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不知不覺地耗費大量的氣血,所以,《黃帝內經(jīng)》上說只有“精神內守”,才能做到“病安從來”。</p> <p class="ql-block"> 這“精神內守”并不是隨便一說,而是需要時時刻刻加以警醒的。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們如果真的這樣去做,那每天得耗掉多少寶貴的氣血!</p> <p class="ql-block"> 一個人如果活著就是為了活著,那就最好去找樂,但是如果知道每天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就一定要舍掉多余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多余的事情呢?凡是與自己成長無關的事情,比如各種信息、各種猜忌、各種測試、各種新聞、各種八卦、各種事件、各種熱鬧......</p> <p class="ql-block"> 其實,我們只要記住孔子的告誡就足夠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lt;/p> <p class="ql-block"> “非禮勿視”,可以保養(yǎng)我們的眼睛。電視、電腦、報紙、雜志以及一切熱鬧場所,都可能是大傷氣血的毒箭,我們要學會甄別。</p> <p class="ql-block"> “非禮勿聽”,閑雜的聲音只會讓人心思迷亂。除了高分貝的噪音,害人更厲害的就是惡毒的話語。但是只要我們學會不聽,它就傷害不了我們。</p> <p class="ql-block"> “非禮勿言”,不好的話、沒用的話、大話、謊言、討好的話、假話、閑話,這些不但對別人沒有好處,還會給自己招來無謂的禍端。所以,懂得了孔子的處世真言,也就得到了保養(yǎng)氣血的法寶。</p> <p class="ql-block"> 其實,這也是禪宗的“六塵不染”所要告訴我們的。何謂“六塵”?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人只要保證五官和一顆凡心不被污染,也就學會了養(yǎng)生。</p> <p class="ql-block"> 也許有人會問:“隔絕這些與己無關的東西,我們會有所損失嗎?我們會不會因此失去許多重要的信息呢?”</p> <p class="ql-block"> 不會的。因為,重要的信息都是內心吸引我們去尋找的,可以因愿望而自然獲得。另外,我們不是閑著沒事兒干,非得找些消磨時光的途徑,我們有很多正事要做。您的身體強壯了嗎?您的疾病消除了嗎?您的恐懼還作怪嗎?您的憂慮還糾纏嗎?您的生活實現(xiàn)自由了嗎?如果這其中還有某一項未能如愿,那您就沒有多余的時間去關心其他問題。</p> <p class="ql-block"> 別的問題只跟別人有關,或者說,只與消耗您的氣血有關??伤c您有什么關系,惹得您如此不滿,甚至表現(xiàn)得像個憤青?您的時間就這樣糊里糊涂地溜走了,您的生命就這樣不知不覺地縮短了。</p> <p class="ql-block"> 更糟糕的是,這種耗費不是偶然的、暫時的,而是每天如此、每時如此,甚至每刻如此,而您還習以為常,慣性到老。</p> <p class="ql-block"> 想養(yǎng)生,得先有時間、精力和氣血。您攢這些是定時的,只能靠吃飯、睡覺,但您耗它卻是時時刻刻的。您攢它是一點一滴,您耗它卻是揮金如土;您攢它是逆水行舟,您耗它卻是順流而下。所以與己無關的事情,您就拋棄它,遠離它,別與它糾纏,也別評論它的好壞,一切隨它去吧!</p> <p class="ql-block"> 一個人不知大路就會經(jīng)常走入岔口,不辨方向就必然墜入迷途。生活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幸福,也不是糊里糊涂就能快樂的。您對生活草率茍且,生活就讓您磕磕絆絆。您只有常常警醒、知內知外、知常知變、知進知退,才能真正懂得生活。</p> <p class="ql-block"> 生活就是選擇,生活就是取舍,拿您該拿的東西,正確選擇您的工具和幫手,不要取回來一個籠子,把您自己扣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 每個人都有責任,每個人都有使命,但大家都不要忽略了一個共同的責任,也是天生的使命,就是做您自己,活出您的榮耀來。</p> <p class="ql-block"> 我們并不急需那么多冰冷的知識,因為我們已經(jīng)夠麻木的了。我們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理性,因為我們的血肉已經(jīng)大半成了機器。生氣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壓抑和難過,臉上卻不動聲色;傷心的時候,我們會咬緊嘴唇,讓眼淚流進肚子,臉上卻依然陽光燦爛。</p> <p class="ql-block"> 我們只有借助無聊的肥皂劇才能流出傷心的眼淚,借助瘋狂的球賽才能喊出心底的壓抑。我們需要的只是久違的感動。</p> <p class="ql-block"> 世界是屬于每一個人的,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被認可、被接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同時,我們還要表達,還要給予,還要揮舞和吶喊。人與人之間不用搶奪,每個人都有自己應得的一份,除非您不要。您不相信您有,把它拱手讓人,再去低頭乞討,那就誰也幫不了您了。</p> <p class="ql-block"> “適者生存”,就是先看看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適合干些什么。您的愛好、興趣和性格會幫您選擇,按照自然幫您選擇的去生活,您就會無所畏懼。順風而行,就沒人能阻擋您,因為他阻擋的不是您而是自然;順時而動,就沒人能替代您,因為他替代的不是您而是自然。</p> <p class="ql-block"> 張玉珍,中醫(yī)全科執(zhí)業(yè)醫(yī)師,畢業(yè)于山東省中醫(yī)藥大學,擅長運用傳統(tǒng)針灸,中醫(yī)中藥,運氣針法,傳統(tǒng)針法,針藥并用,對頭痛,眩暈,失眠,焦慮,咳嗽等病及月經(jīng)不調,頸椎病,腰椎病,膝關節(jié)等疾患的治療有獨到之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