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新年過,元宵來,正是:龍年歡騁,人欣物華。陶醉東風追好夢,蒸騰山水染朝霞。乾坤朗朗由來久,且將煙火寫春花。<div> 這個年的天氣,有幾分難以捉摸,暴雪、凍雨、大太陽,滿以為春暖花開,卻又來一期斷崖式降溫和霰雪,雖然給我們帶來諸多不便,但新春的氣息依然在生長,尋常百姓依然在以尋常的方式歡度著尋常的每一天,尋常的煙火氣息里,依然彌漫著我們新的追尋。</div> <div><br></div> <b>壺天火龍</b> <div> 壺天是湘潭湘鄉(xiāng)的壺天,我很久就想去壺天看看,因為,湘潭只有壺天和頂峰兩個入選湖南古村落,也因此想象,壺天應該有很多值得紀念的東西,但因路途比較遙遠終究未能成行,早兩天攝影朋友邀我一起去壺天,感受壺天火龍鬧新春,我欣然接受。<div> 壺天火龍燈發(fā)源地湘鄉(xiāng)市壺天村,位于湘鄉(xiāng)市城以西64公里,其北面與寧鄉(xiāng)接壤,南面與婁底市區(qū)僅隔12公里,西與漣源市交界。壺天火龍燈是壺天鎮(zhèn)壺天村的重要民俗活動。壺天火龍燈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二至十五日,為時三天,是壺天人民酬還神愿,叩謝龍恩,舞火龍燈的大喜日子,舉事年的街頭全力以赴,全街動員,排街、啟猖、出龍、沿街舞龍,延續(xù)有150多年了。壺天火龍燈也是湖南非遺傳統(tǒng)項目,是一種"口授心傳"的民間藝術,表演技巧難度極大,一般人難以勝任。舞火龍隊伍由指揮、先行、火龍主體、配套輔體、樂隊、其他組成,共計280人左右,美學理念、音樂舞蹈要素、禮儀方式及民俗文化于一身,立體地、藝術地、形象地展示出了當地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期望。<br></div><div> 我是正月十二下午去的,凍雨霰雪來臨的低溫冷風很嚴重,但壺天火龍燈會依然很熱烈,感覺整個壺天老街都在圍繞這一盛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參與,我們去了兩車攝影朋友,一直拍到晚上十點,才冒了微微凍雨回程。</div></div> <div><br></div> <b> 虞唐高蹺 </b><div> 虞唐還是經過了幾次,有些方位印象,但虞唐高蹺,只在攝友的照片里看過一次,虞唐高蹺作為湘鄉(xiāng)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于我,有些向往。<div> 相傳明朝正德年間,明武宗朱厚照私訪江南,正值春節(jié)期間途徑虞唐,明武宗一行參加虞唐燈會游藝活動,傳授了高蹺技藝,虞唐高蹺得以傳承,至今已五百多年。虞唐高蹺以高而聞名,表演者均已戲劇人物出現,觀賞性強,表演形式變化多樣,高蹺時可以舞龍燈、抬轎、抬鼓等。<br> 虞唐高蹺于2015年列入湘鄉(xiāng)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去的那天是正月初九,原定十五,因為低溫雨雪警報,故提前到初九,換而言之,今年由于時間提前,準備不是很足,但對于第一次觀賞高蹺,我還是很滿足的,一路追著高蹺隊伍,圍著虞唐轉了一圈。</div></div> <div><br></div><div> <b> 大杰寺祈福</b></div> 五龍山大杰寺位于湘潭縣中路鋪鎮(zhèn)柱塘村五龍山上,始建于明代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系湘潭境內“四大”古剎之一,建筑屬于重檐宮殿式,飛檐斗拱,琉璃瓦蓋、金碧輝煌。占地面積100多畝,建筑面積約50000 平方米,供奉觀世音等諸多菩薩。觀世音菩薩是我國百姓最崇奉的菩薩,具有無量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在自然災難與人世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心中最虔誠的信仰和希冀,因此,五龍山大杰寺一直以來,香火很旺。<div> 五龍山還是歷代文人墨客問學和歇息之所。清光緒年間,時有文人雅士、書香子弟齊白石、王忠言、羅真吾、羅醒吾、陳伏根、譚字詮、胡立三等七位才子,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暢抒己志,常聚集于五龍山大杰寺中,并創(chuàng)立“龍山詩社”,齊白石任社長,史稱“龍山七子”。曾國藩、黎氏八駿等也多與大杰寺有淵源,因此,五龍山大杰寺遠近聞名,成為湘潭地區(qū)獨特的人文圣景,吸引著四方游人絡繹不絕,留連忘返。正如湘潭市文聯主席趙志超所撰聯云:衡岳降祥云,梵宮煥彩,琳宇生輝,暮鼓晨鐘光古剎;湖湘多雅士,白石吟詩,鯨庵立碣,流風余韻滿龍山。</div> 大杰寺現任主持是唯靜法師,唯靜法師接過弘法利生之棒后,繼續(xù)率眾徒擴展寺廟規(guī)模,又新建天王殿、藏經樓、鐘鼓樓、觀音閣以及傳經解佛的殿堂,香火更盛,游人驟增,唯靜法師更成為民眾問佛解難和文人雅士談詩論道的好法師。<div> 正月初九,即新年第一九,大杰寺特地舉辦了一場新年祈福盛會,為蕓蕓眾生除苦難、釋迷茫、注入新的希望,我也有幸參加并拍攝記錄,祝愿大家:四時興旺、龍年吉祥、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合家歡樂、四季平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