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域情歌</p><p class="ql-block"> 王靜宇</p><p class="ql-block"> 向往新疆很久了。上小學時,語文課本里有一篇《葡萄溝》,讀完后讓人對甘甜美味的吐魯番葡萄垂涎三尺,也第一次在心里記住了新疆。六十年代看電影《冰山上的來客》,視覺上近距離地看帕米爾高原,看雪山,看騎馬的牧人,特別震撼。(雖然后面知道是室內(nèi)搭的景)新疆在我心里變得有點兒不認識了。這個祖國最西邊的土地上到底有著怎樣的神秘和瑰麗,看來單憑想象是抵達不到的。所以在地圖上推敲了若干天之后,我們選定出游新疆。在那遙遠的地方通常的新疆游都走“烏魯木齊----吐魯番----喀納斯”這條線,而我是一定要圓我的帕米爾高原雪山夢的,堅持的結(jié)果是先去南疆喀什地區(qū)。當我和喀什的小劉導(dǎo)游說起這段時,他說:你英明,我們新疆的俗話說“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因為它是中國最西邊的城市,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國接壤。兩千年前就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驛站。這里是歐亞大陸各種文化沖突融合之地,很多風光民俗都是原汁原味的,想復(fù)制都復(fù)制不來。我們后來的旅行確實印證了劉導(dǎo)的這番話。小劉為我們選擇的路線是從喀什走中巴公路上帕米爾高原,看世界上最高、新疆最美麗的高山湖泊喀拉庫里湖。中巴公路是中國和巴基斯坦共同修建的,歷時八年,中間雖然坎坷不斷,卻也見證了兩國人民深厚的友誼。在進山前的最后一個小鎮(zhèn)上,小劉讓大家稍事休息,她去馕鋪里買了一摞剛出爐的馕,車廂里頓時充滿烤馕的香味兒。其實一到烏魯木齊就見識了馕,也迫不及待地買上吃上體會上,但這剛出爐的可比烏魯木齊的更具鄉(xiāng)土氣息。我隨即為正在打馕的維族小伙子和他的烤坑拍下一張照片,照片上小伙子正舉著一個扎好了圖案的馕餅往馕坑壁上貼,旁邊是堆成小山一樣的干馕,新疆人對馕的感情由此可見一斑。車子繼續(xù)趕路。路兩邊盡顯著新疆特殊的地貌。首先是山的顏色,在看了太多的褐黃色禿山之后,映入眼簾的連綿紅山讓我們贊嘆不已。那紅不是太原的燒土紅,是像燒紅了的鐵水一般的赭紅,在湛藍的天空和遠處隱約的雪山映襯下,越發(fā)紅得耀眼。小劉介紹,這是紅山峽谷,是丹霞地貌特有的,也叫紅色火焰山。原來這就是火焰山啊,看來我的比喻還蒙對了。非常幸運的是紅山腳下還有一棵胡楊樹,這可太不容易了。從來看胡楊都只是在圖片上,它那“千年不倒,倒而不朽,朽而不死”的風姿常讓人浮想聯(lián)翩。而在新疆看胡楊是要去輪臺,我們的行程沒有安排,差一點兒與它失之交臂。胡楊是一種奇特而古老的楊樹,和一般的楊樹不同,它能忍受沙漠中干旱、多變的惡劣氣候,對鹽堿有極強的忍耐力。維族人民稱之為“托克拉克”,意思是“最美麗的樹”。這棵胡楊樹雖然不像圖片上的那么漂亮,但它是新疆的胡楊,這就夠了。 過了紅山就是白山,準確地說是白沙山。很奇怪高原上會有沙山。它沒有敦煌鳴沙山那么壯觀,但白沙堆積成山卻也稱得上是奇觀。白沙山前是一條很大的河,水面寬闊,據(jù)說這就是《西游記》中的通天河。小劉說,有對面山上豬八戒的腳印為證。其實遠遠看去,也就是山的兩個深一點的皺摺,導(dǎo)游不過是善于聯(lián)想罷了。河水很清,水面沒有一絲漣漪,白沙山的倒影在水里清晰極了。我們在河邊大呼小喊的照了許多相,回來后看照片,自己的倒影也很美麗。車窗外的景色在悄悄變化著,山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近,山腳下開闊了許多,跟了我們一路的蓋茨河水似乎觸手可及,駱駝刺、紅柳一篷一簇的,偶爾還能看到騎馬的放牧人趕著一大群羊,小劉說,這就是東帕米爾高原了。我努力從窗外的景色中搜尋著電影在腦海里留下的印記,心底涌起的是“河水向東流,太陽由東升……”的歌曲(<冰山上的來客>的插曲)。我不知道電影是不是在這里拍的,我只知道這就是真實的帕米爾,我向往的帕米爾。真想下車吼兩嗓子,讓心變得高遠寬闊,那該是多么幸福的事啊。高原的天空藍極了,陽光十分強烈,極目遠眺,總感覺有白光在閃耀。小劉說,那是雪山啊。原來不經(jīng)意間,我們已闖入公格爾山地了。記得入疆第一天,教育社的李老師形象地介紹新疆的地形,說“疆”字的左邊是邊境線,右邊是三山夾兩盆,從上到下依次是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中間是準葛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F(xiàn)在看來,我們是到了“疆”字最下面一橫了。這里是西昆侖山脈。昆侖山因形狀酷似巨蟒,常被人稱作“莽昆侖”。這里也是出產(chǎn)神話的地方,道教就認為昆侖山是天帝和群神在地下居住的地方。當然今天的武俠高人都住在天山之上,他們是不能隨便到昆侖山來的。哈哈!慕士塔格峰、公格爾峰和它的“妹妹”公格爾九別峰是西昆侖山的三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山上終年積雪,好似山頂戴上白帽,“公格爾九別”意思就是“白色的帽子”。傳說公格爾峰和她的妹妹是天神的兩個女兒,因等待外出的親人,長久保持一個姿勢,最后變成兩座巍峨的雪山。公格爾山峰峰體陡峭,浮雪深厚,山頂?shù)谋鶎雍襁_一、二百米。我問小劉,這里有登山的嗎?小劉指著更遠處的山峰說,那就是著名的慕士塔格峰,是登山的熱點山峰,因為它是“冰山之父”啊!她隨即給我們講了名稱的由來。早在1894年,在中亞地區(qū)考察的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第一次看到這座美麗的山峰,就問跟從的人山的名字。當?shù)氐鸟劮蚧卮鹫f:muztayata dur,柯爾克孜語意為:這是冰山,父親。這里的“dur”是駝夫們對斯文 赫定的尊稱,但是他卻誤解為“這是冰山之父”。于是這座山峰有了“冰山之父”這個大氣的名字。每年到了登山季節(jié),這里要接待幾十只來自國內(nèi)外的登山隊,中巴公路上車滿滿的,兩道大冰川之間的臺地各色帳篷密如繁星,極為壯觀。想全方位地一睹他的風采嗎,那就到喀拉庫里湖邊吧。小劉說這話的時候,車子已經(jīng)拐上去湖邊的路了。第一眼看喀湖,并不覺得它有多大,只是覺得這湖水不象想象的那么藍,倒有些發(fā)黑,在遠處潔白的雪山映襯下越發(fā)顯得黑如墨玉。這感覺后來證明是對的,在柯爾克孜語里,“喀拉庫里”正是黑色之意。喀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池,海拔3600米。它的東面就是“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西面是綿綿的薩爾闊勒山脈,南面則是一片草原??钌钐庍_30米。在湖邊看慕士塔格冰山,雄偉壯觀,山頭的云霧變化多端,凝重威嚴中給人以神秘之感。面對它,你的心底只有美麗和圣潔。人們總想著攀登雪山,想征服它,想體現(xiàn)人的力量,其實大可不必;面對大自然造就的神靈,這樣靜靜地仰慕是人最好的選擇。拍了湖水倒映著圣潔的慕士塔格峰的照片,它該是我此行最得意的照片了吧??吷献疃嗟氖抢橊劦?,游客或騎在駱駝上照相,或騎著駱駝在湖邊漫步。我是第一次那么近看著駱駝,卻始終也沒敢騎到它身上。駝夫說,駱駝可比馬聽話。這話我信,因為我看它時,它那雙大眼睛里的神色始終是溫順的。我們繞著湖邊走了一會兒,小劉說這里海拔高,人活動多了會感到呼吸困難,為此還帶了個氧氣袋,可我們絕大多數(shù)的人沒什么不良反映。倒是心里老想,什么時候太原的天也能這么藍,人呼吸也能這么暢快。返程了。其實如果時間允許,真想沿中巴公路繼續(xù)走下去,去帕米爾高原上的“鷹舞之鄉(xiāng)”塔什庫爾干的塔吉克人家里作客,欣賞沿途美麗的風光,一直到終點----著名的紅其拉甫口岸,在中巴界碑前留個影再回來。小劉笑我,說多少新疆人一輩子也沒來過這里,就知足吧。為了讓我們多接觸接觸少數(shù)民族,回程時特意在一個柯爾克孜人居住的村子停車歇腳。我看到幾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在路邊玩兒,就邀請她們一起照相。由于腦子里“維吾爾”的概念太深了,所以在贊美她們漂亮時說了句“維吾爾小姑娘”,她們馬上反駁我說“我們是柯爾克孜族”,漢語說得很標準。真是民族地區(qū)啊,一點兒差錯也不能出。她們最突出的地方是眉毛,濃黑濃黑的,還連成一條,說是媽媽從小給畫的。用什么草藥畫的,我始終沒聽懂。她們玩的地方不遠處就是她們的學校,學校里教漢語也教民族語,這里通郵路,有電視,她們和內(nèi)地的孩子一樣能認識世界。車開的時候,她們和我們揮著手說著什么,想來一定是祝福的話。晚上在民族風情極為濃郁的清真餐廳里吃飯,烤包子、拌面、抓飯、拉條子,最精彩的壓軸是烤羊肉串,那是完全不同于內(nèi)地賣的烤羊肉串,也比烏魯木齊的地道。因為那羊肉是帕米爾高原上的綠色產(chǎn)品,加上喀什的烤技,讓你吃了忘不了。餐廳里還有個特殊的擺設(shè),華麗的地毯上放著個小炕桌,上面的幾個大盤里分別是馓子、石榴、蘋果、無花果、清真花式點心,象是家里待客的樣子。小劉說,維族人待客就是這樣。明天我們?nèi)タκ怖铣?,家家都可以看到。期待著明天?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