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好想。</p><p class="ql-block"> 在心靈的深處尋找一個(gè)專屬的缺口,在這里穿越時(shí)空,遙望未知的去路……</p><p class="ql-block"> 獨(dú)守空靈。</p><p class="ql-block"> 中國最美古村落——李家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十一點(diǎn)十五分我們離開激動(dòng)不已的黃河壺口,驅(qū)車前往黃土高原上一個(gè)獨(dú)具特色的“小布達(dá)拉宮”,中國古村落——李家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開始空氣中還溢滿了黃河的味道,但隨著車輪的飛轉(zhuǎn),黃河的味道漸行漸遠(yuǎn),黃土高坡的味道又悄然迎面襲來……</p> <p class="ql-block"> 據(jù)資料顯示:</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磧口鎮(zhèn)黃河岸邊向南五公里,隱于大山深處。始建于明代1465-1487年間,后來李氏家族在李家山村世代繁衍,清中葉逐漸繁榮,包括東西兩家財(cái)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家插足商業(yè)致富之后,大興土木,在村莊內(nèi)修建了大量的建筑。整個(gè)建筑都是依黃土山坡而建,以水磨磚對縫砌筑,形式多以窯洞明柱廈檐四合院為主,依山就勢,高低疊置,錯(cuò)落有序。</p> <p class="ql-block"> 下一層的窯洞就是上一層窯洞的前庭,有的窯洞甚至就直接建在下層窯洞的窯頂。</p><p class="ql-block"> 一層層的窯洞就這樣層次分明、錯(cuò)落有致的層疊而上,直至坡頂,畫面極為豐富。</p> <p class="ql-block"> 這多達(dá)七、八層的窯洞看似隨意的布局,其實(shí)它完美的結(jié)合了山勢的坡度與走向,創(chuàng)造了具有獨(dú)特風(fēng)格的“立體交融式”的鄉(xiāng)土建筑,凝固成一幅美麗的、穿越時(shí)空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 2007年12月,李家山村榮獲第一屆中國景觀村落稱號(hào)。 </p><p class="ql-block"> 2009年1月被國家建設(shè)部和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村。</p> <p class="ql-block"> 在夕陽即將西去的六點(diǎn)左右我們抵達(dá)了山西省呂梁市臨縣磧口古鎮(zhèn)古村落——李家山村。</p> <p class="ql-block"> 遠(yuǎn)遠(yuǎn)望去幾個(gè)村民如螞蟻般站在村口的大樹下,那情景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緒拉到了小時(shí)候看過的抗日戰(zhàn)爭影片的情景里面去了……</p> <p class="ql-block"> 黃土高坡特有的金黃色在金色夕陽的輝映下、在湛藍(lán)的天空陪襯下顯得是那么的迷人、耀眼、刺目。</p> <p class="ql-block"> 我們剛一下車,一位大娘(事后知道她姓崔)就不失時(shí)機(jī)的趕過來,一邊熱情地為我們指引停車的地方,一方面問到:</p><p class="ql-block"> “你們需要住宿嗎?去我家吧!很方便的,就在前面?!?lt;/p> <p class="ql-block"> 也許我們是被她的熱情所感染,也沒有多問她什么,就隨她沿著李家山特有的,由一塊塊大小如磚頭鑲砌而成的、被打磨的失去了輪廓的小道來到了她的家前。</p> <p class="ql-block"> 崔大娘的家是一個(gè)建在李家山西面山脊的三合院,左邊是廚房,右邊是洗手間和洗澡間,正面是三間我只有在電視里才見過的窯洞的正屋。</p> <p class="ql-block"> 推開簡易的木欄大門,站在院壩就可俯瞰整個(gè)李家山。</p><p class="ql-block"> 住宿 60元/人,還含晚、早餐。沒有來得及更多的詢問我們便決定了住下來。</p> <p class="ql-block"> 趕緊放下行李,就拍不及待地抓住夕陽的尾巴,尋著光影、尋著李家山的印跡、尋著那特有的村舍的房前屋后、尋著那向上翹首的屋角、尋著攝影的角度一陣狂拍......</p> <p class="ql-block"> 順著山的褶皺、沿著李家山縱橫交錯(cuò)的、早已被當(dāng)?shù)鼐用竦哪_板千百年來打磨的凸凹不平的小道,我們從西邊到了東邊,又從山的最深處到了山脊,從村里到了村口,最后又回到了崔大娘家,站在院壩才發(fā)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的地形十分奇特,村莊內(nèi)部有兩條向南流的小溝,在村南匯合,注入黃河,兩溝之間的山峁,形似鳳凰頭,而左右兩山則像是鳳凰的翅膀,這種地形在風(fēng)水家看來對聚集財(cái)富極為有利。</p> <p class="ql-block"> 在山脊的西邊我們碰見了一個(gè)當(dāng)?shù)氐摹巴痢睂?dǎo)游,她告訴我們:</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內(nèi)的建筑現(xiàn)存約有一百多座院落,包含有400多孔(間)住舍。建筑形式多以磚拱頂(窯洞)明柱廈檐四合院為主,依山坐樓,外部造型美觀,內(nèi)部空間較大。村內(nèi)的建筑以水磨磚對縫砌筑,用精美的磚雕石雕和木雕進(jìn)行裝飾。街道高高低低用塊石鋪面。村內(nèi)還有布局十分合理的水路,以便將廢水順利排出村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夜色漸漸籠罩了整個(gè)李家山。</p><p class="ql-block"> 崔大娘在院壩里給我們安放了一個(gè)四方桌,端上了飄溢著土黃鱔香味的飯菜。 60 元/人的住宿,還有鱔魚吃,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中,灰暗的燈光在夾雜著高原泥土氣息的微風(fēng)中搖曳著,在搖曳中,依稀可見整個(gè)李家山穿越時(shí)空的輪廓。</p> <p class="ql-block"> 灰暗的燈光星星點(diǎn)點(diǎn)的給這靜謐的有些孤寂的村落無形的又增添了幾許的幽靜和神秘,顯得是那樣的空靈而渾厚,站在這里,自己仿佛置身于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剎時(shí),心境莫名的空曠、透明起來。</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刻</p><p class="ql-block"> 往日的那些對與錯(cuò)、是與非、好與壞、喜與愁都悄悄的溢出了腦外,只留下空空如也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 什么都沒有。</p><p class="ql-block"> 什么也沒想。</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在無語中。</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五點(diǎn)左右,崔大娘當(dāng)起了我們的導(dǎo)游,在村里從西到東、從山脊到山溝,一邊走一邊為我們介紹:</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由于地形的關(guān)系,整座村莊被自然分為鳳身和左右翼三部分,其中鳳凰的左翼是原先的舊村,居住的多是陳、崔兩姓,建筑較差,但保存基本完整;右翼居住的是李姓西財(cái)主,而李姓東財(cái)主則直接將房屋修建在鳳身之上。</p> <p class="ql-block"> 東西兩家財(cái)主的建筑是整座村莊中的精華部分,這些建筑均采用精良的施工,有不同的建筑風(fēng)格,形成獨(dú)特奇異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從崔大娘的言談舉止中看得出,她為自己是李家山人感到了一絲絲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 我們順著崔大娘手指的方向望去,整個(gè)李家山幾乎所有的建筑都完美地利用了山的走勢,與山坡巧妙結(jié)合在一起。這些建筑都分布在垂直幾百米的高山坡上,山坡的坡度約有四十度左右,遠(yuǎn)遠(yuǎn)看去各種不同造型的窯洞村落建筑高低疊置,從溝到頂,多達(dá)七、八層,壯美異常,一派黃土高原上空靈渾厚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崔大娘因要為我們做早餐,在介紹了基本情況后就匆忙趕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分手之后我們順著凸凹不平的小道敲開了幾戶村民的家門,幾進(jìn)幾出與村民閑聊之后我們得知:</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的民居以窯洞房為主。窯洞房又分為以下幾種類型:</p> <p class="ql-block"> 第一種是:在黃土高原的土壁邊挖進(jìn)去的窯洞。這種窯洞在李家山比較多。挖進(jìn)去的窯洞一般是一明兩暗。</p> <p class="ql-block"> 第二種是:窯洞在挖進(jìn)去后在墻壁上抹上白灰,在最里端修上炕,用木框架做好門窗,再糊上紙或者安裝上玻璃就成了一戶人家。</p> <p class="ql-block"> 第三種是:在挖進(jìn)去的窯洞內(nèi)砌上一層磚,然后再抹上白灰,修好炕,安裝上門窗。</p> <p class="ql-block"> 第四種是:把窯洞的前臉用磚頭修葺,而里面還保持著原來的土窯洞。</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的窯洞門前多有院落,宅院四周多建有圍墻。大戶人家甚至有兩進(jìn)、三進(jìn)院落。院落內(nèi)的裝飾頗為講究,院中點(diǎn)綴著各色花束。</p> <p class="ql-block"> 難怪:</p><p class="ql-block"> 1989 年 10 月,吳冠中先生在李家山寫生后驚呼:“ 李家山村從外面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jìn)去卻是很古老、很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也都難再找到!這里的山體與建筑結(jié)合之完美,人居環(huán)境自然之美,窯洞層層疊置錯(cuò)落之美,盡在這里得到了完美體現(xiàn)?!焙髞韰枪谥邢壬f他一生有“三大發(fā)現(xiàn)”,李家山村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難怪:</p><p class="ql-block"> 吳冠中先生在李家山創(chuàng)作的美術(shù)作品——以2800萬拍賣成交。</p> <p class="ql-block"> 難怪:</p><p class="ql-block"> 2000 年5 月,著名國畫家劉文西和著名山水畫家戴希斌到李家山采風(fēng)時(shí)劉文西驚嘆地說:“在陜北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好的地方,獨(dú)特的土地,形成獨(dú)特的人文景觀,特別是那四合院窯洞,在全世界也是獨(dú)一無二的?!贝飨1蟾侨绔@至寶地說到:“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民居,才真正是我們要尋找的創(chuàng)作源泉?!?lt;/p> <p class="ql-block"> 難怪:</p><p class="ql-block"> 這里被榮為:黃土高原上的一個(gè)獨(dú)具特色的“小布達(dá)拉宮”。</p> <p class="ql-block"> 難怪:</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當(dāng)今畫家的創(chuàng)作基地,攝影家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難怪......</p><p class="ql-block"> 在山脊的西邊,一位六十多歲的李大爺,一手牽著一頭騾子,一手拿著大煙袋告訴我們:</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人喜歡在自家的居室內(nèi)貼窗花、掛對聯(lián),以寄托對美好生活的愿望。室內(nèi)擺設(shè)也頗為講究:抽屜板箱、連三柜、八仙桌、太師椅、案頭條幾等等應(yīng)有盡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隨后,李大爺又深深地吸了一口煙,自豪的說到:</p><p class="ql-block"> 走進(jìn)李家山村你總會(huì)聽到這樣一句諺語:“李家山的姑娘,白家山的漢,招賢的大缸,南溝的碳?!笨梢韵胂螅郧斑@個(gè)村里的姑娘一定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說完后他十分得意地看看我們,又看看騾子。然后望著湛藍(lán)的天空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緩緩地、從他那打著褶皺柺著彎的唇邊飄出來黃土高坡渾厚而粗曠的陜北愛情民歌——《三十里鋪》。</p> <p class="ql-block"> “........提起(個(gè))家來家有名,家住在綏德三十里鋪村。四妹子愛見(那)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三十里鋪來遇大路,戲樓拆了修馬路。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咱們二人沒盛夠。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四妹子今年一十六......”這歌聲在李家山村上空縈繞,在黃土高坡上回蕩........</p> <p class="ql-block"> 一天短暫的停留,讓我深切的感受到:李家山村是黃河邊上的特色民居,這里自然風(fēng)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蘊(yùn)藏著黃土民情風(fēng)俗和豐厚的黃河文化。</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的美,簡單而純粹。</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人憑著生活的本能,生存的智慧,精巧的手藝,在如此貧瘠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建起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筑群并頑強(qiáng)地生活下來。</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的街道高高低低,用條石砌棱,塊石鋪面。民居的磚、木、石雕及精美匾額比比皆是,有著很高的藝術(shù)價(jià)值。那些精雕細(xì)琢的屋檐翹角,也似乎驕傲地訴說著主人昔日的繁華。</p><p class="ql-block"> 如今:</p><p class="ql-block"> 這個(gè)坐落在黃河邊上的古村落,依舊住著220多戶人家,延續(xù)著黃河的文明,承載傳承著黃河文化。走進(jìn)這里,便能真真切切地感觸到口傳心授世代傳承所形成的黃河文明溫度。</p><p class="ql-block"> 如今:</p><p class="ql-block"> 它比起國內(nèi)任何一個(gè)古村古鎮(zhèn),都依舊毫不遜色,依舊具有壯美的“華胥”凈土。</p><p class="ql-block"> 如今:</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古村落依舊保留著原始之狀態(tài),淳樸之民風(fēng),讓人有歸來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好想。</p><p class="ql-block"> 在心靈的深處尋找一個(gè)專屬的缺口,在這里穿越時(shí)空,遙望未知的去路……</p><p class="ql-block"> 獨(dú)守空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