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安平橋(Anping Bridge),曾用名五里橋、西橋、安海橋,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nèi)連接晉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橋梁,是世界上中古時代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p> <p class="ql-block">安平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安平橋竣工投入使用;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民國17年(1928年)1月,因安平橋毀壞,踴躍募捐,重修安平橋;1981年2月,安平橋依原狀進行全面翻修開工;1985年5月,安平橋翻修竣工;2007年底,安平橋搶險加固工程開工;2009年7月24日,安平橋搶險加固工程驗收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安平橋地處晉江市安海鎮(zhèn)與南安市水頭鎮(zhèn)交界的海灣上,扼晉江、南安兩地水陸交通的要沖。地理坐標為北緯 24°30' ~ 25°56 ,東經(jīng)117°25' ~119°05',該橋東起興安路,上跨安海灣,西至水頭街,橋梁全長2255米。</p> <p class="ql-block">光從外貌來看,安平橋幾乎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墒蔷褪沁@樣一座看起來普通的橋,卻是我國現(xiàn)存最長的古石橋,也是全球最長的石橋。這座橋最大的閃光點是因為水位不同而采用了三種不同的橋墩,這是全球唯一一座在一座橋上使用三種橋墩的古橋。</p> <p class="ql-block">安平橋,俗稱五里橋,位于晉江市安海鎮(zhèn)西畔,是橫跨安海灣通往南安水頭的一座梁式長橋。宋時,該橋為世界上最長的石橋,故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安平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由僧人祖派主持,黃護與僧智淵捐款倡建,但因工程浩大,未能完成。</p> <p class="ql-block">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郡守趙令衿到泉州上任,主持續(xù)建,又經(jīng)一年全橋竣工。安平橋“以欄楯為周防,繩直砥平,左右若一,隱然玉路,儼然金堤,雄麗堅密,工侔鬼神”,它的橋墩分三種形式——水較淺、水流緩慢的水域中采用長方形石墩;較深處則改用單邊尖半船型石墩;水最深、水流湍急處采用雙頭尖形墩。</p> <p class="ql-block">安平橋橋墩用花崗巖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有長方形、單邊船形、雙邊船形3種不同形式,單邊船形一端成尖狀,另一端為方形,設于較緩的港道地方;雙邊船形墩,兩端成尖狀,便于排水,設在水流較急而較寬的主要港道上。</p> <p class="ql-block">橋上筑憩亭,東端為水心亭,西端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周圍保存歷代修橋碑記,亭前佇立護橋?qū)④?,頭戴盔,身著甲,手執(zhí)寶劍,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藝術品;在三亭中間,還有2座雨亭;橋面兩側(cè)有石護欄,欄柱頭雕刻獅子、蟾蜍等形象;橋兩側(cè)的水中筑有對稱的方形石塔,還有圓塔。橋的入口處筑有白塔,平面呈六角形,空心。</p> <p class="ql-block">主持建安平橋的趙令衿筑成天下長橋而高興地寫下一首詩:為問安平道,驅(qū)本夜已分;人家無犬吠,門巷有爐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斷鄉(xiāng);梅花迎我笑,書報小東君。</p> <p class="ql-block">當代詩人郭沫若干年間特來安平橋參觀,留下律詩一首:五里橋成陸上橋,鄭藩舊邸蹤全消;英雄氣魄垂千古,勞動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謨真夢醋,愛看明儼偶題糕;復臺得意誰能識,開辟荊榛第一條。</p> <p class="ql-block">安平橋既是一座歷史之橋、文化之橋、商貿(mào)之橋,也是一座友誼之橋、合力之橋。</p> <p class="ql-block">編輯、文字、攝影:歐筑新</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來源于網(wǎng)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