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蘇州狀元博物館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陳列面積約600平方米,是一座全面介紹姑蘇狀元群體、研究狀元文化、展示珍貴狀元文物的專題類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蘇州狀元文化博物館是潘世恩故居,主人潘世恩(1769年-1854年)25歲就中狀元,做官一直做到大學士(宰相),故居為古鳳池園一部分,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筑面積1825平方米,有紗帽廳、大廳、鴛鴦廳 女廳等建筑。此宅還曾是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的寓所。</p> 蘇州是著名的狀元之鄉(xiāng)。文史專家李嘉球所撰的《蘇州狀元》一書表明,按轄區(qū)計算,歷史上蘇州曾出現(xiàn)過45位文狀元、5位武狀元,其中文狀元數(shù)量占全國總量596位的7.55%,數(shù)量遙居全國各城市之首。 清朝時期蘇州一共出過26名狀元,占全國114名狀元的22.81%、江蘇49名狀元的53.03%,而同期蘇州的人口只占全國的1%左右。 狀元是古城蘇州的一份特殊的文化遺產(chǎn),也是這座歷史名城的一個引以為傲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向標。 蘇州狀元博物館選址在潘世恩之“狀元府”,力求以一座建筑的歷史來承載一種文化,以狀元建筑的空間價值,以及從這座建筑空間中所透析出的古代狀元的生活方式、文化趣向等非文化歷史遺產(chǎn)特性,來表現(xiàn)出狀元文化的精神價值,這一精神價值就是“崇文、重教、修身、報國”。 蘇州狀元博物館的建成,必將讓更多的蘇州居民和外來游客了解姑蘇狀元,體驗狀元文化,使蘇州狀元文化得以展示和傳播,從而突出蘇州城市的“崇文”精神。 博物館主要分為四個展廳,轎廳、鴛鴦廳、紗帽廳和后廳。 <p class="ql-block"> 潘世恩高中狀元后,為官五十余年,歷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深得皇帝恩寵,被譽為“三百年間第一福氣之人”。每逢大壽,皇帝都會親賜御匾。該“?!必壹词堑拦饣实塾谂耸蓝髁髩壑畷r御筆賞賜的盤龍金匾。</p> 蘇州狀元博物館原址是蘇州狀元宰相潘世恩故居,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為古鳳池園的一部分。200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br> 蘇州市政府于2011年開始對潘世恩故居進行修繕,2013年8月竣工,耗資四千三百萬元。 潘世恩(1770-1854)享年85歲,23歲就中狀元,做官一直做到大學士,為官五十余年,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老”,是位學術(shù)有成的狀元宰相。潘世恩一脈,民間習稱為“貴潘”,以一狀元、八進士、十六舉人,成為清代姑蘇官紳典型代表,享有“天下無第二家”之譽,是蘇州較為顯赫的家族。 蘇州狀元博物館現(xiàn)有展陳品469件,其中文物91種187件(不包括故居老宅保留下的建筑文物),初步具備了專業(yè)博物館的基本規(guī)模。 蘇州狀元博物館收藏一套清代銀鎏金首飾,十分珍貴。 這是明代趙秉忠殿試券(仿制品,真品在山東青州博物館)在此展出有一定意義。 清代《吳郡真率會圖》(仿品,真品在蘇州市檔案館)。<div> 吳郡真率會就是清光緒年間以歸隱江蘇蘇州的官紳為主的群體,他們以真誠坦率為相處之道,以私家園林為活動場所,以書畫鑒賞、詩文唱酬、品茗飲酒為主要內(nèi)容,雅集頻頻,自娛自樂,儼然成為引領(lǐng)蘇州時尚的文化沙龍。蘇州市檔案館珍藏的《過云樓日記》與《吳郡真率會圖》(又名《真率會七老圖》)復原了晚清士紳交游的圖景。</div> 中路與西路之間有一條長長的備弄,沿著它可至西路任何一間房屋。 蘇州狀元博物館的建成,必將讓更多的蘇州居民和外來游客了解姑蘇狀元,體驗狀元文化,使蘇州狀元文化得以展示和傳播,從而突出蘇州城市的“崇文”精神。另外,潘世恩故居位于臨頓路鈕家巷3號,處于觀前街與平江路歷史街區(qū)的交通干道連接段,是姑蘇旅游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州狀元博物館的對外開放,對傳承歷史文化、帶動周邊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改善地區(qū)環(huán)境、提升城市形象也具有重要意義。 蘇州城建博物館坐落于江蘇省蘇州市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占地面積約為1600平方米,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衛(wèi)道觀前潘宅為基礎改建而成。 這是國內(nèi)為數(shù)不多以“城建”為主題的專業(yè)博物館。 展廳內(nèi)還有多個手工木作、榫卯結(jié)構(gòu)的建筑微縮模型,比如瑞光塔、古城門、寶帶橋、文廟等,它們都是蘇州歷史上重要的城市建筑,展現(xiàn)了蘇州城建的精美技藝。 一半是平面手繪線稿、一半是手工木作模型,在蘇州城建博物館的展墻上,古城的地標建筑瑞光塔被“解剖”開來,繁麗精致的斗栱、出挑深遠的飛檐、端莊秀美的壺門都得到細致復原,讓這座七級八面樓閣式古塔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清晰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 <div> 博物館以蘇州之窗為核心元素,構(gòu)建了穿越古今的“時光隧道”,連接起“城紀千載”“現(xiàn)代蘇城”“城市生長”“城市客廳”“百館之城”等展廳。<br></div><div> 展墻上有一排黃色測量儀,透過黑色圓筒里的目鏡,可以看到橋梁、道路、軌道交通等城市基礎設施的照片。按下“城市科教”按鈕,蘇州博物館、蘇州文化藝術(shù)中心、蘇州大學炳麟圖書館等科教領(lǐng)域標志性建筑圖片一幀幀播放。<br></div> 通過插畫投影打造“富潘”家族歷史長廊,著重講述了潘穎昌三個兒子分工合作,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終成家業(yè)大富,合建潘宅的故事。 序廳內(nèi),縱橫交錯的《平江圖》上以建筑模型組成一個灰色的“城”字,這是蘇州城建博物館的主視覺標志。 利用聯(lián)廊空間重點展示清朝及近代的48張契證,涵蓋地契、租契、執(zhí)業(yè)印照、建筑憑照等蘇州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物證。 如今潘宅的規(guī)模與當初建造時基本相符,主要建筑的原結(jié)構(gòu)、原構(gòu)件仍保持完好,完美呈現(xiàn)了清朝蘇州富商宅第的舊貌。<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揚州靜力編輯制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2</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