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提到生活的變化,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大家感覺到最直接的是衣食住行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我來講講普通的老百姓家庭教育隨著時代變遷,家族命運改變與發(fā)展的故事,我的家庭是中國成千上萬農(nóng)村家庭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我出生于1967年的農(nóng)村,我的爺爺是地地道道、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爺爺?shù)拿P字小楷字寫非常好,記得小時候,他經(jīng)常給我姐弟們講他自學練習寫字的故事。爺爺在七十年代擔任生產(chǎn)隊的會計,在農(nóng)村也算是“文化人”,村里誰家有紅白喜事爺爺總是被邀請去“創(chuàng)稿”,他在煤油燈下,邊詢問問人家的家庭人員情況,再慢慢琢磨著寫法,爺爺戴著老花鏡用他漂亮的小楷一字一句慢慢的認認真真寫在紙上的情境,已經(jīng)印在孫輩的腦海中………</p><p class="ql-block">會寫小楷字的爺爺,在我們小時候經(jīng)常教孫輩背誦《百家姓》《三字經(jīng)》《千字文》我姐弟四人在這些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的熏陶下長大。</p><p class="ql-block">爸爸因家里窮外出打工,成了一名磚瓦廠的工人,我是姐弟四人中,唯一一個1984年9月考入幼兒師范院校的孩子,中專畢業(yè)后,分配到縣城的一所縣直幼兒園成為一名幼兒教師,算了端上了人們眼中鐵飯碗,但是弟弟妹妹因為家庭的變故失學在家務(wù)農(nóng)。</p> <p class="ql-block">也許是我參加工作認知水平和教師工作氛圍的影響,真正體會到知識改變命運,所以后來讓侄女侄子來到縣城的小學、初中讀書,加上我女兒,五個孩子順利考取縣城最好的高中。</p><p class="ql-block">孩子們基本上都屬于勤奮補拙型的學生,不倒蛋安安穩(wěn)穩(wěn)的學習,經(jīng)過高中三年的磨練,先后被山東省中醫(yī)藥大學,山東政法學院、濱州醫(yī)學院、齊魯師范等二本一本錄取,非常感謝齊河縣第一中學的老師們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記得很多年前聽過一位海外歸來人士的演講:《盡量讓國人不求人少求人》,他說“我們國人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 接著非常具體地列舉了社會上各種各樣求人的事請。大家來看這幾年的各種招聘錄用考取,是不是實現(xiàn)了不求人?</p><p class="ql-block">只要有目標,堅定自己的信念,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勤奮好學,努力上進,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相信厚積而薄發(fā),目標最終會實現(xiàn)。</p> <p class="ql-block">讀書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服務(wù)社會,我家大學畢業(yè)后的孩子們,先后考取了醫(yī)院、學校等單位,正好敢上國家各級單位實施逢進必考的好政策,孩子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實現(xiàn)著自我的人生價值,普通老百姓的命運是與國家命運相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