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三論臉面(中)</b></p><p class="ql-block"> 鐵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魯迅先生說:“我看見西洋人所畫的中國(guó)人,才知道他們對(duì)于我們的相貌也很不敬。那似乎是《天方夜談》或者《安兌生童話》中的插畫,現(xiàn)在不很記得清楚了。頭上戴著拖花翎的紅纓帽,一條辮子在空中飛揚(yáng),朝靴的粉底非常之厚。但這些都是滿洲人連累我們的。獨(dú)有兩眼歪斜,張嘴露齒,卻是我們自己本來的相貌。不過我那時(shí)想,其實(shí)并不盡然。外人特地要奚落我們,所以格外形容得過度了?!?lt;/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魯迅先生說:</p><p class="ql-block"> 日本的長(zhǎng)谷川如是閑是善于做諷刺文字的。去年我見過他的一本隨筆集,叫作《貓狗人》;其中有一篇就說到中國(guó)人的臉。大意是初見中國(guó)人,即令人感到較之日本人或西洋人,臉上總欠缺著一點(diǎn)什么。久而久之,看慣了,便覺得這樣已經(jīng)盡夠,并不缺少東西;倒是看得西洋人之流的臉上,多余著一點(diǎn)什么。這多余著的東西,他就給它一個(gè)不大高妙的名目:獸性。中國(guó)人的臉上沒有這個(gè),是人,則加上多余的東西,即成了下列的算式: </p><p class="ql-block"> 人+獸性=西洋人</p><p class="ql-block"> 他借了稱贊中國(guó)人,貶斥西洋人,來譏刺日本人的目的,這樣就達(dá)到了,自然不必再說這獸性的不見于中國(guó)人的臉上,是本來沒有的呢,還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消除。如果是后來消除的,那么,是漸漸凈盡而只剩了人性的呢,還是不過漸漸成了馴順。野牛成為家牛,野豬成為豬,狼成為狗,野性是消失了,但只足使牧人喜歡,于本身并無好處。人不過是人,不再夾雜著別的東西,當(dāng)然再好沒有了。倘不得已,我以為還不如帶些獸性,如果合于下列的算式倒是不很有趣的:</p><p class="ql-block"> 人+家畜性=某一種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說遠(yuǎn)了說遠(yuǎn)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