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24日我們從博卡拉到藍毗尼,途中遇上了好幾批當?shù)孛癖娫诠飞陷d歌載舞攔車收錢過胡里節(jié),胡里節(jié)也叫灑紅節(jié)、歡悅節(jié)、五彩節(jié)、胡里節(jié)、荷麗節(jié),印度教徒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其地位僅次于燈節(jié),</p><p class="ql-block"> 傳說,從前有一位國王暴虐無道,狂妄自大,連天神也不放在眼里。一天,暴君對國民宣布,不準人們再提天神的名字,舉國上下只能崇拜他一個人,否則就嚴加懲處。王子是天神的忠實信徒。他公開反對父親,對天神依然虔誠如初。因此,暴君對王子懷恨在心,千方百計要陷害他。暴君叫人把王子推下萬丈懸崖,但王子沒有摔死。后來,暴君又命大象踩死王子,也未得逞。暴君的妹妹名叫胡里,曾得神靈保佑不怕火燒,因此,暴君就讓胡里抱住王子跳進熊熊燃燒的火中,企圖燒死王子,孰料,王子毫發(fā)未損,胡里卻葬身火海。當王子走出火堆時,人們向王子灑七色彩粉,表達對善良的贊頌和對邪惡的憎恨。每年人們都將柴草堆成一堆,象征助紂為虐的胡里,將其焚燒。據(jù)說,在此期間,人們可以大聲說臟話,甚至罵人,表示對壞人的唾棄。</p> <p class="ql-block">沿途風景</p> <p class="ql-block">到了藍毗尼住的賓館很豪華,并舉行歡迎儀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勝地藍毗尼,釋迦牟尼的誕生地,佛教的主要勝地之一,地處尼泊爾西南和印度的交界處,為尼泊爾政府保護的文化遺址。藍毗尼又被成為“佛祖的故鄉(xiāng)”,這里民風淳樸,大部分地區(qū)是鄉(xiāng)村,居住著塔魯族人,他們世代務(wù)農(nóng),塔魯族人大多生活樂觀,作為釋迦摩尼的誕生地藍毗尼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宗教勝地之一, </p><p class="ql-block">藍毗尼這里原來是古代天臂國善覺王夫人藍毗尼的花園,花園因人而得名,藍毗尼位于尼泊爾南部的特萊平原之上,屬熱帶氣候,最高溫度可達50度左右。</p> <p class="ql-block">印度和尼泊爾國門,印度和尼泊爾之間的邊界是開放間的邊界是開放的,兩國民眾憑著身份證明就能夠自由往來,不需要護照和簽證,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呢,兩國之間有非常緊密的關(guān)系,尼泊爾沒有辦法對印度關(guān)上國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生態(tài)經(jīng)濟上尼泊爾是一個內(nèi)陸國家,只有兩個鄰國,北部的中國,東面西面和南面的都是印度,</p> <p class="ql-block"> 更為有趣的是這里的大街上常常出現(xiàn)黃牛,因為尼泊爾人把黃牛視為神的象征,人為它們是極為圣潔的生物,無論是不是節(jié)日都不能宰殺它們,更不能食用它們,甚至連牛革制品和縛栓都是被禁止的,這里的人生活得很悠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