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龍年的"三.八"女神節(jié),我是這樣度過的。??</p> <p class="ql-block">上午來到靜安雕塑公園,賞花探春。</p> <p class="ql-block">上海自然博物館就在這里,但不是我們今天的計劃,我們只在公園轉轉。</p> <p class="ql-block">和老友相聚,才是今天的主題。??</p> <p class="ql-block">梅花盛開了,春天來了!??</p> <p class="ql-block">花前"倩"影。????</p> <p class="ql-block">春日暖陽下,咪咪也悠閑慵懶。</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們的創(chuàng)作。</p> <p class="ql-block">一樹櫻花出墻來。</p> <p class="ql-block">林″櫻"大道。</p> <p class="ql-block">午餐吃了個黑料理。??</p> <p class="ql-block">餐后,逛張園。</p> <p class="ql-block">地處上海市中心的張園,至今已有140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在歷經(jīng)四年的保護性修繕后,張園西區(qū)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對公眾開放。</p><p class="ql-block">張園為上海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風格最豐富的石庫門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1882年,無錫商人張叔和買下了現(xiàn)今上海南京西路泰興路一帶的花園別墅,并將其命名為張氏味莼園,簡稱張園。</p> <p class="ql-block">隨后,他又將園區(qū)進一步擴充,成為當時上海私家園林之首,是清末民初上海最大、最有特色的市民公共活動場所。</p><p class="ql-block">作為近代中國第一公共空間,這里見證了滬上第一盞公共電燈點亮、第一輛自行車亮相、第一個室外照相館亮相、第一次華人公映電影、第一部冒險游藝設施,也就是人們今天所知的“激流勇進”。</p> <p class="ql-block">“張園77號”,即原威海路590弄77號。建筑高三層,呈左右對稱的狹長形,中間還有一座綠色盔頂?shù)拈w樓。</p><p class="ql-block">歷史上,這里曾是張園的里弄公館,后作為靜安置業(yè)的辦公地。</p><p class="ql-block">2015年,“張園77號”成為上海市第五批優(yōu)秀歷史建筑,達到了二類保護等級。</p> <p class="ql-block">1918年,隨著上海公共租界不斷向西拓展,張園地塊成了地產(chǎn)商眼中的熱土,它被拆分成為28塊小地塊并進行住宅開發(fā)。</p><p class="ql-block">張園從市民公共活動場所向石庫門社區(qū)形態(tài)轉變,成為了中產(chǎn)階級的高品質的居住區(qū)。</p> <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張園的歷史,在“七十二家房客”的煙火氣中延續(xù)下去,但曾經(jīng)的輝煌變成了現(xiàn)實中的窘迫。</p><p class="ql-block">2018年,靜安區(qū)采用“征而不拆、人走房留”的方式,啟動張園地塊保護性修繕改造工程,在改造中遵循"修舊如故″的原則,一磚一瓦都精心策劃,終于使昔日的"海上第一名園"煥新歸來。</p> <p class="ql-block">充實的一天,快樂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