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時(shí)間:2024年2月</p><p class="ql-block">拍攝時(shí)間:2014年10月2日、2024年2月18日</p><p class="ql-block">地點(diǎn):武昌辛亥首義起義門,首義廣場(chǎng)、鄂軍都督府</p><p class="ql-block">出鏡:晴空</p><p class="ql-block">攝制:空山鳥語</p> <p class="ql-block"> 辛亥首義光耀千秋</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是指發(fā)生于中國農(nóng)歷辛亥年(清宣統(tǒng)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農(nóng)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fā),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shí)大總統(tǒng)前后這一段時(shí)間中國所發(fā)生的革命事件。</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勢(shì)力--清王朝的統(tǒng)治,結(jié)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gè)資產(chǎn)階級(jí)共和國政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辛亥首義起義門(原名中和門)</p> <p class="ql-block">辛亥首義起義門(原名中和門)</p> <p class="ql-block">辛亥首義起義門(原名中和門)</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8日打卡致敬辛亥首義</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8日留影</p> <p class="ql-block">辛亥首義起義門(原名中和門)</p>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8日打卡致敬辛亥首義</p> <p class="ql-block">起義門上的炮臺(tái)</p> <p class="ql-block">辛亥首義廣場(chǎng)</p> <p class="ql-block">辛亥首義湖北軍政府</p> <p class="ql-block">辛亥首義廣場(chǎng)</p> <p class="ql-block">鄂軍都督府即辛亥首義湖北軍政府大樓</p> <p class="ql-block">辛亥首義廣場(chǎng)上中國民主革命先驅(qū)孫中山先生像</p> <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2日打卡致敬辛亥首義</p> <p class="ql-block"> 拜將臺(tái)現(xiàn)在位于首義廣場(chǎng),與湖北軍政府舊址前。</p><p class="ql-block"> 1911年11月3日,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效漢劉邦拜韓信為將儀式,在此登臺(tái)拜將,任黃興為戰(zhàn)時(shí)總司令。故此地有“拜將臺(tái)”之稱。</p><p class="ql-block"> 1928年,辛亥首義同志在此修紀(jì)念亭。</p><p class="ql-block"> 1948年,因亭毀改建紀(jì)念碑?,F(xiàn)紫紅色水磨石紀(jì)念碑乃1955年武昌區(qū)人民政府改建。碑北向,正面鐫刻“拜將臺(tái) 辛亥首義鄂軍都督黎元洪任黃興為總司令在此授印”,陰刻“中華民國十七年十月十日辛亥首義同志會(huì)”款識(sh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拜將臺(tái)</p> <p class="ql-block">首義廣場(chǎng)的群雕像——起義軍英姿</p> <p class="ql-block">首義廣場(chǎng)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辛亥首義紀(jì)念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