那時我覺得父親太守舊了。參加工作后的我也是按父親的要求去做的。</p> <p class="ql-block">父親一生是坎坷的,襁褓中沒有母愛,青年時拼殺在戰(zhàn)場,中壯年奮斗在工作中,老年生活無著落,離開工作崗位后,近60歲的人,種過蘑菇,做過小生意,因為身體不好,經(jīng)常生病,那年代,農(nóng)村沒有醫(yī)保,看病都是自費,雖然我每月也給父母生活費,只是杯水車薪,可是好景不長,我的丈夫英年早逝,一個女人要贍養(yǎng)父母,還要撫養(yǎng)未成年的兒女,經(jīng)濟比較困難。</p><p class="ql-block">父親為了減輕我的負擔,有病總是瞞著我,難過說不難過,進入老年后的父親身體每況愈下,送他住院總說自己沒病,我每周都會通過行醫(yī)的姑父批一些藥,帶回家,請當?shù)卦\所的醫(yī)生幫他輸液。</p><p class="ql-block">2004年12月25日凌晨三點,就在那個大雪紛飛的凌晨安詳?shù)刈咄炅怂?8歲的人生道路。當時我接到電話時,真的很無助,半夜三更找不到車,眼巴巴地盼天亮,在4點多鐘時,一位好心的朋友開車把我送回了家??邕M家門,我跪在地下,摸著父親冰冷僵硬的手,撕心裂肺地哭著,喊著……父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與我們永別了。父親的去世,是我一輩子的痛,我不能在父親床邊盡孝送終?,F(xiàn)在國家對抗美援朝志愿軍有優(yōu)厚的政策,每月有3千多養(yǎng)老金,醫(yī)療免費,父親卻走了,現(xiàn)在做村干部連任了5年也有2千多的養(yǎng)老金,父親做了幾十年的基層干部都不能享受。我在想:父親是一個徹底的無產(chǎn)者。今天,父親離開我們已整整20周年了,在這7300個日日夜夜里,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父親!尤其是在我生活低谷的時候,耳邊總會響起父親的諄諄教導,“困難是暫時的,只要勇敢面對,一定會迎來曙光”。當我遇到煩心事時,一種多么熟悉的聲音縈繞在耳邊,"不要浮躁,要冷靜,沉著,多想想……”父親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一生。讓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開開心心地生活。</p><p class="ql-block">父親,是一位平凡的老人,在別人眼里不偉大,可在女兒心中就是一座精神靠山。</p><p class="ql-block">父親,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p><p class="ql-block">父親,安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