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幾次去西藏,看寺廟拍寺廟是旅行的重要目的之一。而這次旅行計劃只是雪山之旅,沒有將寺廟列為目的地??墒菦]有想到,只是路邊隨拍的寺廟在雪山的映襯下也變得如此美麗,為此專門用一個篇章記錄一下沿途寺廟帶來的驚喜。</p> <p class="ql-block">航拍的第一個寺廟是在一路大雪飄飛的時候經(jīng)過索縣的贊丹寺。這個始建于1667年藏北地區(qū)最早的黃教寺廟有小布達拉宮的美稱。寺廟就在公路邊的山頂上,建筑有的白墻黃瓦,有的紅墻黃瓦,鮮艷卻又雅致。周邊雪山環(huán)繞,遺世獨立的氣質逼人眼球,只一眼就被吸引了。</p> <p class="ql-block"> 我們停車航拍,不知道為何,看著鏡頭里的寺廟群,我的腦海中出現(xiàn)的總是超凡脫塵的高僧形象,睜著智慧的雙眼,看著這塵世浮沉。那滿腹詩華、飄逸出塵的氣質讓我一眼就喜歡上了。</p> <p class="ql-block">拍著拍著,雪停了,陽光灑落雪山,變得明亮。這種停雪就能出太陽的景觀還是讓我們驚嘆,又一次成全我們晴雪兩種氣候的風光拍攝。無人機轉到寺廟的后面,果真有布達拉宮的神韻啊,小布達拉宮就是因此得名的吧。</p> <p class="ql-block">寺廟前的索曲河面也是白色的冰雪覆蓋,多了清冷的氣質,倒是與雪山中的寺廟群遙相呼應,渾然一體。</p> <p class="ql-block">第二個寺廟是從巴青到丁青的途中,傍晚時分路過色扎鄉(xiāng)的夏色擁宗寺,寺廟建在路邊的一個懸崖峭壁之上,紅墻黃瓦,顏色更為艷麗。</p> <p class="ql-block">網(wǎng)上居然查閱不到資料,不知道屬于什么流派,建于什么年代。但是僅從周邊環(huán)境的寺廟建筑來看,卻是跟贊丹寺有得一比,只是更為小巧精致些。而周圍雪山距離遠些,更顯得寺廟的小巧和孤寂。</p> <p class="ql-block">最妙的還是周圍的紅土白雪的群山,讓這個懸崖上的寺廟增添了很多活力和煙火氣。白墻紅瓦的建筑群,配上紅泥白雪的群山,與寺廟群遙相呼應,無比和諧。</p> <p class="ql-block">記得上次是夏天路過,綠野中的它跟雪景中的韻味截然不同了。一個是綠色群山中的一個活潑精靈仙女,一個是白雪冰封中的淡定滄桑老者,從夏到冬,已經(jīng)閱盡了人世間的變遷了么?而我,似乎更鐘愛這老者,看盡人間滄桑,卻依然滿目慈祥。</p> <p class="ql-block"> 第三個寺廟是索縣江達鄉(xiāng)東宗寺??吹铰愤呌袀€東宗寺的牌子,我們好奇地停車說看看寺廟的樣子。放飛無人機發(fā)現(xiàn)居然跟嘎丁寺有點相似。寺廟建在怒江邊的彎道旁,江面半冰半水,江水綠意逼人,也是別有一番風味。</p> <p class="ql-block">寺廟不大,環(huán)抱的冰水相融的碧綠怒江蜿蜒而去,為寺廟增添了清絕之美。</p> <p class="ql-block">第四個寺廟是孜珠寺。我們一行有人最多到過八次了,而我也是第四次到孜珠寺。也是此行唯一臨時起意專門來拍攝的寺廟。因為抱著賭賭運氣的心理想看看是否有雪景。沒想到昨天有人來過告訴我們沒雪,今天我們卻看到了多次到來卻公認最美最漂亮的一次。感謝昨晚的寒潮,再次驗證我們爆棚的人品。</p> <p class="ql-block"> 早上10點多,柔和的光線正好。藍天上白云舒卷,日月同輝。因為以前看過寺廟了,我們只是找著角度拍照,寺廟和背靠的孜珠峰向陽一面雖然沒有積雪,但是四周圍360度包圍的山峰全是冰雪覆蓋。層層疊疊連綿不絕的雪山與孜珠峰紅黃色的山脈映襯,繪就了一幅冬日暖山奇寺雪景圖。</p> <p class="ql-block"> 孜珠寺位于西藏東部昌都市丁青縣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廟之一。寺廟距今有3000多年歷史,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贊普倡導,第一世穆邦薩東大師創(chuàng)建并傳承,住持喇嘛被尊稱為“孜珠活佛”。</p> <p class="ql-block">寺廟離丁青縣城約37公里。孜珠意為六座山峰,山峰連綿起伏,異峰突起,挺拔險峻,怪石嶙峋。山下禪祠疊疊,山脊蜿蜒,宛若一條盤旋的巨龍。</p> <p class="ql-block">六座山峰象征觀音菩薩用慈悲和智慧度化所有六道眾生,代表六度萬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同時也是對眾生的貪婪、愚癡、嗔怒、傲慢、嫉妒、邪見的對治之道。來此禮佛,我們是否也能悟到其中一點精髓呢?</p> <p class="ql-block"> 開車上山,還是那樣的顛簸土路,路過天葬臺剛好在舉行天葬儀式,烏壓壓不少于100只的兀鷲群圍著兩個人身旁撲棱著。這樣是血腥場景我不敢圍觀,亦尊重這里的民族習俗,沒有拍照。</p> <p class="ql-block"> 到了孜珠寺前的亭子,遇到三個從對面雪山寨子來的小男孩,他們全家住在寺廟,已經(jīng)完成108圈的轉山,住了一周了。小孩子對我們的無人機很好奇,一直跟隨,問我們是否有抖音發(fā)拍的視頻,他們可以加抖音看??萍几淖兪澜?,無論居住在哪里,世界都在大家的眼中了。小男孩讀五年級了,普通話講得很好。他一直自豪地贊嘆說,孜珠寺很漂亮的,有雪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是啊,雪中的孜珠寺、孜珠山更美了。圣潔的雪山襯托下,寺廟金頂更加的金燦燦,更加莊嚴。周圍巍峨雪山重重疊疊,紅色的山體隱隱約約,而冬日的孜珠山不知道是不是雪后濕潤,居然不是青灰色的了,山體有著黃色花崗巖的斑駁。無人機飛到山后,發(fā)現(xiàn)陰面的山體全是白雪,在彩色經(jīng)幡的點綴下,煞是好看。經(jīng)幡下絡繹不絕的轉山人群,讓這神秘奇絕的群山寺廟更多了虔誠。</p> <p class="ql-block"> 繞到山后的拍攝視角更為獨特,山脊更壯觀。只見經(jīng)幡隨風飄舞、廟宇整齊排列、道路蜿蜒曲折、山脈挺拔險峻,盤旋的巨龍正欲騰飛云海間。</p> <p class="ql-block">這個視角,我似乎沒在網(wǎng)絡上看到有人拍過。我笑道,我們是不是可以給丁青縣賣宣傳片視頻版權啊?這樣的景致是可遇不可求的。</p> <p class="ql-block"> 昨晚無人機放車里,氣溫低,居然沒充好電?,F(xiàn)場車充很慢。后悔啊,大家為什么都不把機子背上房間,帶了三臺無人機,卻只成功飛了2塊電池。還得利于用人體暖寶寶把電池揣懷里差不多半小時才可以用。以后冬天再來要吸取教訓,給無人機買暖寶貼,晚上帶房間保暖。</p> <p class="ql-block"> 路上一直有來來往往的轉山的藏民??粗麄兊尿\信仰,我們在感慨信仰力量強大的同時,也祈愿他們能找到解脫煩惱之路。小孩子都說,轉山能解除人生的災孽。這樣的傳承,我們給與尊重。</p> <p class="ql-block"> 第五個是卡瑪多塔林寺,拍攝這個寺廟純屬意外。就在路邊看到江邊有一個很多白塔的寺廟群,因其古樸典雅的寺院和佛塔造型吸引了我們。</p> <p class="ql-block"> 卡瑪多塔林位于類烏齊縣國道317線,距縣城25公里。塔林依山傍水,這些佛塔建于800多年前,與常見的圓形白塔不同,保持了早期佛塔的四方形外形,通過木條和泥土來層疊搭建,泥土上的黃色枯草,更是增添了歷史的滄桑和悠久。</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有108座高低錯落、大小不一的四方佛塔,將經(jīng)堂和巨大的馬尼堆連接起來,藏民們圍著佛塔建筑群轉圈。</p> <p class="ql-block"> 每次看著尼瑪堆的艷麗色彩和六字真言藏文我都心里總會升起虔誠和溫暖,每一個文字,每一塊石頭都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世間因有這眾多的牽掛和祈愿而多了溫情。</p> <p class="ql-block"> 看著寺廟外墻的“中華民族團結”、“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等大紅標語前一個個磕頭、轉塔的身影,我再次感受到國家民族的信仰和團結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 第六個是貢覺相皮鄉(xiāng)的娘拉寺。這是藏醫(yī)祥秋多杰創(chuàng)建的寺院,大家熟悉的可隨身攜帶的小佛像或佛塔娘拉擦擦就由此寺廟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寺廟很小,佛塔眾多,除了白塔外,還有藍色、橙色的彩色佛塔,簡樸的尼瑪堆圍繞寺廟。殿宇并不巍峨,但是藏醫(yī)祥秋多杰的醫(yī)者仁心卻讓這個寺廟具有了超于建筑的高大形象。</p> <p class="ql-block"> 雖然匆匆而過的此行寺廟都只觀其行而未能悟其神,但也為雪山之旅增添了異族的風情,在欣賞建筑藝術之美的同時,感受了文化差異的洗滌。</p> <p class="ql-block"> 生活本是多元的復合體,旅程亦是多彩元素的組合,愿更多這樣的美麗驚喜構成我們旅途的立體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