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一座沉甸甸的歷史古城,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華夏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那一年的雪花飄落梅花開枝頭</p><p class="ql-block">那一年的華清池旁留下太多愁</p><p class="ql-block">不要說誰是誰非感情錯與對</p><p class="ql-block">只想夢里與你一起再醉一回</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腦中回想這首歌曲,腳步也輕快了許多,在西安待了這么長時間,最心心念念的就是去趟華清宮,西安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身旁的建筑能夠瞬間把你拉回到繁榮的唐朝同時用它最美好的景致,為你講述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但是一路上的空氣濕潤,雨后的清新和舊址相互映襯,如同佳人在水一方,韻味無窮。雨滴如同愛人的纖纖玉手,將塵埃清洗干凈,展現(xiàn)出舊址的往日風貌和歷史滄桑。此時此刻,仿佛可以穿越時空,聆聽那古老的磚墻和石板路訴說著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自駕到西安近郊的驪山腳下,這里是盛唐時的皇家溫泉行宮和西安事變的發(fā)生地?,F(xiàn)址大部分根據(jù)歷史還原重建,只有御湯遺址博物館等少數(shù)地方才有真正的古跡</p> <p class="ql-block">華清宮,這座位于陜西省驪山腳下的古代皇家園林,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壯麗的自然景色,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來此領略其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位于西安市臨潼區(qū)華清池內(nèi),原名環(huán)園或桐蔭軒。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廳房,由五個單間廳房相連而成,故得名五間廳。五間廳的建筑風格屬于清代晚期,具有明顯的中國古代園林特色。</p> <p class="ql-block">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杜甫詩中的“秦中”便是我們常說的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這里承載著十三朝輝煌歷史,也是中華民族大一統(tǒng)思想的起源地之一。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秦中西安的歷史歷史演變,便是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五間廳建于清朝末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進攻北京,慈禧西逃曾駐蹕于此。1934年曾加以修葺,成為高級官員游覽休憩的場所。五間廳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廳房,南依驪山,北至荷花池,古樸典雅,庭院深深,因其由五個單間廳房相連而得名,也是華清池古環(huán)園內(nèi)的主要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而這里,其實還是西安事變的發(fā)生地。</p><p class="ql-block">屋內(nèi)基本復原當時的布局,亮點是屋外墻面留下的彈孔,旁邊還有蔣介石住過的臥室和辦公室,西安事變照片展示墻,里面有當時的照片和蔣介石的手諭。</p> <p class="ql-block">俯瞰華清宮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昭陽門始建盛唐,由此可登驪山。昭陽門內(nèi)有一座八字青石照壁,其上刻有清乾隆年間繪制的《唐華清宮圖》。沿著東南側的臺階,登上庭院平臺,著名的“三間廳”和“五間廳”便呈現(xiàn)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佇立在華清池門前南望,但見萬木蔥郁的驪山西繡嶺山腰中,有一座紅墻綠瓦、飛檐流彩的唐式建筑的小院落。這便是驪山上一個絕妙的風景點——三元仙洞。洞內(nèi)奉祀著道教所尊的“天宮、地宮、水宮(即玉皇大帝、土地爺、大禹)”三元。</p> <p class="ql-block">驪山老母宮坐北面南,占地20余畝,殿堂房舍100多間,三節(jié)庭院。依次為山門、三霄殿、老母殿和甲子殿,配以東財神殿、西文昌殿,殿后廊房,古樹名木。</p> <p class="ql-block">三霄殿正北邊便是老母大殿。兩殿相距20余米,中間筑有巨型焚香爐。老母殿殿基高砌,殿宇仿故宮太和殿全木古建,四周環(huán)以漢白玉石護欄,飛檐彩拱,金色屋面,莊嚴肅穆,大氣恢弘??邕M大殿門檻,在金色“ 創(chuàng)世圣母”牌匾下面, 驪山老母巨型金身法像高坐于龍首蓮花座上,身披錦袍、面露慈祥,兩邊為金童、玉女護法。再左右供奉著斗姆、地母、碧霞元君、觀音、文殊、普賢真人,以及金、木、水、火、土,風、雨、雷、電、太陰、太陽、經(jīng)壇土地等各位尊神。</p> <p class="ql-block">七夕橋位于西繡嶺山間溪流之上,橋下流水潺潺,橋上清風搖曳,行至此處,“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不朽誓言仿佛在耳邊回蕩,令人浮想聯(lián)翩。</p> <p class="ql-block">兵諫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發(fā)起,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氣亭”,解放后,該亭更名為“捉蔣亭”,1986年紀念“西安事變”50周年前夕,易名為“兵諫亭”?!氨G亭”上書“正氣亭”,附近的山崖上鐫刻著陳誠、戴季陶、陳立夫、陳果夫、胡宗南、林森等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聽聞槍聲的蔣介石便從后窗倉皇而逃,一躍而下,逃至深溝當中,碰傷脊背后由侍衛(wèi)攙扶上山,匿身于西繡嶺虎斑石處的草叢中,被搜山部隊發(fā)現(xiàn),扶掖下山,送往西安。如今,后人可以在蔣介石藏身處感受驚心動魄的西安事變。</p> <p class="ql-block">當初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huán)常常到華清池沐浴,可以說是見證了他們最情濃的時候。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有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p> <p class="ql-block">華清池是我國久享盛名的湯泉之一,從古至今留下了無數(shù)名人的腳印,特別是在古代時候,那里是皇家行宮,無數(shù)次在那里大興土木。相傳自從周幽王在華清池那里修建離宮后,秦、漢、隋各代都在那里重新加修行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