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桃園清韻自2023年4月創(chuàng)建以來,得到各位詩友、尤其是中華詩詞學(xué)會劉慶霖會長、中華詩詞雜志社編輯部盧冷夫主任、胡彭、何鶴副主任、湖南省楹聯(lián)家協(xié)會副主席鄭鐵峰主席,廣東嶺南詩社副秘書長鄧壽康先生、著名詩家熊東遨先生等廣大吟長大力支持。詩社在不到一年內(nèi)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下面簡介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出微刊超過30期</p><p class="ql-block">到目前為止詩前已微刊25期,個人專輯8期。</p><p class="ql-block">二、創(chuàng)立了獨一無二的微刊投稿方式</p><p class="ql-block">微刊設(shè)立了常見欄目:時代風(fēng)云、山河印痕、田園詩畫、多彩人生、感事抒懷、曲海拾貝、珠聯(lián)玉對、詠物言志、刺玫瑰等,此外還有贈賀酬唱、駢文雅賦等欄目。凡熟悉了我社投稿方式的,投《中華詩詞》國刊就輕車熟路了。</p> <p class="ql-block">三、健全了組織管理</p><p class="ql-block">桃園清韻詩社加強、健全了組織管理,聘請了盧冷夫主任為顧問,建立了以總編高建波先生為首的管理團隊,主編周雪芹、王壽山、羅欽玉、徐增干、許青才、左朝芹、黃海濤、郭軍民、胡濱等不辭勞苦,工作積極主動;皇甫瑞云、黃善娣、黃奕銘、廖曉霞等負責(zé)編輯制作,恪盡職守,圓滿完成任務(wù)。他(她)們從不計較得失,任勞任怨。正是有這樣一個好團隊,我社工作才能順利開展下去。</p> <p class="ql-block">四、組織會員訂刊</p><p class="ql-block">要想提高寫作水平,就得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別人的寫作方法,借鑒其優(yōu)點。我社在積極創(chuàng)作同時,組織了會員大量訂閱了《中華詩詞》、《中華辭賦》、《詩詞月刊》等刊物,以利于學(xué)習(xí),提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五、影響力越來越大</p><p class="ql-block">詩社微刊一出來,閱讀量越來越多,大部分期刊超過1000人以上點擊、閱讀,新年以來有5期突破了2000人點擊、閱讀,其中元宵專輯超過了5300人點擊。有不少吟友慕名掃二維碼加入詩社。</p><p class="ql-block"> 一年來, 通過桃園淸韻平臺,推薦上《中華詩詞》、《中華辭賦》的作品50多首,近40位會員作品上國刊。 </p><p class="ql-block"> 隊伍迅速擴大,到今年3月份已有會員600多人,詩詞交流群二個,省內(nèi)外不少名家抬愛,為桃園的發(fā)展發(fā)光發(fā)熱。又聘請了熊東遨老師為名譽社長,宋彩霞老師為名譽顧問,盧冷夫老師為首席顧問,顧問團隊擴展到20人,理事團隊擴展到20多人!</p><p class="ql-block">同時改組了機構(gòu),高建波、黃海濤升為副社長,皇甫瑞平升為總編,黃琴為編輯,胡伏初為宣傳管理員,增加蔡佳春為群管。</p> <p class="ql-block">存在的缺點和不足</p><p class="ql-block">一、影響力還不夠大</p><p class="ql-block">和閱讀量上幾千的詩社相比,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宣傳力度還得加強。</p><p class="ql-block">二、個別作品質(zhì)量有待提高</p><p class="ql-block">雖然微刊作品絕大部分能過關(guān),并且有不少佳作,但良莠不齊情況還是存在,水平必須盡快提高。</p><p class="ql-block">三、還須高瞻遠矚</p><p class="ql-block"> 在媒體高度發(fā)達、微刊多如牛毛的情況下,我社要想長期運作下去,還須想一些更好的方法,如進一步加深與國刊的聯(lián)系,積極開展一些有益的詩社活動等。</p><p class="ql-block"> 桃園清韻詩社社長黃東才</p><p class="ql-block"> 202403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