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游杭州西湖

王偉華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多么形象生動的比喻。<br> 曾記得第一次到杭州是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紅衛(wèi)兵大串聯(lián)的時候……以后又多次到杭州游玩,許多的景點基本上都到過了,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直到有一次看到蘇堤和白堤上的桃花和柳樹……有了這么一點的沖動,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到杭州圍著西湖轉(zhuǎn)一圈,慢慢的走細細的品……桃紅柳綠時的西子湖畔。<br><br> 2011年4月14日,我們早上6:20從上海莘莊出發(fā),到8:30已將車停在西湖樓外樓飯店旁,開始了我們一天的旅行(當時并沒有拍許多照片,有些照片是2023年7月30日拍的)。<div> 杭州——我又來了。</div> 西湖在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面積約6.5平方千米,南北長約3.2 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繞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南、西、北三面環(huán)山,東鄰城區(qū),南部和錢塘江隔山相鄰,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島,西湖群山以西湖為中心,由近及遠可分為四個層次。 西泠橋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環(huán)洞石拱橋。西泠橋與長橋、斷橋并稱為西湖三大情人橋。位于西霞嶺麓到孤山之間,又名西林橋。古時,原為一處風景如畫渡口,古人詩畫中的所謂“西村喚渡處”、“船向西泠佳處尋”,指的都是這里。 “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泠”。古老傳說蘇小小的故事就發(fā)生于此處。蘇小小是南齊歌妓 ,錢塘(今杭州)人,家在西村附近,蘇小小聰敏美麗,有才華,知自愛。有一次,她乘車出水落石出游,在白堤遇到一個叫阮郁(南齊宰相阮道之子)的青年,騎著馬從斷橋緩緩而來。兩人一見傾心。蘇小小就吟了一首詩,“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jié)同心?西陵松柏下”。詩中的西陵,就是現(xiàn)在的西泠橋,蘇小小死后就葬在西泠畔西泠橋側(cè)。由于蘇小小與阮郁在西泠橋上的那首定情詩,所以這兒也稱作“蘇小結(jié)同心處”。后人在她的墓上建造了一座慕才亭,人們每過此橋都要到她墓前憑吊一番。文化大革命前夕,該墓被狂熱的紅衛(wèi)兵毀壞。2004年, 重建后的蘇小小墓,墓徑2.6米,圈高0.9米。慕才亭  用泰順的石頭雕砌而成,用六根方柱支撐,高3.15米,邀請了沈鵬、馬世曉、黃文中等12位書法家上內(nèi)書十二幅楹聯(lián)。 武松墓原位于西泠橋畔。今武松墓是基于舊墓(修于1924年,黃金榮、杜月笙等在此建亭,并將武松墓修葺一新,1964年被平毀)的老照片的基礎(chǔ)上,于2004年重建,由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組成。牌坊上鐫有“嵚奇瑰偉”四字篆書,兩側(cè)石柱上刻著由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撰寫的一副楹聯(lián)“失意且伍豪客,得時亦一英公”。<br>"嵚奇瑰偉"這個詞語用來形容山高,其中"瑰偉"指品質(zhì)奇特。 黃賓虹(1865.1.27-1955.3.15),原籍安徽省歙縣,生于浙江省金華城,中國近現(xiàn)代國畫家,擅長山水畫,兼作花鳥畫,并進行繪畫史論和篆刻的研 究、教學,以及中國美術(shù)遺產(chǎn)的發(fā)掘、整理、編纂、出版工作。1955年3月15日,黃賓虹在杭州逝世。所藏金石書畫文物二千余件及生前書畫作品五千余件,全部捐獻國家。 風雨亭原系紀念辛亥革命先驅(qū)、鑒湖女俠秋瑾的祠堂所在。1959年祠堂被拆除,后于其地建亭以志之。亭以秋瑾臨刑前絕筆“秋風秋雨愁煞人”句而得名。 秋瑾(1875—1907),女,字競雄,號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 中國女權(quán)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br>秋瑾是為推翻數(shù)千年封建統(tǒng)治而犧牲的女烈士,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quán)女學,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 岳廟“碧血丹心牌坊和岳飛像”,位于杭州市西湖風景區(qū)北山路上,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因岳飛追封鄂王而稱岳王廟,歷代迭經(jīng)興廢,現(xiàn)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為墓園、忠烈祠、啟忠祠三部分。墓園坐西向東,忠烈祠和啟忠祠坐北朝南;岳王廟大門,正對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墓廟與岳湖之間,高聳著“碧血丹心”石坊和鑄銅岳飛像,寄托著炎黃子孫對愛國英雄的敬仰之情。 岳飛 (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云、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曲院風荷位于西湖西側(cè),岳飛廟前面。南宋時,此有一座官家釀酒的作坊,取金沙澗的溪水造曲酒,聞名國內(nèi)。附近的池塘種有菱荷,每當夏日風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風荷”??傉嫉孛娣e12.6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68000平米。 康熙皇帝欽點御題曲院風荷,清代所筑碑、亭保存至今,碑背面及兩側(cè)刻有乾隆皇帝御題詩文。 清朝有個官員曾寫詩想念杭州西湖的迎熏閣:“迎熏閣外綠波肥,十里荷香人未歸。若許夢中身化蝶,今宵應(yīng)傍藕花飛?!庇w在曲院風荷景區(qū)的北端,是一棟兩層建筑的樓閣,形態(tài)為卷棚歇山頂四角重檐矩形樓,架空建在湖上。<br>緊挨它的水榭為“香遠溢清”樓,門廊上有楹聯(lián)“四壁藕花香風入座,三間水榭明月滿湖?!? 1988年11月23日,日本福井市和杭州市結(jié)為友好城市。為紀念這一中日交往史上的新篇章,由福井市提出建議,在杭州西子湖畔建立一個“友好公園”,并有福井市長題寫園名。 芙渠水館,位于杭州曲院風荷景區(qū)內(nèi),曲橋盡處,是一座單檐歇山卷棚頂四面廳,檐下懸“芙蕖水館”匾額,游人可以在此喝茶。 蘇堤上有六座拱橋,從北往南數(shù)的第二座橋叫東浦橋,其橋的南西側(cè),在茂密的香樟樹掩映下,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堤壩,它就是金沙堤;堤中筑有三個用于疏導湖水的橋洞,貫通著岳湖和西里湖的湖水,形狀像帶環(huán),這座橋因此就叫玉帶橋。作為西湖唯一一座帶廊亭的漢白玉石拱橋,玉帶晴虹橋不但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也是公認的一個西湖標志景觀。 現(xiàn)在看到的玉帶晴虹橋是1982年按照雍正版玉帶晴虹橋的樣式和尺寸重建的,橋長32米,橋?qū)?.4米,中孔凈跨4.6米,兩邊孔凈跨分別為3.2米,3米,為三跨石橋; 恢復了“玉帶晴虹”的原有景觀。一平兩坡三方孔,三方孔是用來疏導湖水的;橋墩呈三角形“分水”,遠看就像下垂的帶環(huán);玉帶橋上建有重檐斜依的四角方亭,天氣晴朗無風的時候,整個橋身倒映在湛藍湖水中,仿佛是橫貫空中的彩虹,所以起名叫玉帶晴虹。飛檐挑角形如飛燕;橋上的護欄采用泰山雪花白玉石,雕刻夔龍、波濤和蓮花等紋樣。 跨虹橋 跨虹橋位于蘇堤最北端,橋長21.1米,凈寬4.3米,單孔凈跨8.1米,是半圓石拱橋。始建于北宋,是在明朝移至此地的,也是六橋中唯一移動過橋址的一座。六橋中跨虹橋最長,單孔跨度也大。原先是石階橋面,1920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所以橋面坡度較大。現(xiàn)橋欄上裝飾有云朵、水波圖案。 游船碼頭邊“跨虹”牌坊。 湖心島 在西湖中央,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在亭中極目四眺,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稱為“湖心平眺”。 吳山,杭州人俗稱“城隍山”。她位于錢塘江北岸,西湖東南面,是西湖群山延伸進入市區(qū)的成片山嶺。天目山余脈的尾端,結(jié)止于杭州,在西湖北岸形成葛嶺、寶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吳山。城隍閣為七層仿古建筑,面積3789平方米,高41.6米。它通過各層的多個翹角,體現(xiàn)凌空飛升的氣勢,頂部又設(shè)計成飛閣,象征鳳凰展翅和仙山瓊閣,從而讓人聯(lián)想起“龍飛鳳舞到錢塘”的神話傳說,堪稱江南第四大名樓。 小瀛洲 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南北以曲橋相接,東西以土堤相連,島內(nèi)水域被隔成“田”字形,與西湖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景色。 三潭印月 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譽為“西湖第一勝境”。三座石塔是蘇軾疏浚西湖后,為了顯示湖泥再度淤積情況,在堤外湖水三個最深處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標記,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淵,石塔來相照,一十八月圓”的奇異景致。中秋之夜,園中的工人會乘船到達三個塔,并在每個塔中心點上一支蠟燭,圓形的洞放出了蠟燭的光芒,遠看像月亮一樣,而每個石塔有五個洞,而三個石塔總共可映印出十五個月亮,加上倒影三十個,加上還有天上一個,倒影一個,最后一個嘛,是游人的心中月。三十三個月亮這一奇異景致,只有在月朗天清的中秋之夜才能觀賞到。 東浦橋 杭州西湖蘇堤由北向南的第二橋,名為“東浦橋”,但也有稱“束浦橋”的。橋始建于北宋,橋通曲院港,與西岸流金橋斜對。整橋長16.8米,凈寬4.3米,單孔凈跨5.9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民國九年至十一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 壓堤橋 蘇堤的第三橋,橋長16.9米,凈寬4.0米,單孔凈跨6.3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是眺望全湖的最佳處之一,故名“壓堤”,舊時通茅家埠港。據(jù)說橋下之水特別深,則去靈隱天竺,舟行必取道于此,橋旁曾經(jīng)有石臺燈籠以照夜船行走,橋邊湖中以前還產(chǎn)西湖莼菜。 御碑亭 御碑亭是一座四角的攢尖頂建筑??滴趸实鄣谌螐哪涎驳胶贾菔窃冢?699,45歲),他為南宋前十景題寫了四個行書“蘇堤春曉”,并下令修建御碑亭。乾隆皇帝刻在背面。民國二十三年,重修碑亭。<br> 紀念碑建成后,碑文孫子乾隆皇帝刻在碑背上:“通守錢塘記大蘇,取之無盡適逢吾。長堤萬古傳名姓,肯讓夷光擅此湖?!边@是乾隆皇帝第一次江南,仿照皇帝祖父的榜樣,為西湖留詞,并宣傳蘇東坡的名字。 蘇堤春曉 是西湖文化景觀中的題名景觀——“西湖十景”之首。堤位于西湖西部水域,自南屏山北麓至北山,長2797米、寬30—40米。始建于北宋元祐間,為杭州知府蘇軾主持浚湖以湖泥對筑而成。后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南宋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她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夾道種植桃柳,形成“間株楊柳間株桃”的景致。每年4月綠柳如煙,紅桃如霧,全堤紅翠間錯,生機盎然。 每年7月,西湖里荷花成片,成就了另一片景色。 望山橋 蘇堤的第四橋,不遠處既是花港觀魚公園,另一側(cè)觀望則可見三潭印月島。橋長16.9米,凈寬7米,單孔凈跨4.7米,半圓石拱橋,始建于北宋,民國九年至十一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舊時通花家山港。 湖山亭 湖山亭舊為湖山堂,位于蘇堤第二橋鎖瀾橋西邊,先賢祠北。據(jù)《咸淳臨安志》卷三二《湖山堂》載,系咸淳三年(1267)知府洪燾買民地創(chuàng)建?!皸澯钚劢?,面勢端閎,岡巒奔趨,水光滉漾。四浮圖矗四隅,前有雷峰、保俶,后則南北兩高,如武士相衛(wèi)。回眸顧盼,由后而望,則芙蕖菰蒲蔚然相扶,若有遜避其前之意?!毕檀玖辏?270),知府潛說友又在堂前增建水閣六楹,并將堂增擴為四楹,以達于閣。于是,“環(huán)之欄檻,辟之戶牖,蓋邇延遠挹,盡納千山萬景,卓然為西湖堂宇之冠”,成為觀賞西湖景色的勝地,游客爭相赴此游覽。<br> 后毀,2021年,西湖景區(qū)實施了蘇堤園林景觀提升、文化景觀恢復,和蘇東坡紀念館文化陳設(shè)改造的工作,并恢復湖山亭、三賢堂等歷史文化景觀。 三賢堂 亦稱先賢堂,南宋寶慶二年(1226),為紀念白居易、林和靖、蘇軾三位西湖先賢,臨安府袁韶在鎖瀾橋與望山橋之間,建立三賢堂,元初堂廢。2021年在原址附近重建三賢堂。 雷峰塔 雷峰塔,初名黃妃塔,又名西關(guān)磚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地處西湖風景區(qū)南岸夕照山之上,是吳越國王錢俶為供奉佛螺髻發(fā)舍利、祈求國泰民安而建,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歷代屢加重修,現(xiàn)存建筑以原雷峰塔為原型設(shè)計,重建于2002年;是“西湖十景”之一、中國九大名塔之一,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 雷峰塔主體為平面八角形體仿唐宋樓閣式塔,各層蓋銅瓦,轉(zhuǎn)角處設(shè)銅斗拱,飛檐翹角,總高71.679米,總占地面積313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6089平方米;塔身對徑28米,邊長11米,周長88米,塔底為原雷峰塔遺址。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是由花、港、魚為特色的風景點。西湖十景之一。地處蘇堤南段西側(cè)。 1964年二期擴建工程告竣后,占地面積達20公頃。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qū)。與雷峰塔、凈慈寺隔蘇堤相望。 同治八年(1869)重修魚池、碑亭,保留至今。 紅魚池位于園中部偏南處,是全園游賞的中心區(qū)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島,池上架設(shè)曲橋,倚橋欄俯看,數(shù)千尾金鱗紅魚結(jié)隊往來,潑刺戲水。 鎖瀾橋 蘇堤的第五橋,在橋上可觀不遠湖對面處的汪莊,橋長16.9米,凈寬6.4米,單孔凈跨6.2米,是一座半圓石拱橋,始建于北宋,民國九年至十一年改石級為斜坡,一九五四年拱橋改為青石橋欄,舊時通赤山麥嶺路。 映波橋 蘇堤上的六橋 ,由南而北“映波”是第一橋,站在橋頭可見湖面上映有花港觀魚內(nèi)的亭臺樓閣、長廊水榭的倒影。民國九年橋面改石級為斜坡?,F(xiàn)橋欄上裝飾有躍獅、蝴蝶、回紋圖案。映波橋名為吳朝冕書。 聚芳亭 位于杭州市西湖區(qū)文軒博物館附近 夕影亭 位于杭州西湖長橋公園,這是一座建于雙投橋之上的八柱重檐攢尖大亭子。<br>亭的正面橫匾“夕影亭”。亭柱有楹聯(lián):上聯(lián):金剎重新輝夕照,下聯(lián):斜陽一抹影雷峰。 宋時,長橋東西長約一里,有三個橋洞,上有亭子,后因南山一帶水源減少,湖面下降,葑蔓淤塞,漸被廢毀?,F(xiàn)在,長橋公園南端的南山路上,仍有十來米過南山水的橋,可視為長橋的遺存。相傳宋朝時,錢塘王生名宣教者與陶女名師兒者相愛,但為陶母所阻,眼看美好婚姻難成,倆人月夜雙雙跳下長橋,橋下新開兩朵玉芙蓉,故長橋又稱雙投橋。 長橋不長 長橋又因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里相送的故事而“形”短“神”長。梁山伯與祝英臺在萬松書院讀書,“畢業(yè)”后,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里相送時路過這座橋,雙方依依不舍,來來回回走了不知多少趟,所以才有了神似“長”的感覺。 雷峰夕照 則是西湖十景之一,指的是夕陽照射在雷峰塔上所形成的美麗景色。每當夕陽西下,陽光照射在雷峰塔上,塔身被染成金黃色,與周圍的自然景觀形成美麗的對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雷峰塔之所以遠近知名,不僅因為這個塔塔形古樸,在斜陽夕照中別有一番景色;更因為它與《白蛇傳》這一美麗的民間傳說有關(guān)。 見湖亭 見湖亭位于杭州市南山路長橋公園內(nèi),在西湖風景區(qū)的東南角,是觀賞西湖的最佳地點,也是展示西湖愛情故事的亭臺。 柳浪聞鶯是“西湖十景”之一。每當春日,萬千柳枝迎風搖曳,宛若群浪翻空;濃蔭深處,不時傳來礪呱鶯啼,清脆悅耳,故稱之為“柳浪聞鶯”。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yōu)槠胀ɡ习傩盏拇髽穲@。 錢王祠座落在風景秀麗的柳浪聞鶯公園內(nèi),是為紀念吳越國的五位國君而建造的。錢王祠始建于北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是后人為紀念吳越國錢王功績而建造的。900多年來,歷經(jīng)滄桑,幾經(jīng)毀建,所存八字墻是原建筑僅存遺跡。重建的錢王祠與柳浪聞鶯公園融為一體,已成為集游覽、觀賞、文化展示、歷史研究為一體的園林新景點。錢王祠不僅豐富了西湖南線景區(qū)的歷史遺存,而且對于推動杭州文化重建起著積極的作用。 淞滬戰(zhàn)役國軍第八十八師陣亡將士紀念碑。杭州淞滬戰(zhàn)役陣亡將士紀念碑原名“一二八陸軍第八十八師淞滬戰(zhàn)役陣亡將士紀念塔”,位于杭州市西湖區(qū)湖濱路學士路口附近四公園。 紀念碑建于1934年,由杭州畫家周天初等發(fā)起籌款,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親手創(chuàng)作,旨在紀念在淞滬抗戰(zhàn)中犧牲的國民革命軍將士。杭州淞滬戰(zhàn)役陣亡紀念碑于1963年拆除,2003年重建。<br> 西湖斷橋 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據(jù)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經(jīng)建成,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它的名氣最大。斷橋之名得于唐朝。其名由來,一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一說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中國民間愛情傳說《白蛇傳》的故事即發(fā)生于此。傳說白娘子與許仙斷橋相會,確為斷橋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F(xiàn)存斷橋是1941年改建,20世紀50年代又經(jīng)修飾。橋的東北有碑亭,內(nèi)立“斷橋殘雪”碑。 斷橋不斷 斷橋即傳說中白娘子與許仙相會之橋。冬季杭州落雪,橋上地面鋪滿皚皚白雪,太陽一照,橋上向陽一面雪先融化,而陰面不融,在西湖邊的寶石山(又名美人山)上登高俯看,橋面象斷了一樣,故名斷橋不斷。據(jù)說情侶在斷橋上攜手走過,可以緣定三生。<div> 斷橋殘雪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冬季的一處獨特景觀。由于斷橋背城面山,正處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上,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佳處所。</div> 保俶塔,別名:保叔塔、寶石塔、寶所塔、保所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北山路寶石前山路寶石山上,南臨西湖。保俶塔是一處建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傳統(tǒng)古建筑,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重修保俶塔外觀保留至今。 保俶塔為八面七層仿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磚砌實心塔,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通高45.3米。塔基呈八邊形,東西兩側(cè)各設(shè)垂帶踏跺。塔身清水磚砌,八分七層,逐層向上收分,層高隨之遞減,至第七層轉(zhuǎn)為圓形素身。保俶塔是研究江南古塔的重要實物史料。保俶塔是西湖勝景的標志性建筑,對研究西湖的變遷、文化景觀的形成和吳越國佛教文化傳播具有重要價值。 白堤原名“白沙堤”,是將杭州市區(qū)與風景區(qū)相連的紐帶,東起“斷橋殘雪”,經(jīng)錦帶橋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長約2里。在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稱孤山路、十錦塘。白堤橫亙湖上,把西湖劃分為外湖和里湖,并將孤山和北山連接在一起。白堤的風景,四季分明:春桃夏柳,秋桂冬雪,具是風采獨特。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曾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贊頌其風光,后人為紀念白居易將此堤命名為白堤。白堤并非白居易修建,而是因白居易得名。 平湖秋月 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臨外湖,景區(qū)面積6000多平方米。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龍王祠,清康熙年間定名平湖秋月,為西湖十景之一。由御碑亭、平湖秋月亭、四面廳、八角亭、湖天一碧樓等建筑組成,是一處沿湖展開,錯落有致,獨具一格的園林景觀。 光華復旦牌坊 西湖景區(qū)中山公園門口正對西湖的湖濱有一座牌坊,是清代康熙年間清行宮的牌坊,初名“萬福來朝”。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牌坊易名為“光華復旦”(民國《西湖新志》),語出《尚書大傳》中的《卿云歌》:“卿云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备桧灂r代如日月經(jīng)天,生生不息。 孤山不孤,孤山是西湖邊的一座小山,皇帝在山上建行宮,古代的皇帝稱呼自己為寡人,所以取名叫“孤山”。但它與湖中的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遙遙相望,卻又并不孤單。于是人們說:“斷橋不斷肝腸斷,長橋不長情意長,孤山不孤寡人孤”。西湖除了美景讓人留巒之外,更多的是深厚的文化積淀。 西湖天下景亭子 深藏于孤山的中山公園內(nèi),亭子被后人稱道的原因之一是這里有一幅非常特殊的楹聯(lián):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西泠印社,創(chuàng)建于1904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著名印學社團,以篆刻書畫創(chuàng)作、研究的卓越成就和豐富的藝術(shù)收藏在海內(nèi)外久享盛譽。 樓外樓飯店 創(chuàng)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是一家具有166年悠久歷史的老店,她坐落于風景優(yōu)美的孤山之麓,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山光水色之中,熠熠生輝?!拔骱佐~何處美,獨數(shù)杭州樓外樓。”杭州人有種習俗,凡有賓客,必到樓外樓品嘗杭菜風味。外地游人玩西湖,不上樓外樓,似乎沒有真正領(lǐng)略杭州的美味佳肴。一樓風月當酣飲,十里湖山豁醉眸。這副楹聯(lián)說的就是杭州西湖著名菜館樓外樓。<br><br>走到這里已經(jīng)是下午4:00,人很累,但很有所得……杭州,有機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