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蛟潭小鎮(zhèn),地處浮梁北部,東鄰峙灘、西接黃壇、北通祁門,面積372平方公里,人口24959人,是贛文化與徽州文化交融之處,我的故鄉(xiāng)、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蛟潭中學是我走出大山的起點。</p> <p class="ql-block">【蛟潭印象】(一)</p><p class="ql-block"> 同學群里的名字越來越多了,原以為四十多年過去了,蛟潭的痕跡已經(jīng)被漂泊的差不多,沒想到你一首歌、他一首詩、還有她們相聚的信息,也就一點一點的留下了一些過去的印記,這些印記斷斷續(xù)續(xù)地浮現(xiàn),不經(jīng)意間好像又回到了從前、回到了那個青澀的兒時,我們經(jīng)常的回憶,倒不是說那時有多么的美好,而是我們知道,再也回不去了;蛟潭原是幾戶人家的小村,后來公社成立了、區(qū)政府也來了、602廠三線建設了,再后來墾殖場駐留了、木材廠水運排有了、農(nóng)機廠紅火了,安徽人、浙江人、好多人來了,他們的子女就是你們、就是我的同學,蛟潭小學、中學都是依水臨河而建的,蛟河就好像是一條紐帶,把我們從四面八方的牽在了一起,一座老橋連接了河東河西,狹窄的206國道貫通于整個小鎮(zhèn),小鎮(zhèn)里有許多參天的大樹,小學里有棵巨大的金桂,總是在中秋的時節(jié),弄得整個小鎮(zhèn)都彌漫著濃郁的桂花清香,老橋西頭一棵高大的苦珠樹就像一座森林一樣的蔥郁,每當苦珠成熟落下的時候,便是在樹下尋寶的快樂日子,我家對面的路邊有一排巨大的甜樹,寬大翠綠的樹葉下,是夏天乘涼最愜意的好地方,老村的鄰里關(guān)系很好,有些是親戚,房子都靠的很近,有時伸個頭都能看到鄰家晚餐吃了些什么,家家都有一個小院子,我家院子里種了棵棗樹,夏日里向陽光的一面總是先紅,在那個食物貧乏的年代,給過我多么美好的惦記;夕陽西下了,家家亮起了小小的燈盞,點點的串起了小鎮(zhèn)黑夜中的夢,馬路魅惑的暗光下,有孩子捉迷藏嬉戲,中學教室的窗戶透著燈光,學子們埋頭苦讀著,比他們父輩要幸運,前輩們大多沒有讀過書,只能做些粗粗的事、努力的活著,教室后面的標語:“知識改變命運”,顯示著強烈的渴望,渴望著靠讀書跳過農(nóng)門,那怕落榜了,也會繼續(xù)在教室的角落里,默默的繼續(xù)自己的蛻變,沒有轟轟烈烈,只有期盼中的日復一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佛祥隨筆</p><p class="ql-block"> 2024.3.14</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蛟潭印象】(二)</p><p class="ql-block"> 有兩條河,一條從禮芳出來,另一條從胡宅流出,匯于石橋,流經(jīng)鐵爐里,一路流淌下來,遇了一座大山、拐了一個大彎,回流沖刷形成一個深不見底的大潭,綠樹環(huán)抱掩映,水面常生紫煙,在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一條游走的蛟龍,相中了此潭,一頭扎進去定居了下來,【蛟潭】的地名由此而來,蛟河在此宛如一個北斗七星的大勺子,左青龍右白虎的,是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河東盡是些工商林醫(yī)等從業(yè)者,吃著公糧,日子也好過不少,這條河匯入昌江,注入鄱陽湖,河東上游駐有水運排,水運排的父輩們就是在河里扎排,等待著河水的上漲,順水將木材運至市里,是名副其實的零油耗、零排放的環(huán)保運輸方式,但放排的過程充滿著艱辛、挑戰(zhàn)與危險;河西有著最早的土著,是程氏的族地,后來遷來了幾戶李姓人家,組成了蛟潭小村,以務農(nóng)者多,再后來公社、區(qū)政府也在河西駐設了,又有了蛟潭飯店、供銷商店,才慢慢的繁華起來,逐漸的煙火氣息也濃郁了不少,記得七十年代末,袁隆平雜交水稻的推廣,蛟潭生產(chǎn)隊擔任了實驗、試種、推廣的角色,生產(chǎn)隊也一度改名為農(nóng)科所,看似高大上的名字,其實改變不了什么,該種田的種田、該砍柴的砍柴,生活一如既往的依舊清貧,早先村民的房子大多延206國道而建,后來遷入戶一多,也就有了依山傍水而建的房子了,村子里有座老的程家祠堂,青磚黛瓦的古樸,里面住著程姓表哥和一李姓人家,兩家男人都是吃著公糧的,育有多個子女,日子也好過不了多少,進門的上面是天井,下面是由青石板砌成四方的集水坑,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里面放養(yǎng)著幾只烏龜,小眼睛看著來往的小孩,祈求著落幾粒米飯下來的奢望,青石板有些凸出的地方被踩的蹭亮,泛著鴨蛋一般的顏色,宛如雨霽后天邊的一抹淡淡的影青,議事廳里擺著兩戶人家的兩張八仙桌,中間沒有隔斷,宛如一家子人,兩邊各分給兩家人住,雕花的窗戶被磨得通黑,石雕的漏窗煞是好看,每一個細節(jié)都隱隱的透著歲月的痕跡和程氏家族的傳承,邊上廂房是兩家的廚房,與蛟潭小學相鄰,廚房里砌著兩個灶臺,也是沒有隔斷,還好兩家的生活條件差不多,女主人一大早坐在灶前生火做飯,煙火氣裊裊的升起,早上的陽光透過高高的小窗戶,斜斜的射了進來,使得煙火氣更加的朦朧飄渺,恰巧隔壁傳來了一陣朗朗的讀書聲,看似古樸清貧的日子,一旦注入了文化的元素,立即賦予了詩意一般的意境,生活也有了盼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佛祥隨筆</p><p class="ql-block"> 2024.3.15</p> <p class="ql-block">【背影】</p><p class="ql-block">夜半挑燈時</p><p class="ql-block">窗紙上</p><p class="ql-block">映著你的背影</p><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了</p><p class="ql-block">蛟潭府</p><p class="ql-block">又拉長了你的影子</p><p class="ql-block">我們注視著蹣跚</p><p class="ql-block">卻泛起了</p><p class="ql-block">不由的寂寥</p> <p class="ql-block">【先生印象】</p><p class="ql-block"> 聽聞92歲高齡的朱康祖老校長不遠千里,從老家靖江要回景德鎮(zhèn)、浮梁看看,來看看用畢生心血傾注的地方、來看看他的老同事、來看看他的學生,來看看以前親手種下的小樹苗,現(xiàn)在長成啥樣了,我想,勾起老先生這次回來的念想,應是思遠三月去靖江拜訪的緣故吧,蔣校長不見得認識全部的黃埔學生,但所有的學生都會尊稱一聲蔣校長,我也是這種感覺,因為初中就去讀小中專了,先生教的是高中,可能不認識我,印象里與先生有過三次的照面,第一次是初三上學期榮獲景西區(qū)數(shù)學競賽第一名和全市數(shù)學競賽第十一名后,在做完廣播體操先生親自給我頒發(fā)了獎狀,那是我初中最激動的事件,第二次是初中畢業(yè)照合影時,第三次是我去南昌讀書前,媽媽在家宴請我的老師和先生,先生直可惜把他沒成熟的麥子給收走了,我是個農(nóng)村里的孩子,恢復高考后,我們有了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來跳出農(nóng)門的機會,而蛟潭中學恰恰給了我們這個機會,所以那時的讀書氛圍很好啊,老師認真、學生努力,朱康祖老先生恰恰是那時的校長,所以那時聽到先生的名號,一是如雷貫耳,因為他改變了一大批農(nóng)家孩子的命運,二是肅然起敬,因為他的品德與修養(yǎng)影響了我們,先生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yè)、獻給了景德鎮(zhèn)的教育事業(yè),特別是蛟潭中學,先生就是蛟潭中學的一張名片。</p><p class="ql-block"> 朱康祖老先生1934年出生于靖江,1958年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學院地理系,畢業(yè)后分配至景德鎮(zhèn)太白園中學,隨后在儲田中學、蛟潭中學任教,1996年在景德鎮(zhèn)二中退休,回靖江老家頤養(yǎng)天年,是思遠三月的拜訪,介紹了景德鎮(zhèn)方面的情況,激起了老先生重回第二故鄉(xiāng)的念頭,回鄉(xiāng)的欲望一旦生成,就如池塘里的漣漪,一波一波的散開,無法收回,師娘說了:“看他那魂不守舍的樣子,終究還是要回去一趟的”。在家人的支持下,終于了卻了先生的心愿,回到了第二故鄉(xiāng):景德鎮(zhèn)。</p><p class="ql-block"> 是啊,老先生要來了,我能做些什么呢?還是做些簡單的小事吧,我想我可以做一個車夫,給先生做車夫也是一種榮耀啊,印象里先生有著高大的形象,臉上棱角分明,聲音洪亮,走起路來步步生風,如今先生依舊精神矍鑠,思路清晰,記憶超群,雖微背駝、步履蹣跚,每一步卻很堅定,戴一頂太陽冒,冒檐下一雙深邃的眼,富有洞察力,仿佛還能穿透歲月的迷霧,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話別的儀式上,有許多同事、學生來給先生送行,談笑著過往,互相祝福,衛(wèi)群女士說:“他一天講的話比他在家一年講的話還要多”,可見先生是多么的開心,相聚總是要分別,看著站臺上漸行漸遠的背影,這幾天的行程,終將成為回憶里最美的一頁,先生再見、再見!</p> <p class="ql-block">【蛟潭老家】</p><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回了趟蛟潭,看到老同學在店門口專心摘著菜,空氣中還彌漫著濃濃的嫁女兒的炮仗味道,老街上盡是些陌生的面孔,<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奔跑玩鬧的小孩不知是哪個家的,</span>時髦的姑娘也不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家居何方</span>,到家門口了,與街邊的鄰居老人打招呼,他卻用陌生的眼神看著我,詢問是哪家的,怎么沒了印象,當我報出父母的名字和我的排行,老人豁然開朗起來:“是啊,你回來了,變化真大呀”;我走過一些老屋,努力的回想著過去,去尋找屬于自己兒時的記憶,卻發(fā)現(xiàn)大多都變了模樣,去學校的路邊依舊長了許多的狗尾巴草,當年與我一起上學的姑娘,也早已遠嫁了他鄉(xiāng),河邊的紅柿子依然掛滿著樹梢,只是不見爬樹摘柿子的那些小屁孩了,聽說老屋需要修繕了,我趕來看看,那里有父母留給我的一些念想,屋后的院子已被荒草淹沒,只有老宅在夕陽下依舊的堅強,租客的小女孩過來問我找誰,一股無法言語的味道讓我錯愕不已,明明我才是這里長大的,怎么就成了陌客了……</p><p class="ql-block"> 2023.10.6</p> <p class="ql-block">【蛟潭往事】(一)</p><p class="ql-block"> 還記得那是1977年夏,真正的恢復高考的元年,一群還小,只有十二、三歲的少男少女們,絕大多數(shù)都是和我一樣的農(nóng)村娃,終于可以上課做夢了、做跳“農(nóng)”門的夢了,終于可以給自己、給同學加油了,于是就有了毓對麗說的:“麗,我們開學了再要好好學習了”。通過考試進入了景西區(qū)最牛逼的學校:【蛟潭中學】,那時還分快、慢班,各小學成績牛逼的才能進姜老師的班,那是一群有活力、有思想的人、也是一群牛鬼蛇神附體的搗蛋鬼,姜老師要管好、教好這么一幫人談何容易呀,記得我同花橋的楊同學推搡,被姜老師好一頓教育,又是檢討又是道歉的,還有同俞明和同桌,上課講話搗蛋,被一個幫姜老師頂課的大個男老師處分,于是有了程佛祥與汪毓娟同桌、施莉萍與俞明和同桌,那時多少小子想同施莉萍同桌啊,為這,俞明和感激我好幾年呢,你看,大個男老師拳頭多么的硬,心卻比女人軟,只是那時的懵懂少年不知老師的良苦用心啊……</p><p class="ql-block">昨天晚上進群后就不斷回憶、記憶,想起了一些故事……</p><p class="ql-block"> 2023.4</p> <p class="ql-block">【蛟潭往事】(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了,且長期在外漂泊,兒時的記憶、蛟潭的記憶,得揪住故事的尾巴,一點一點的往外薅,一點一點慢慢的回憶,老了,怕又忘了,得趕緊記下來。</p><p class="ql-block"> 因為蛟潭是我學習的初始,是我的根,我要感謝蛟潭中學的老師,他們教我們做人、教我們的知識,到現(xiàn)在都還在用呢,回頭看看,后面的知識升級、深造,都得益于初中數(shù)理化扎實的基本功,其實我還要感謝我的小學老師,但大多都記不住了,依稀還記得教數(shù)學的林老老師,是他點撥了我的數(shù)學之門,使我在數(shù)學邏輯的悟性上一發(fā)不可收拾,記得第一次受打擊,是代表蛟潭中學到景德鎮(zhèn)參加數(shù)學競賽,第一次感覺到了外邊山上的風、外邊天上的云,感覺到了空前的緊張,第一次遇到考試時間不夠了,結(jié)果沮喪的只考了49分,但徐老師卻第一時間高興的告訴我:很好,第十一名,為你驕傲。后來去了南昌,才知道山真的有很高、天真的很遠很遠,清一色的學霸,本以為呂布已經(jīng)天下無敵了,可比他更勇猛的多得去呢,我感覺到了空前的壓力,體育不行、學習拔不了尖,既然球場上得不到美女的掌聲,只好泡圖書館了,什么書都看,所以四年的泡圖書館得到的,是現(xiàn)在的一個雜家。</p><p class="ql-block"> 2023.4</p> <p class="ql-block">【蛟潭往事】(三)</p><p class="ql-block"> 這兩天腦殼疼,總在想一件事,為什么我的初中有三個班主任?姜水妹、王邦良、徐長才?后來想起來了,初一是快班在姜老師班上,初二不準搞快班了,就撥了幾個對調(diào),算是平了,我很幸運,就是那撥過去的之一個,初三又要快了,我又回來了,所以我比你們強,我有三個班主任,初中我已養(yǎng)成了預習的習慣,作業(yè)都會,速度也行云流水的快,所以晚自習有大把的時間預習第二天的課,有不懂的地方上課認真聽講10分鐘,初二王老師班上的上課真的有點熱鬧,好在我也是喜歡熱鬧的人,一點也不嫌棄,融洽的好像還有點過,最后被王老師罰教室前的小操場跑圈,本無所謂之少年,抬頭卻瞅到了心念的美女站在教室前的走廊上,默默的看著我跑圈,沒做壞事的我像做了許多壞事一樣,臉愣是囧的紅到了脖子,恨不得地上有個洞鉆進去;還記得中考前最后的一個晚自習,我無所事事,就趴在桌子上涂鴉,好像畫了一只下山虎,認真到徐老師站我身后許久都沒發(fā)現(xiàn),氣的我的好班主任拿起我的作品就上了講臺,說是耽誤大家5分鐘,不數(shù)落我5分鐘說晚上睡不著覺,真對不起了我的好徐老師,也對不起同學們了,耽誤了你們寶貴的5分鐘。</p><p class="ql-block"> 3023.5</p> <p class="ql-block">【蛟潭往事】(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p><p class="ql-block">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p><p class="ql-block"> 華盛說看我初三的照片有點憂郁,后來的照片越來越有自信,其實我兒時的蛟潭,除了難得吃到肉以外,還是無憂無慮的,家里排行小,沒什么體力活,學習輕松,有大把的時間瘋,但中考成績出來后,突然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我面臨著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選擇,各方的信息轟炸著可憐的懵懂少年,第一次感到迷茫、緊張與焦慮,就像一只無助的小狗站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聽著嘈雜的聲音、驚慌失措的不知該往哪走,最終媽媽的意見起了主導作用,因為我從小就是一個聽媽媽的話的乖孩子。</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回頭看看,其實走哪條路都不會輕松,都鋪滿了荊棘與鮮花,今天勉強的成功,是當初道路選擇錯誤給了我空前的壓力,使我加倍的努力、奮斗的結(jié)果,人之所以懷舊,是因為在那些逝去的時光里,有我們的快樂、憂傷,現(xiàn)在老了,才會將那些泛黃的歲月讀了又讀,懷舊也是一種孤芳自賞的高雅。</p><p class="ql-block"> 2023.5</p> <p class="ql-block">【蛟潭往事】(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微信群里一下子多了這么多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記憶一下子回到了40多年前的蛟潭,重拾那青澀的時光,昨晚得到了一張較清晰的照片,看初三畢業(yè)照上那一張張陌生的面孔,經(jīng)提醒、對照、細讀、回憶,依稀的又慢慢熟悉了起來,驀然回首已逝的歲月,猶如翻開了一本布滿灰塵的日記,那些往事、那些記憶,深藏在心底,流年的記憶又慢慢的、小心的把那些往事從日記里抖落出來,故事就好像是昨天發(fā)生的一樣,其實40多年過去了,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不一樣,閱歷不一樣,讀日記的角度也不一樣了,但我們在蛟潭中學的經(jīng)歷是一樣的,歲月終老,人生如煙,幾十年彈指一揮間,再看你我皓首蒼顏,我以為有趣的蛟潭往事,你是否與我一樣的在意?我的故事是否追憶起你的過去?我的思緒是否激起了你的漣漪?閉上眼,其實都是些小事、都是些小故事,但我依然在追憶著蛟潭、追憶著蛟潭的那些小細節(jié),因為我們都到了該回憶的年紀了……</p><p class="ql-block"> 2023.5</p> <p class="ql-block">【蛟潭往事】(暑假篇)</p><p class="ql-block"> 還記得那一年的暑假,聽說炳良家有干豆角蒸咸肉,沒割過禾的我跟著申根就去了峙灘,那是一個山里的小村莊,才靠近村口,雙搶的氣息就迎面撲來,炎炎的夏日,層層的稻田里一遍金黃,風吹起稻谷的飄香,漾起層層的稻浪,響起沙沙的樂章,一片豐收的景象。很快,那欣賞景色的心情就沒有了,勞動剛開始,那個太陽、那個汗,一垅禾都沒割完我就放棄了,坐在柿子樹下看著申根和炳良的勞動,我想,我是不是徹底廢了,還做夢想娶班上的美女?我以后可能都養(yǎng)不活自己了,我真的不適應這個強度,這也是中考后觸發(fā)我去南無的原因之一吧。跟著申根炳良屁股后面打雜,總算忙完了一天,禾沒割幾棵,肉倒是吃了不少,晚上打井水洗澡,躺竹床上看天,天上星光點點,地上螢光閃爍,昆蟲在草叢中吟唱,繁忙的小村莊又變得如此的安靜、恬美了……</p><p class="ql-block"> 2023.8</p> <p class="ql-block">【蛟潭往事】(寒假篇)</p><p class="ql-block"> 放寒假了,因為父親在石橋油坊里做師傅,近水樓臺先得月,那里的菜比家里的油多好吃,我經(jīng)常走路去石橋玩,鐵爐里是必經(jīng)之路,記得村前右邊小土包上有幾個苦珠樹,對面也有兩棵大樹,一棵是樟樹,另一棵也是樟樹,不,是楓樹,到樟樹拐彎就進到村莊了,房屋大多在馬路右邊的山腳下,左邊靠河就幾間小矮房,不結(jié)冰的河水顯得格外的清澈,冬天的鐵爐里很寧靜的,太陽升上了樹梢,房前的小院子里曬著衣裳,偶有幾家還掛著誘人的臘肉,一個扎著兩馬尾辮的小姑涼,穿著紅點子的漂亮衣裳,坐在火桶上愜意的曬著太陽,我知道她是誰,雖然隔著很遠很遠;雖然隔著很遠很遠,我依舊的不敢多看她;寒風一層又一層地吹著,穿透著我的臉,我依然沒有感覺到寒意,雖然隔著很遠很遠;路邊的小草上披上了一層白霜,幾根蘆花也被霜花壓的彎了腰,村邊稻田里一只老母雞帶著一窩仔在扒拉著,田埂邊葉子落的光禿禿的柿子樹上,還掛著幾個紅透了的柿子,兩只喜鵲在枝頭上跳來跳去,走在路上,雖然冷,天卻格外的透亮,心卻格外的暖和……</p><p class="ql-block"> 2023.8</p> <p class="ql-block">“一個扎著兩馬尾辮的小姑涼,穿著紅點子的漂亮衣裳,坐在火桶上愜意的曬著太陽,我知道她是誰”。</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那個【她】</p><p class="ql-block"> 那個她是我喜歡的、心儀的女孩代表,是藏在少年心底里的夢中女孩,是做夢時對自己說要娶的那個姑娘,還記得1980年的新秋,我去南昌的頭一天,悄悄的來到了蛟潭中學,就站在你們教室窗外,靜靜的看著你們上課,有許多話要說,卻什么也沒說,就這樣,默默的轉(zhuǎn)身離開了,這一走就是四十多年啊,一首李琛的【窗外】應了當時的景……。</p> <p class="ql-block">【兒時的中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瞬流花,又是一年中秋夜,風柔柔的吹著,花影和月光皎映,在一抹輕盈的月光下,忽然有了欲說還休的想念,輕輕推開了往事的門窗:記得兒時的月餅總是那么的好吃,以至于漂泊半生依然念念不忘,砂糖餡的月餅、硬硬的皮上還粘著許多芝麻,月光下媽媽已在院子里擺好了桌子,姊妹幾個迫不及待圍坐在桌子旁,眼巴巴的等著媽媽給我們分月餅,一塊月餅或四份、或六份,盡是我的期待,不遠處小學里一棵巨大蒼老的桂花樹恰時盛開,此時,月光的皎、桂花的香、棗樹的影、秋蟲的吟、月餅的甜、孩兒的笑,撒滿著幸福的小院……。</p><p class="ql-block"> 2019.9.13</p> <p class="ql-block">【思遠印象】</p><p class="ql-block"> 記得思遠是我從小學就一起玩耍的伙伴,那時的名字是叫四元,想大概是排行老四吧,后改名:思遠,從此去了山東、去了京城,一輩子漂泊他鄉(xiāng),名字改了豁然有了詩意,但也注定了要負重遠行、注定有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時隔多年了,2024年2月1日去北站接你,兒時的伙伴又重逢了,總是讓人感慨萬千,我們緊緊擁抱,互相拍著對方的后背,我們談論著過去的點點滴滴,回憶著那些青澀的日子,也忽然想起了誰誰誰……,感慨著時間都去哪兒了,友誼卻依然在你我的心中,時光荏苒,我們已漸漸的老去,四十多年的各自奔波,但在印象里,你永遠是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F(xiàn)在看你,卻時不時的陷入沉思,還是喜歡看你放下心事無憂笑的樣子、無憂的唱歌、無憂的跳舞,那才是我們大家喜歡的四元……。</p><p class="ql-block"> 去公司的路上,我們談論著當前的經(jīng)濟形勢,聽了你的經(jīng)濟分析,不愧是搞了40多年經(jīng)濟學的專家,對當前、往后的形勢分析的精辟、到位,令我茅塞頓開,我也是闖蕩了40多年,只是處浮梁偏僻且安逸之地,如春江里的一只鴨子,僅靠腳掌在水里撥弄著來感知春的信息,聽了你的一席話,才知不及思遠的一粒塵啊。</p><p class="ql-block"> 2024.2.24</p> <p class="ql-block">【蛟潭行】</p><p class="ql-block"> 勝林的一篇【蛟中賦】寫的真好,引經(jīng)據(jù)典,頌述蛟中,故請得云龍大師揮毫,行書抄錄于瓷板之上,今裝裱后得之成品,由幾位同窗護送于蛟潭存放,以便于大年初三聚會時,獻于蛟潭中學,以表莘莘學子對母校之深厚情感。</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回來,總能感受到老家的變化,房子一棟棟變新了,人卻一點點變老了,與當年的發(fā)小再走當年的上學之路,路邊的稻田,遠處的炊煙,聽到了幾聲雞叫,看到了小河流水,好像又回到了從前,笑談起晚自習后,羞羞的少年暗地里護送夢中女孩回家的情景,也想起了在蛟潭的老橋上,看著遠山和清澈河水發(fā)呆的樣子,如今的大河已經(jīng)變小了許多,卻依然的清澈透明,若藍色的緞帶,遠處的翠竹掩映在綠水之中,宛如九寨溝之仙境,仙女要回禮芳,現(xiàn)在可以大張旗鼓的送她回家了,本想溜進村里轉(zhuǎn)轉(zhuǎn),還是被村前的大媽們發(fā)現(xiàn)了,她們嘀咕著交流情報的樣子真可愛,村前情報站的功能太強大了,同學們春節(jié)回來可要注意啰……</p><p class="ql-block"> 2024.1.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