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金陵機器制造局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中華門外,始創(chuàng)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與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毗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陵機器制造局是中國民族工業(yè)先驅(qū),南京第一座近代機械化工廠,也是中國四大兵工廠之一,素有“中國民族軍事工業(yè)搖籃”之譽。</b></p><p class="ql-block"><b> 如今,金陵機器制造局原址已經(jīng)變身為“南京晨光1865科技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保留完整各具特色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 民國以來,金陵機器制造局名義上屬中央陸軍軍械司管轄,實則為江蘇各屆都督所控制。1929年6月,金陵機器制造局改稱金陵兵工廠。(資料照片)</p> <p class="ql-block">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安徽省合肥人,晚清重臣,洋務(wù)運動的主要領(lǐng)導(dǎo)人之一。1865年,李鴻章以江蘇巡撫代理兩江總督,從蘇州移駐南京,同時,他將蘇州洋炮局的設(shè)備、器材遷至南京,在南京聚寶門(今中華門)外掃帚巷東首西天寺的廢墟上興建廠房,籌建金陵機器制造局。</p> <p class="ql-block"> 金陵機器制造局除加大資金進口設(shè)備投入生產(chǎn)外,還從全國各地聘請了各類工匠和役夫約400人,其所生產(chǎn)的新式槍炮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均占當(dāng)時全國之首。(資料照片)</p> <p class="ql-block"> 1884年,金陵制造局仿制成功加特林機槍,由多根槍管圓形排列,依靠射手轉(zhuǎn)動一個手柄,使槍管連續(xù)轉(zhuǎn)動,完成連續(xù)不斷的射擊。</p> <p class="ql-block"> 典雅的工業(yè)建筑群,鋸齒形屋頂廠房排列成陣。</p> <p class="ql-block"> 香港天壇大佛系當(dāng)今世界上露天坐姿銅佛之最。法像寬度5.78米,長度4.2米,板材厚度13毫米,重量5噸。大佛法像板塊為錫青銅整體鑄造,1988年間在南京晨光機器制造廠一次澆鑄成功,南京陳列的是其藍本,是香港天壇大佛法像同期澆鑄的試驗件。因香港大佛是放在一個仿北京天壇的基座上,所以人們又敬稱為“天壇大佛”。</p> <p class="ql-block"> 廠房歷史最悠久的是建于清朝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的機器正廠。 </p> <p class="ql-block"> 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的機器右廠。</p> <p class="ql-block"> 建于清朝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的機器左廠。</p> <p class="ql-block"> 機器大廠建于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由清政府撥關(guān)稅銀十萬兩興建,是南京第一座西式建筑的工廠用房。起初為機械零件加工廠,民國時為軍工器具加工車間。</p> <p class="ql-block"> 建于清朝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的木廠大樓。</p> <p class="ql-block"> 建于清朝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的炎銅廠和卷銅廠。(資料圖片)</p> <p class="ql-block"> 今在原址拍攝的廠房。</p> <p class="ql-block"> 炎銅廠和卷銅廠面南廠房(資料圖片)</p> <p class="ql-block"> 今在原址拍攝的面南廠房。</p> <p class="ql-block"> 隨著金陵機器制造局的不斷演變和擴張,明朝西天寺和郭府家族墓地舊址已完全被毀。這是在2011年4月14日,出土于園區(qū)一幢廠房下,經(jīng)考古人員鑒定,為明初陜國公郭興(又名郭子興),神道碑的碑額部分,上面刻有“大明賜陜國公神道碑”,還有一塊刻滿吉祥云紋圖樣的祥云石。</p> <p class="ql-block"> 建于民國23年(公元1934年)的物料庫。</p> <p class="ql-block"> 1865年金陵機器制造局興建的拱橋,馬家山橋。</p> <p class="ql-block"> 馬家山橋欄桿上的浮雕是上世紀(jì)末該橋改造時鑲嵌上去的。橋欄桿上共鑲嵌了6塊鑄鐵浮雕,其中“萬里長城”等4塊是南京長江大橋欄桿浮雕的備份產(chǎn)品,同一材質(zhì)、1:1大小。</p> <p class="ql-block"> 沿馬家山山道走不多遠就是山頂亭廊。</p> <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金陵兵工廠被迫西遷重慶,原址被日軍占領(lǐng)。日軍占領(lǐng)工廠后,利用其為駐軍的兵營,將從中國各地劫來的機器,于1938年初運到廠里安裝。不久,貼出招工布告,一些貧民、婦女和童工為生活所迫而進廠做工。八年痛苦的歲月,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是在馬家山坡道邊見到的日本侵華遺留物,上有“昭和十六”字樣,(公元1941年)。</p> <p class="ql-block"> 石板巷,充滿歷史的滄桑與詩的韻味,是眾多游客來此打卡拍照地。</p> <p class="ql-block"> 建于民國23年(公元1934年)的材料實驗室,做槍、做炮的器材都在這里進行實驗。</p> <p class="ql-block">南京兵工專門學(xué)校舊址:</p><p class="ql-block"> 創(chuàng)辦于1917年,原址在漢陽兵工廠內(nèi)。1932年7月搬遷至南京金陵制造局對面,改名為軍政部兵工專門學(xué)校。本樓原為兵工專門學(xué)校的教學(xué)樓,一樓為辦公室,二樓為教室。在1949年前的三十余年中,共辦學(xué)十期,累計招收學(xué)生一千六百余人。</p> <p class="ql-block"> 李承干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著名的愛國兵工企業(yè)家,自“九﹒一八”事變后至整個抗日戰(zhàn)爭期間,他把自己所領(lǐng)導(dǎo)的金陵兵工廠(第21兵工廠)建設(shè)成了當(dāng)時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兵工企業(yè),并使之成為抗戰(zhàn)時期供應(yīng)前方將士軍火的主要基地。李承干當(dāng)時被譽為是中國兵工界的國寶。(資料圖片)</p> <p class="ql-block"> 1939年,時任金陵兵工廠廠長李承干先生,為了鼓舞全體員工的抗戰(zhàn)士氣,特別邀請(大學(xué)同窗)郭沫若先生作詞、賀綠汀先生作曲,創(chuàng)作了歌詞鏗鏘有力、曲調(diào)振奮人心的《21兵工廠廠歌》: </p><p class="ql-block"> 戰(zhàn)以止戰(zhàn),兵以弭兵,正義的劍是為保衛(wèi)和平。創(chuàng)造犀利的武器,爭取國防的安寧。光榮的歷史,肇自金陵,勤儉求知,廉潔公正,迎頭趕上,盡我智能,工作是不斷的競爭。我們有骨肉般的友愛,我們有金石般的至誠。我們有熔爐般的熱烈,我們有鋼鐵般的堅韌。量欲其富,質(zhì)欲其精。同志們!猛進!猛進!同志們!猛進!猛進!</p> <p class="ql-block"> 天壇佛手是香港天壇大佛法像同期澆鑄的工藝件,佛掌心鑄有“施無畏印”的塑紋,表示賜予人間無畏精神,消除人間疾苦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b> 當(dāng)我漫步行走在晨光大道的路上,看見路邊東側(cè)長長的壁畫和西側(cè)槍炮模型,仿佛又回到了過去兵工廠隆隆生產(chǎn)武器的壯觀場面。</b></p> <p class="ql-block"><b> 金陵兵工廠、近代中國工業(yè)建筑的“陳列館”,值得來一趟。</b></p> <p class="ql-block"><b>提示:</b></p><p class="ql-block">1、金陵兵工廠舊址免費游覽。正門平時不開,需沿圍墻向西走幾十米即可進入。 </p><p class="ql-block">2、乘公交車63、110、126、181、202、706路,在梅花村站下。</p><p class="ql-block">3、本篇部分文字參考景點及資料介紹,感謝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