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綠背金鳩(學(xué)名:Chalcophaps indica),別名綠翅金鳩,屬鴿形目鳩鴿科金鳩屬鳥類,體長約25厘米,是中等體型、尾甚短的地棲型斑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被列入《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xué)、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p> <p class="ql-block">拍攝地:云南盈江洪崩河犀鳥谷</p><p class="ql-block">時間:20230410-0412</p><p class="ql-block">攝影制作:香香</p> <p class="ql-block">綠背金鳩雄鳥前額和寬闊的眉紋白色。頭頂至后頸藍灰色。頭側(cè)、頸側(cè)、上翕、頦、喉和胸紫棕褐色。上背、肩、兩翅覆羽和內(nèi)側(cè)次級飛羽翠綠色而具青銅色光澤;下背和腰黑色,其上各有一灰白色橫帶。尾上覆羽暗藍灰色,羽端黑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外側(cè)尾羽藍灰白色,具寬闊的黑褐色次端斑;翅上飛羽和初級覆羽暗褐色。下體紫棕褐色,向后變淡,下腹微沾灰色,尾下覆羽藍灰色。</p> <p class="ql-block">雌鳥前額藍白色,無白色眉紋;頭頂至后頸黑褐色;頭側(cè)和頦淡棕色,頸側(cè)和肩間部暗褐色,尾羽暗褐色,外側(cè)尾羽具棕栗色次端斑,其余似雄鳥。</p><p class="ql-block">幼鳥下體暗棕色,具黑色橫斑,背主要為暗紫褐色。其余似成鳥。</p><p class="ql-block">虹膜暗褐色,眼瞼鉛灰色。嘴珊瑚紅色、腳和趾紫紅色,爪角褐色。</p> <p class="ql-block">主要棲息于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尤其喜歡闊葉林。也出現(xiàn)于次生林、灌木林和竹林。</p> <p class="ql-block">留鳥,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喜歡在山間小路和溝邊地上奔跑和覓食。受驚擾后,很快以極大速度,沖起飛出100-200米,然后下降,繼而又飛又落,直至進到樹林。飛行速度快,能在飛行中不斷改變方向,作曲線飛行,因而能很好的穿行于森林中。休息時多棲于喬木枝頭。在地面行走也甚輕快敏捷,并不時發(fā)出“ge-ge”聲。</p><p class="ql-block">主要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白蟻和昆蟲。主要在地面覓食。</p> <p class="ql-block">分布于澳大利亞、孟加拉國、不丹、汶萊、柬埔寨、中國、圣誕島、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新喀里多尼亞、諾??藣u、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東帝汶、瓦努阿圖、越南。偶見:波多黎各。</p> <p class="ql-block">繁殖期為3-5月。成對營巢繁殖。通常營巢于灌木樹上或灌叢與竹叢上,距地高多在1.5~4m。巢主要由枯樹枝、小藤條構(gòu)成。巢呈盤狀,中間稍凹。每窩產(chǎn)卵通常2枚,卵的顏色為淡乳黃色或皮黃色,形狀為橢圓形,大小為23~29mm×19~22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歡迎光臨!謝謝欣賞!</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