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4日,上午來到黃帝陵參觀游覽,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的魅力, 感受她豐富文化內(nèi)涵和中華文明厚重的歷史,領略黃陵這片熱土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了解到了關于黃帝的傳說,以及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黃帝陵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之一,享有“天下第一陵”的美譽之稱,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走向文明的標志,被稱為人文初祖。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黃帝陵古柏蒼翠,莊嚴肅穆,民族之魂,中華兒女之根。</p><p class="ql-block"> 黃帝陵,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約1公里的橋山上,古稱“橋陵”,依山而建,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色宜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為中華兒女祭祖的圣地。黃帝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先祖,他創(chuàng)立了中華文明并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相傳,黃帝在距今5000多年前建立了炎黃子孫的國家。黃帝陵分為軒轅廟和黃帝陵兩個景區(qū),是歷代王朝祭祀黃帝的場所,新中國建立后,每年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均在此進行祭祀典禮。</p><p class="ql-block"> 黃帝陵陵冢高3.6米,周長48米,陵冢四周古樹參天,幽靜深邃。它不僅是一座古代陵墓,還是中華民族文化血脈的重要源頭之一,在歷史、文化、建筑和傳說等方面,都有著深厚的內(nèi)涵,黃帝陵是民間信仰的圣地,不僅體現(xiàn)出中國古代人們祖先崇拜的傳統(tǒng),也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標志,還是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 軒轅廣場位于景區(qū)最南端,是一座寬闊的不對稱半圓型廣場,氣勢恢宏,總面積一萬平方米,地面選用直徑0.5米一0.6米的5000塊秦嶺天然河卵石鋪砌,象征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明。 廣場北端為軒轅橋,軒轅橋用花巖石料砌成,軒轅橋欄板上均雕有古典圖案花紋,顯得粗獷古樸。軒轅橋下的湖名為印池,橋山古柏,倒映池中,與白云藍天交相輝映,為黃帝陵添加了無限的靈氣。 軒轅橋北端為龍尾道,共設95級臺階,象征黃帝“九五之尊”至高無止的寓意。登上廟院門前,向遠處望去,優(yōu)美逶迤的山嶺,蜿蜒盤旋猶如一條正在酣睡的巨龍。</p> <p class="ql-block"> 軒轅廟,也稱黃帝廟,始建于漢代,氣勢恢宏。是黃帝陵中的主要景點之一,也是祭祀黃帝的主要場所。軒轅廟依山傍水而建,坐北朝南,由軒轅廟和祭祀大殿兩部分組成,主要建筑有廟門、誠心亭、碑亭、人文初祖殿和祭祀廣場及祭祀大殿。</p><p class="ql-block"> 軒轅廟碑廊內(nèi)共存放自北宋嘉佑六年以來御制祝文、重修碑記、名人題刻等67幢。這些石碑生動再現(xiàn)了黃帝在歷朝歷代和全國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也真實反映了黃帝陵的建設、發(fā)展歷史。</p> <p class="ql-block"> 人文初祖殿,始建于明朝,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門額上懸掛著程潛先生于1938年祭陵時所題寫的“人文初祖”四個大字。軒轅廟東側為碑廊,共存放古今石碑五十余通。</p> <p class="ql-block"> 黃帝手植柏,位于軒轅廟門內(nèi)左側2米處。相傳它為軒轅黃帝親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非常古老的柏樹。樹高19米,胸徑11米,諺云:“七摟八拃半,疙里疙瘩不上算”,就是說七個人把它都合抱不起來。1982年英國林業(yè)學專家羅皮爾考察世界多地后,譽其為“世界柏樹之父”。1998年,被評為“中華百棵名樹之首”。柏樹蒼勁挺拔,冠蓋蔽空,葉子四季不衰,層層密密,如同一把巨大的綠傘。</p> <p class="ql-block"> 掛甲柏,又稱“將軍樹”。志書記載“漢武帝劉徹征朔方還,掛甲于此樹”,樹干上斑痕密布,縱橫成行,樹干上全是洞孔,似有斷釘在內(nèi),清明前后,若雨水充沛,有柏脂溢出,晶瑩剔透,堪稱“群柏之奇”。</p> <p class="ql-block"> 黃帝腳印石,1956年出土于黃帝陵東南2公里的周家洼村,青石面上,鐫刻有腳印一雙,長62厘米,深2厘米,經(jīng)鑒定為漢代文物,1965年移至軒轅廟。后人因敬仰黃帝的勤勞和功績,雕刻了這幅巨型腳印以示紀念。民間有向黃帝腳印投硬幣的習俗,以測定運氣,現(xiàn)在用玻璃罩保護供游人參觀。</p> <p class="ql-block"> 軒轅殿位于祭祀廣場北端,在總高6米的三層石臺上,巍巍矗立著軒轅殿。殿區(qū)內(nèi)不設其他樓閣廊榭,憑借山川地貌與植被構成的大環(huán)境,體現(xiàn)出“大象無形”的境界。軒轅殿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由36根高3.8米的圓形石柱圍合成40米X40米的長方形空間,柱間無墻,上履巨型覆斗屋頂,體現(xiàn)了“黃帝明堂”風貌,是廟區(qū)具特色的標志性建筑,沉長的屋檐、碩大的斗拱、簡潔而古樸的屋脊,使整座建筑顯得宏偉而莊嚴,具有古漢風格。</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黃帝陵整個軒轅堂的設計以“天圓地方圓”為寓意。它承載著大地,沐浴著陽光和雨水,標志著中華先民誠實的宇宙觀念。</p><p class="ql-block"> 屋頂中央有直徑14米的圓形天光。藍天、白云、陽光直接映入殿內(nèi),整個空間顯得恢宏神圣而通透明朗。殿內(nèi)地面采用青、紅、白、黑、黃五色花崗石鋪砌,隱喻傳統(tǒng)約“五色土”,以象征黃帝恩澤祖國大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