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關注“十三邀”要感謝程老師的推薦?!妒肥球v訊新聞與單向空間聯(lián)合出品的一檔人物訪談節(jié)目。意為許知遠與十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進行對話,在對話中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每季13集,到現(xiàn)在為止已錄制完成第七季。這個節(jié)目,是許知遠對時代做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推薦理由一:許知遠的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一個不太靠譜的作家,試圖捕捉時代的精神,卻又常常厭惡時代的流行情緒。我是一個勉強的創(chuàng)業(yè)者,努力獲得商業(yè)上的成功,卻又不完全相信商業(yè)的邏輯。我還開一家書店,書店里只賣我喜歡看的書。我對這個過分娛樂化、淺薄的時代心懷不滿,希望打破大家思維的慣性。我也想了解這個迅速變遷時代的新的動力、新的情緒與人們的內心世界。我會帶著我的偏見出發(fā),等待這些偏見被打破或被再次印證?!?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和對時代知性的捕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他沒有魯豫的好口才、好聲音,沒有魯豫一往無前、刨根問題的爽勁兒,也沒有一個主持人該有的賞心悅目。有的只是木木的,尷尬的主持風格。據(jù)說節(jié)目組當時看重許知遠兩點:他不是一個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主持人;他沒有一張人見人愛的容顏和優(yōu)雅的發(fā)型,但卻有其鮮明的性格特色和興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非專業(yè),但個性鮮明,有好奇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三邀》談論的是對話者的命運與選擇,以及他們經(jīng)歷的時代變革,然而歸根到底,許知遠試圖解決的是自己的困惑,他對命運的迷惘,對時代的質疑,對聲名的復雜態(tài)度,對創(chuàng)造力的審視,突破瓶頸的渴望……凡此種種,他想從對話者們身上看清自己?!妒穭倓傞_始,他就給過自己一個界定——“偷竊者”。在反思自己與姚晨的溝通時,他說:“某種意義上我是一個偷竊者。她的這些東西刺激了我,或者點燃了我……”于是,作為觀眾的我們也能感受到這種“偷竊”的快感,以及被點燃后的那些光亮,同他一起看清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是個真誠的“偷竊者”,更是個真實的傳遞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推薦理由二:節(jié)目宗旨的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采訪俞飛鴻:“你這么有才華的一個女性,為什么去演那種(不太好的)電視???”采訪蔡瀾:“你有幾個女朋友,蔡先生要如實交代。61個總有的,對吧?”采訪薇婭:“你是讓我覺得很陌生的物種,現(xiàn)在讓我能慢慢的去理解你一些了?!?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大眾媒體常常批判“十三邀不好好說話”,或者是“談論這些問題有什么用?”。我也曾抱怨許知遠采訪隨意,功課做得不足,導致節(jié)目深度不夠。直到了解了十三邀的節(jié)目宗旨“三個真”:真問題、真興趣、真實的現(xiàn)場邏輯交織和遞進過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節(jié)目組采訪人選是許知遠定的,既沒有名聲大小的區(qū)分,也沒有所在領域的界定,是真正的“十三不靠”,但有一個共性,都是許知遠感興趣的人物。因為節(jié)目組相信,只有他真的感興趣了,才會問些真問題,哪怕這個問題可能很無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興趣、真問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節(jié)目中許知遠沒有刻意的煽情,也不肯迎合對話者,總是跌跌撞撞地發(fā)起挑戰(zhàn),有時又直接向對話者坦白“面對您發(fā)怵”,或者自嘲這些節(jié)目“都是瞎弄的”……鏡頭也并不回避許知遠的許多尷尬瞬間,包括他嘗試化解尷尬而做的種種更加尷尬的努力,也不淡化他在與不同對談者交流時呈現(xiàn)出的不同的態(tài)度和狀態(tài),制片人甚至直接在節(jié)目中現(xiàn)身,委婉地對許知遠提出批評……習慣了某些常規(guī)對話節(jié)目的觀眾,或許會感到不適,甚至覺得刺耳,但這就是節(jié)目想傳遞的真實,這就是十三邀。正如制片人朱凌卿說的:“這是《十三邀》和觀眾的某種“約定”,盡可能的把節(jié)目錄制中的“真”傳達給觀眾,我們希望觀眾能夠盡可能的參與到我們的對話當中,觀看并思考。期待被認出和珍視?!?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真實的現(xiàn)場邏輯交織和遞進過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9 年,許知遠創(chuàng)立新的個人品牌“十三”。一直好奇為啥是13這個數(shù)字。原來,十三意味著百無禁忌,它包羅萬象,但一定會挑戰(zhàn)你的固有觀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帶著偏見看世界,讓觀念去冒險,在行動中思考?!拔铱偪释硪环N人生,水手、銀行家或是一個搖滾樂手,總之不是此刻的自己。采訪是滿足這種渴望的便捷方式,在他人的故事中,我體會另一種生活,享受暫時遺忘自我之樂。”我們或許更能從許知遠所渴望與追問的許多種人生中,獲得共鳴與反思的勇氣。</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