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陰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古有“水之南為陰,水之北為陽”之說,長江南岸的這一隅之地,以此來正式定名為江陰,始于南朝梁代,距今已1400余年的悠悠歲月。</p><p class="ql-block">至今,無錫地鐵1號線與江陰地鐵S1號線的貫通,帶來兩市距離拉得更近、市民出行更便捷。在今年1月20.21.22日(無錫地鐵1號線與江陰S1線地鐵連通試運營期間),無錫的地鐵1至4號線和江陰的S1線免費3天。無錫市的許多市民擠乘地鐵往江陰市區(qū)和長江邊游覽(鵝鼻子公園)觀賞長江風貌。而江陰市民乘地鐵到無錫,觀賞無錫古運河、惠山腳下的各景區(qū)、太湖風光(蠡湖、勃公島和黿頭渚觀覽紅嘴鷗),使兩市地鐵人流擁擠不堪。</p> <p class="ql-block">雖然我家離江陰市比較近,平時我也很少去江陰。在本月22日也乘地鐵,到江陰一日游,首先我倆在江陰的南門出地鐵站。前往《適園》方向步行時,路過《朝宗門》,便打卡拍照留影。</p><p class="ql-block">關于朝宗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當時在江陰君山南部建造了一個土城。到了唐代末年,江陰修建了四座城門,其中包括朝宗門、延慶門、欽明門、通津門,朝宗門就是南城的門戶。這座城門的名字已經有了接近1100年的歷史。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次激烈的攻守戰(zhàn)事。</p> <p class="ql-block">適園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可以說適園類似于無錫寄暢園,小而精致,占地面積大概6—7畝地。位于江陰市區(qū)南街,距中山公園只有500多米。</p><p class="ql-block">適園為邑人陳式金于清咸豐四年(1854)就宅旁隙地所建,俗稱陳家花園。陳式金本為山水畫師,巧于園林構思,謂無為園而適成之,故名適園。</p> <p class="ql-block">適園為邑人陳式金于清咸豐四年(1854)就宅旁隙地所建,俗稱陳家花園。陳式金本為山水畫師,巧于園林構思,謂無為園而適成之,故名適園。</p> <p class="ql-block">此園古樸雅致,有假山和流水,布景構思巧妙,小中見大,歷經150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保存較完好,被錄入《中國近代園林史》,列為全國百座名私家園林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園林瑰寶,對研究中國近代史和園林史等具有很高的價值。</p> <p class="ql-block">今天由于天氣比較冷,預報氣溫在-5°,風比較大。所以,我的她今天穿得比較厚實,暖和。</p> <p class="ql-block">江陰中山公園原為江蘇學政衙署遺址公園,總面積為7萬多平方米。園內許多建筑物、構筑物的造型均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特色。整個工程建有“荷花廳”、“永慕廬”、“學政區(qū)雕塑廣場”、“中山紀念塔”和水溪項目等景觀。江蘇學政衙署,是科舉時代主持考試秀才的官署。</p> <p class="ql-block">忠義之邦</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紀念塔,民國14年(1925年)10月,孫中山先生在1912年10月來江陰視察時,曾提出“叫全國的文明從江陰發(fā)起”的口號,為了紀念這段歷史,民國19年更名為中山公園,從1925年沿用至今的“中山公園”的名稱?,F(xiàn)有孫中山先生紀念塔,為民國25年南菁、勵實兩校學生會捐建、重建。塔高5.40米,塔座有7根石柱穿鏈衛(wèi)護。</p> <p class="ql-block">臨江鐵橋這座“網紅”橋最吸引我,一到江邊首先一眼看到左邊這座采用金箔涂層飾面,呈展翅高飛狀,寓意大展宏圖、鵬程萬里之意的鐵橋,在我提意下先在這里打卡。</p> <p class="ql-block">橋梁結構造型上選用優(yōu)雅圓潤的弧形曲線,線條優(yōu)美、流暢;橋塔塔基結實、剛健,塔頂采用哥特式桁架尖頂。</p> <p class="ql-block">我倆一起合照</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們沿著江邊的韭菜港公園一路往東(鵝鼻子公園)方向,觀看江面上的風光。</p> <p class="ql-block">江面上的浪花隨風翻滾,巨輪猶如萬馬奔騰,勢不可擋。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氣勢。</p> <p class="ql-block">遇見到了幾個在長江里冬泳勇士,而且看上去不象是年輕人,起碼要在六十開外。</p><p class="ql-block">我為他們贊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路過江邊的船廠公園,??吭诮叺倪|望號遠洋測量船,游客紛紛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隨即到鰣魚港公園,雄偉壯觀的中國第一懸索橋(江陰長江大橋)出現(xiàn)在眼前,上面的許多車輛好似移動在一張薄紙上,橋下巨輪接而連三穿越而過,一派景色臨我拍攝了好多照片。</p> <p class="ql-block">鵝鼻嘴公園是一座秀美的濱江公園。因山而勢,將樓、亭、閣、廊等組成的建筑群落與山,水、橋、炮臺等人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雖由人作,宛若天成,成為人們旅游、度假、休閑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以山體為主,森林茂密,野趣濃郁。江陰要塞風景區(qū)由鵝山景區(qū)(原鵝鼻嘴公園)、大灣景區(qū)、東山景區(qū)三部分組成,雄偉壯觀的中國第一懸索橋橫貫旅游區(qū)中部,形成以大橋為標志性景觀,明清古炮臺、要塞森林公園相匹配,擁有江尾海頭、澄江古渡、盤古流泉等景點的大森林、大花園、大博物館格局,立體旅游蔚成大觀,別具魅力,吸引萬千游人。</p> <p class="ql-block">進入鵝鼻嘴公園后應該都見過“江尾海頭”這塊石碑吧</p><p class="ql-block">地理學家丁文江說:春秋時江陰確實是處于江尾銜接??诘奈恢?。</p><p class="ql-block">清代文學家趙翼就留下詩句:“暨陽城北皆洪流,尚是江尾已海頭”。那時江陰黃山與靖江孤山隔江相對,江與海有一段不明顯的交匯處,隨著潮漲潮落而向東、西方向移動。長江每年夾帶大量泥沙東下,到入海口部沉積,長江口外南北兩側慢慢堆成反曲形嘴,將水中分散,孤立的島嶼連接起來,逐步變成了一個大喇叭形海灣,才形成現(xiàn)在的上海等地。</p> <p class="ql-block">一般來說,到鵝鼻子公園來游玩,都要到這塊(江尾海頭)石碑前拍個留念照,她也不理外。</p> <p class="ql-block">一橋橫空出世,飛架南北,江橋一體,江天一色極富雄偉壯觀之姿。</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江陰,已然成為長三角幾何中心,江陰長江大橋橫跨天塹,億噸大港、百萬標箱,江陰港直通海外。</p> <p class="ql-block">鵝鼻洞全長216米,洞高2米,寬1.5米。鵝鼻洞存在已久,國民政府為抵制日寇入侵,加緊長江防備,在沿江修筑炮臺的同時,挖通修筑了貫穿鵝山南北這座山洞,作為蓄存武器彈藥、人員之用。后來國民黨戰(zhàn)敗失利而一直封閉著,抗戰(zhàn)勝利后,雖經歷戰(zhàn)爭,這座山洞工事完整無損地保留下來。</p> <p class="ql-block">氣派的鵝鼻子公園大門朝南敞開,現(xiàn)免費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們乘上江陰公交8路車到江陰外灘地鐵站,返回無錫。</p><p class="ql-block">這是地鐵站的精致內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道子攝制癸卯寒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