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是下雪后的第二天,長沙天晴了。禿子一早扛起相機乘公交屁顛屁顛到了長沙的“綠肺”——洋湖濕地。進入濕地公園就像下圖的廊橋——曲折離奇。</p> <p class="ql-block">濕地與長沙烈士公園相比實在是太年輕了。以前這里叫什么這個垸那個垸的,是用來緩解洪水對河道沖擊,必要時用于泄洪儲水來著。平常就種些長沙市民需要的蔬菜,特別是既長得快、又容易收割的韭菜之類。如同現(xiàn)在證券市場的莊家一般,韭菜長肥了、到時了就收割一茬,不帶半點含糊。因為洪水一來,收割得晚了,將會蕩然無存、顆粒無收。如今湘江下游建起了水壩,靠左左右右的垸儲水泄洪作用已經不再顯現(xiàn)。有關部門對此地進行了重新規(guī)劃。當?shù)厣鐓^(qū)和居民設置界樁、警示牌、建設濕地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加大野生動物及其生境保護力度,大力招商引資,不斷修建完善,逐漸形成如今的規(guī)模。繼而名正言順地打出“洋湖國家濕地公園”旗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旗號是打出來了,思維模式有待轉變,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就拿這次面對長沙的大雪處理方式來說,洋湖濕地的管理模式與老牌的長沙烈士公園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后者植被茂密、花鳥蟲魚、珍稀物種一點不比前者少,但是那里采取的措施得當,公園照常開放,一切井然有序;所見工作人員都是在忙于清除路障、消除隱患,各方面體現(xiàn)出歡迎游客到來的熱情姿態(tài);反觀今天到的前者,大門嚴加把守。禿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是擺出二臺相機,又是拿出能夠掏出的所有證件,包括什么采訪證、攝影證,才進得公園大門。在偌大的公園內,經上述那么一折騰,游客極其稀少;能夠見到的是不時開過的巡邏車,車上人一再詢問禿子怎么進來的,都被禿子一一搪塞過去。整個濕地根本看不到一棵倒下的樹,甚至連一棵折斷枝丫的樹都沒有,因為這塊兒水岸植被長勢不理想,根本就沒有什么大樹。然而沿途的高頻喇叭在一刻不停地提醒看不見影的游人,要注意安全,不要被樹枝砸到云云,十分破壞聽者心情。禿子不免覺得非常聒噪。至于濕地廣告牌上說的這里“鳥類、魚類等種群不斷提升,數(shù)量不斷增加……近年內魚類數(shù)量已達5目11科29種,鳥類達14目42科122種”。禿子真不知道到哪里去能拍攝到這些。水中看不見的魚類自不待說,所見到的樹都這么低、這么稀、這么少,這個季節(jié)其中來了的鳥都會藏身何處呢?真是難以尋覓。它們必須被保護起來情有可原,但是對禿子這樣有眾多“打鳥”影友提供廣泛資訊的人來說,濕地哪兒有鳥、有珍稀鳥實在是茫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點風聲都不知道。似乎有點說不過去,是否矯枉過正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洋湖濕地的魅力絕不僅于此。一是周邊不遠就有好幾個足球場,雖然較城里來說遠了點、較一般收入的人來說費用高了不是一點,但是畢竟還是有了。當然這不是禿子來此的目的。二是遍布公園路邊、坡地各國的雕塑家創(chuàng)作的雕像是一個亮點……等等這些,也并非禿子這次決意要來的緣由。</p><p class="ql-block">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禿子鉆山打洞也要來是何為呢?那就不繞彎子了吧。從下面提供的一路標志性雕塑來看,禿子是目標明確地直奔白鷺塔而去的。</p><p class="ql-block">這個白鷺塔也不是禿子想要拍攝創(chuàng)作的主體。自從這個塔建成以后,禿子就從沒有看到過哪怕一只白鷺在上面停留過,更不用說棲息了。不想將白鷺塔作為主體去創(chuàng)作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隱憂</span>還有一個,就是曾有很熟悉的影友推心置腹地跟兔子說過,不喜歡拍塔,究其原因是覺得瘆得慌。那禿子到這里來到底想拍點什么呢?要是說早了,不是就不能讓禿子進來了嗎?閑話不說,現(xiàn)在是用圖片表露真相的時候了。請列位看官直接瀏覽以下照片。</p> <div> 這一系列照片看下來,圍繞的主體不言自明,那就是在雪中綻放的紅梅。</div><div><br></div>原來禿子能進來、進來后發(fā)生的一切,都是為了這一個目的。不管是鬼使神差,還是陽錯陰差,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就只有禿子一個人。直到禿子準備要打道回府了,才看到另外兩個影友的到來。這完全不能責備禿子占用了太多的公共資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