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優(yōu)雅一生(王愛霞)</p> <p class="ql-block"> 所謂憶冬日,就是回憶過去的冬天。我上篇文只寫了今年的冬日。這之后,我總感覺缺少點什么,仔細想想,缺少了過去,缺少了回憶。所以,又拿起筆憶一憶從前的隆冬。</p><p class="ql-block"> 在我們小時候,家家戶戶長年都使用煤火,就是把碎煤和紅土加水和到一塊,調和成軟軟的煤餅,然后,再用掀鏟到火上燒。取暖、做飯都靠它。所以,煤是每家生活必不可少的燃料。從我記事起,一到冬天,家家戶戶都要到山底下(紅山頭煤礦)拉過冬煤。煤礦離家二十多里,需兩天時間,一是要排隊,二是要過河。一天根本不行。所以,這就需要接捎(就是頭一天一個人拉架子車帶上干糧,先去排隊裝車,第二天另外一個人牽著牲口去接應)。我記得那年我剛十一歲和其他幾家大人一塊去接捎(頭天父親們一行人已經(jīng)拉架子車去了)。那時已是農歷十月底了,非常冷,我們起得很早,老五更就出發(fā)了。直到過去河天還沒有亮。因為是晚上,過河要踩著搭石,搭石多是濕的,又光又滑,我一腳沒有踩穩(wěn)就掉河里,棉褲都濕了半截,冰冷冰冷。過去河,父親們都在河邊等我們。父親看到我衣服都濕了,知道我掉河里了,趕緊拾了柴火點燃,讓我在火堆旁邊烤。好一會衣服半干,天也亮了,我們開始上路,到家都快黑了。</p> <p class="ql-block"> 我還記得,每家就只有做飯一個煤灶,但是,煤灶壘的長長的,兩頭都能坐人,我們叫煤火臺,上邊放上小凳子,無論做飯,還是不做飯,我們都換著坐上邊取暖。實際上只要孩子們回家,大人們就不坐上邊,都讓孩子坐。就這樣,我們的小手凍得像發(fā)面火燒一樣,鼓騰騰的,像紅蘿卜一樣,紅通通的。有的還咧著口子,有的腳、手、耳朵都凍得青一塊紫一塊,凍的地方是硬的,熱了就會又癢又疼。小臉凍得像高原紅,皮膚皴得粗糙干裂。所以,每天晚上,要用熱水泡泡,或者用米糠攪熱水里邊洗手、腳。然后用凡士林藥膏抹一下。就會舒服一點,疼痛緩解很多。但是來年冬天又會重新凍傷,我們叫凍瘡,甚至有的還會潰爛。</p> <p class="ql-block"> 當然,凍瘡的原因不僅僅是沒有火烤,而是,衣服單薄,整個冬天就一身棉衣,里邊也沒有秋衣秋褲,外邊沒有罩衣外褲,光禿禿的單挑著。女孩子了,十七八的時候會做件粗布襯褲(但它沒有彈性,縫;開了縫,縫了開),小孩子們淘氣,棉褲都是滾得一坨一坨(因棉花時間長了,就成了棉套),男人們穿件?頭小棉襖(?頭本身形似鎬的刨土農具,可不知道為什么棉衣叫?頭棉衣),冷了腰里用麻繩系著,雙手相互交叉在袖子里(我們叫抄手),但仍然夾著膀子,慫著腰;婦女們穿著大襟衣服,裹著腿,用頭巾包著頭。我記得,我長大點了,就學織毛衣,自己編織一個毛衣,套棉襖里邊,暖和多了??傻酵砩纤X就更冷,被窩涼得不敢進。所以,暖水袋、暖水瓶(買不起暖水袋,就到衛(wèi)生室找輸液瓶,過去是經(jīng)過高溫的玻璃瓶)是離不了的。晚上灌上熱水,放被窩里,睡下腳蹬著來回暖不同的地方,直至睡著。</p> <p class="ql-block"> 更值得提的是,一到下雪,都不去地了,那時候,既沒有電視,也沒有電腦,更沒有智能手機,文化生活匱乏。所以,左鄰右舍都相互串門,圍著煤火,說笑聊天。尤其是晚上,大人們哄孩子早早入睡,然后,拉家常,說笑話,講故事,唱小曲,談天說地,扯東道西。女人們做著針線附和著,說到可笑處,笑聲一片,說到分歧處,吵聲不斷,說到動情處,淚水漣漣,說到高興處,闊論高談。一會兒哄堂大笑,一會兒吵吵鬧鬧,一會兒唉聲嘆氣,一會兒哼起小調??傊?,氣氛活躍,交流坦然,情真意切,無有雜念,有事相幫,不要工錢。</p><p class="ql-block"> 有時雪下得大,天氣特別冷,父輩的幾個老鄰居聚一塊,炒點自產的花生米,盛一盤自己家腌制的芥白菜,鄰居拿一瓶老白干,圍坐一塊,有人說猜枚喝酒,有人說喝不了就唱歌或唱戲(京?。簶影鍛?,人人都會哼兩句)。開始了,劃著拳:“寶一對,一心敬,倆倆好,三元三,四季財,五魁首,六六順,七巧對,八仙到,九九長,滿堂財”。實際上,喊著六六五魁首,干喝三個眉不皺、唱著臨行喝媽一碗酒,笑得前仰后合不罷休。我看他們:一戰(zhàn)到底的架勢,不肯示弱的勁頭,實實在在的酒風,真真切切的較量。感嘆到:,一聲吆喝,精神抖擻;一壺老酒,綿香醇厚;一段京劇,情誼悠悠;一段歲月,永記心頭。</p> <p class="ql-block"> 進入八十年代后,就好了很多,煤可以打成煤球,火可以買成鐵鑄的爐子,不再煙熏火燎了,冬天棉衣里可以穿秋衣秋褲、毛衣毛褲了,衣服沒有那么單薄了,所以,不那么冷了。晚上睡覺有電熱毯了,這下好更多了,早早的插上電,睡時很暖和。但是,冬天一樣要儲存煤和蘿卜、白菜。我是八七年調縣城的,那時,好點的單位,過冬統(tǒng)一去拉點散煤,回來分后,自己打煤球。拉好多蘿卜白菜,分后儲存,整個冬天這兩種蔬菜就是主打蔬菜。</p> <p class="ql-block"> 說實話,現(xiàn)在的冬天,少了過去土灶的煙熏火燎,少了一家人圍坐爐旁的說說笑笑,少了鄰里串門的家長里短,少了大家庭的熱熱鬧鬧。也就是說,如今家里不是暖氣就是空調,或者各種小家電,最差也是烤火爐。做飯是燃氣、液化氣、電磁爐、電飯鍋等。蔬菜不分季節(jié)的琳瑯滿目,隨吃可買。所以,好多人忘了以前的冬日是怎么過的(比現(xiàn)在冷多了,如今氣溫轉暖),那個歲月怎么熬的。特別是年輕人,更不知道那個年代的生活有多么艱辛、困苦。</p><p class="ql-block"> 可如今,即便在家有暖氣,家人也不在一塊聊天說笑,交流感情。而是每人一個手機,一人一個房間,互不干涉,互不打擾;鄰里也基本不串門(尤其是大城市,門對門也不知道姓啥叫啥)。實際是,親情友情情義薄,身暖心冰現(xiàn)冷漠,美味佳肴蔬菜多,味覺失靈成蹉跎。但是,我想擁有身心溫暖的冬日,我想暢享其樂融融的冬日。我想獲得陽光明媚的冬日,我想無人再受冷凍的冬日!</p><p class="ql-block"> 過去的冬日已去,今后的冬日很多,希望每個冬日。都養(yǎng)足精神,去迎接春暖花開,去沐浴夏日陽光,去享受秋的收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