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斷想95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一輩子跟文字打交道,非常熱愛我們的漢文漢字,能夠品味得出漢語言文字的精妙和奧秘,讀到好詩好文常會拍案叫絕,感動不已。但是,近多年來,我深感漢語言文字的純潔性和規(guī)范性,正在遭受肆無忌憚的侵害。我擔(dān)心長此下去,漢語文字的精彩美妙,必將日漸式微,變得殘缺不全,不倫不類。其他先不論,我們從當(dāng)下"龘龘"說起,央視無疑帶了個壞頭。在它的影響下,社會上刮起了一股讓早就被時代廢棄的古異體字死灰復(fù)燃的風(fēng)氣。這些突然冒出來的三疊字四疊字,面目可猙,陌生可疑,無不散發(fā)著陳腐的氣息。一時間,我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的僵尸字詞至少有十多組了。莫非孔乙己借尸還魂又穿越回來了?魯迅大先生若在世,一定會把始作俑者罵得狗血淋頭。我痛心地發(fā)現(xiàn),越是不動腦子的人,還越喜歡照單全收,大概以為自己因此就有了文化。現(xiàn)代漢語極其豐富,明明其中有大家都非常通俗易懂且準(zhǔn)確貼切的表達(dá),為什么非要到上千年前的故紙堆里去翻撿那些死字呢?請問,有這個必要嗎?做人做事可以不可以正常些?我認(rèn)為,說得客氣點(diǎn),這是淺薄的故意賣弄,是自卑的心理作怪,是無聊的低級趣味;說得嚴(yán)重點(diǎn),這是對文字的肆意污染,是對文化的毫無自信,是對文明的大步倒退。此風(fēng)一開啟,變神奇為腐朽,死字恐將大行其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說來好笑,歷史悠久的漢字博大精深,本來很完美,大可不必勞民傷財(cái)搞什么簡體字,港臺及海外華人至今不是都用得很好嗎?也沒見繁體字影響了他們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文字是文化的最主要標(biāo)志,繁體文字完整地保留和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簡體字根本擔(dān)當(dāng)不了這個重任。不過,簡都簡了幾十年,我們也不去翻這個老賬。然而,現(xiàn)在怎么又要去挖掘那些連繁體字系都拋棄了的"出土文字"了呢?文字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新陳代謝的規(guī)律。這些死字,本是失去生命的糟粕,不是充滿活力的精華。這個淺近的道理,央視不懂嗎?所為何來,只有央視自己知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不是文字學(xué)家,沒有去深究這些上古疊加異體字的本源意義。不過很巧,我正好看到有位專家的一個說法,可以供各位參考。他奉勸大家"千萬不要用這幾個字來祝福好友,除非是你的仇人。"為什么?他根據(jù)“訓(xùn)詁學(xué)”里面的“構(gòu)字法”作出了解釋,說"龘字是草叢里漫山遍野的一窩窩小蛇;朤字是月光下荒郊野外的鬼火;鱻字是剛從魚卵中孵出來的極小的魚;燚字是打火石打出來的稍縱即逝的微弱火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圖文:網(wǎng)絡(lu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編輯:云兒</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