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1年4月29日,我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云南生產建設兵團四師十八團。這一天早上我和戰(zhàn)友們頭戴大草帽背上背包,在菜元壩火車站乘綠皮火車一路向西踏上了紅土地,來到了云南省紅河哈尼族自治州金平縣勐拉壩。</p><p class="ql-block"> 從這一天開始我的身上多了一個名字“知青”,我們大家一起共同都有了一個名字知青。</p> <p class="ql-block"> 勐拉壩是四師十八團的所在地位于滕條江兩岸,四師十八團也是師里最小的一個團。原只有三千多人我們知青去后才有了五千多人,團下面沒有設營制直接就是連隊。</p><p class="ql-block"> 我們十八連的營地在一條偏遠的大山峽谷深處,一個剛剛組建不到兩三個月的連隊。</p><p class="ql-block"> 在荒山野嶺中開荒種植橡膠,人生中的酸辣苦甜我們都嘗過了,那些日子里我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和汗水都無私的灑在了這片土地上,光陰似箭一轉眼我們來到了紅土地上八年多了。</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打響了,團里迅速成立了武裝營,蘇54式換成了56式,成立新兵種82迫擊炮連和127高射機槍班,四個步兵連每個連有120人。由縣武裝部唐部長,高參謀長直接管理連隊。2月9日進入了前沿陣地,2月17日在戰(zhàn)斗中配合35549部隊(邊防14團)指揮下,摧毀了敵軍版南棍陣地。</p><p class="ql-block"> 團里有不少知青立即走上了戰(zhàn)場,他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給前線部隊運送彈藥物資,搶修公路,搶運傷員。有的參加了82迫擊炮連做了一炮手二炮手,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打響的那天,82迫擊炮萬炮齊轟直射向敵人版南棍的658.858高地,熊熊燃燒的炮火震得敵方山崩地裂,打得小越南敵人鬼哭狼嚎。有的戰(zhàn)友加入了高射機槍班成了高射機槍手,在戰(zhàn)斗中戰(zhàn)友們都立下了赫赫的戰(zhàn)功,一直配合邊防14團守邊,直到5月7日撤消金平民兵炮連編制。</p><p class="ql-block"> 金平民兵炮連共計在邊境線上堅守陣地4個多月。戰(zhàn)后不少個人榮獲了一二三等功和集體三等功,還有的人火線入黨,戰(zhàn)火中的重慶知青個個都是英雄,他們受到了部隊和地方政府的好評和獎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79年知青開始了大返城,我們欣喜若狂做夢都想過要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真沒有想到這一天盡能美夢成真,老天爺真的能讓我們所愿。</p> <p class="ql-block"> 這一輩子我們能夠順利的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說實話毫無置疑的這是我們人生中最高光的轉折點。</p> <p class="ql-block"> 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心情肯定是愉悅的,大都知青都到了成家立業(yè)的年紀,或各自都忙于生計或該上班的上班。</p> <p class="ql-block"> 回到內地一晃眼過去了若干年,這些年來每個人的人生軌跡方程式發(fā)生了諸多的改變,有的官運亨通平步青云升官的不少。有的當了大老板董事長的財運從天降,擋不住的財源滾滾而來,當然也有不少人象你我般過得悄然無聲的大有人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4年11月26日由昆明,上海,重慶三地知青組織重走勐拉路與舉行知青“拓荒碑”揭幕儀式,我與戰(zhàn)友們報名參與了這次重返勐拉壩活動。</p><p class="ql-block"> 這是離開勐拉壩一別三十五年后第一次返回。這天我們乘坐綠皮火車踏上了重回勐拉壩的征途,記得綠皮火車整節(jié)車箱里都是我們回勐拉壩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 闊別三十五年后的勐拉壩我們回來了,我們回來了,回到了農場,我們的連隊,還有那滿山遍野的橡膠林。</p> <p class="ql-block"> 這些天勐拉壩象過節(jié)一樣有史以來從沒有過的喜慶,農場熱情的歡迎我們當年的知青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11月29日上午九點“膠園情,勐拉行”啟動儀式在農場場正式開始,農場黨委書記馬自祥主持了大會。</p><p class="ql-block"> 而后又隆重舉行了“拓荒碑”儀式。農場還舉行了一臺大型的文藝晚會,舞臺上節(jié)目演出非常精彩這是這么多年來我們感到最舒心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我們各自返回我們的連隊,當我們站在了自己生活八年多的土地上,一個個興奮得無法言表。外子立即抓起手中的照相機幫我拍了一張飛奔的畫面,這張相片被我看做是最珍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又接下來我和戰(zhàn)友們開始接二連三的回農場連隊,每年的避署都是選擇在紅土地上度過。</p><p class="ql-block"> 濃郁的知青情結讓我們割舍不下年少時的夢,那一份橡膠林里的懷念,那一份讓我們難忘的勐拉壩歲月。</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個文學愛好者,1996年加入了重慶南岸區(qū)作家協(xié)會會員。除了一天到晚的喜歡鬼畫桃符,寫過一些有病無病呻吟的小資情調外,還有一部分當知青時回憶的一些文章。</p> <p class="ql-block"> 2023年2月份西雙版納準備在版納成立云南生產建設兵團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我和戰(zhàn)友們報名前往版納參加聯(lián)誼會,我也想前去記錄與我們知青有關的話題。</p> <p class="ql-block"> 西雙版納知青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在籌備的途中因疫情與某些原因擱淺。</p><p class="ql-block"> 這時偶然在一次戰(zhàn)友的介紹下與滕條江認識,滕條江(謝良福)原十八團四連的知青,在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時參加了82迫擊炮連作戰(zhàn),狠狠地打擊了囂張的小越南敵人。</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十八團成立了藝術團,陳本國擔任團長,滕條江,肖肖擔任副團長。陳團負責全團工作,滕條江擔任舞臺總監(jiān),肖肖負責文藝方面這個板塊與編舞教練。</p><p class="ql-block"> 不久后我走進了他們。這是一個來自十八團各個連隊的戰(zhàn)友們,有的我認識有的還不認識,有的與他們純粹是第一次見面。</p> <p class="ql-block"> 那時團里的大多數(shù)戰(zhàn)友都是年愈七十歲的人了,除了編舞的肖肖有點功底外,其余的包括滕條江,陳團都不是科班出身。說實話當時有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們,包括我都有一點點擔心。</p> <p class="ql-block"> 但戰(zhàn)友們的精神很感人,不停的排練排練,汗水一次次濕透了衣服了仍堅持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都稱得上是七十古來稀的老人,他們每次都要認真的去記住自己的位置,該有什么樣的舞姿和動作。</p><p class="ql-block"> 說實話有多少人能夠象他們那樣站出來表演嗎,能夠完得成一臺戲一部情景劇,唱一首完整的歌與演出嗎。</p> <p class="ql-block"> 滕條江根據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經歷,創(chuàng)作了情景劇《勐拉歲月》。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還有舞蹈《何必要你記住我》,雙人舞《映山紅》,二人轉《新龍船舞》,《我們這一輩》等等,每次演出都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歡迎。</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四月下旬,藝術團接到金平農場邀請回勐拉壩過五一節(jié)聯(lián)歡。這是自1979年知青返城后,農場第一次發(fā)出邀請我們知青回去聯(lián)歡。</p> <p class="ql-block"> 藝術團也邀請了我一同前往,作一路的跟蹤報道,今年這也是我第二次踏上紅土地了。</p><p class="ql-block"> 勐拉壩到了,農場派出了場部的秘書小田接待了我們,給我們找好了住宿旅館。</p><p class="ql-block"> 當天晚上農場的領導們又在勐拉壩著名的“西雙楚傣”酒店為我們接風洗塵,這是一家傣族風格的酒店,席間農場領導熱情歡迎我們知青回家來了,希望今后大家都要經?;貋砜纯?。</p>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底距2014年11月底上海,重慶,昆明舉行的重走勐拉路活動過去整整九年了。這九年勐拉壩不僅變化大農場的變化也非常大,農場的公路建設早已四通八達路況都挺棒,連隊的職工也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磚房。</p> <p class="ql-block"> 西雙楚傣酒店經營的傣族風味,今天年輕的俏多哩與貓哆哩在舞臺上給我們表演了優(yōu)美的傣族舞蹈,整個酒店的大廳里來自傣族的歌聲響起,那歌聲讓我們走進了傣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最讓人陶醉的還是那別具一格的三碗酒,俏哆哩在層層疊疊的竹筒排里倒酒,旁邊有俏哆哩貓哆哩不停的唱著傣族的敬酒歌,我們在一旁沒喝都醉了。</p> <p class="ql-block"> 這次返農場讓我們同樣每次都非常的珍惜,我回到了自己的連隊,用手機把整個連隊都仔細的錄了一遍,我要把我們連隊的環(huán)境地貌都要打包帶回去。</p> <p class="ql-block"> 我們這次總共在農場呆了十天路途用了五天,農場領導說三年后舉行農場大慶邀請我們再次回農場去。</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已經過去一年了,沒有多久我們有更多的人會一道返回去的。勐拉壩是我們的第二故鄉(xiāng),農場連隊就是我們知青的家,過兩年我們大家一起回家。</p> <p class="ql-block"> 回來不久我寫出了《滕條江和他的戰(zhàn)友們》一書,記錄見證了滕條江和他的戰(zhàn)友們成長的歷程,還有一心為藝術團吃苦耐勞總是操心忙碌的陳本國陳團長。</p> <p class="ql-block">這本《滕條江和他的戰(zhàn)友們》一書,后來被我捐贈給了重慶知青博物館館藏。</p> <p class="ql-block"> 再接下來的日子我走進了重慶知青歷史文化研究會,重慶知青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8日,重慶知青歷史文化研究會在渝北金渝西拉大酒店,隆重召開《重慶知青赴滇五十周年》特刊發(fā)布會。</p> <p class="ql-block"> 這天象是我們重慶知青過節(jié)一樣的熱鬧非凡,知青們拉著橫幅舉起自己連隊的旗幟,象運動員一樣喊著口號入場。</p><p class="ql-block"> 我錄下了讓我們無數(shù)人歡呼震撼的畫面,這集入場的短視頻一出來很快就超過6千多人收視了。</p> <p class="ql-block"> 不久重慶知青博物館復館,復館這天也是熱鬧非凡,我記錄了復館的畫面做的短視頻很快超過了5.5萬多人收視,4.6千多次轉發(fā)還有許多人留言。</p> <p class="ql-block"> 不少人紛紛在留言板上詢問博物館的地址在哪里,大多數(shù)人都留下了肺腑之言。贊揚博物館辦得太好了幫我們找回來了當年我們知青的家一樣,幫我們廣大的知青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平臺。</p> <p class="ql-block"> 讀者老戴留言說“知青博物館是紀念館,所藏珍品都是知青歷史的印記,是知青文化的寶貴財富?!?lt;/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讀者尚光榮說“一代人的記憶,知青精神永承,感謝你們的無私奉獻,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lt;/p> <p class="ql-block"> 讀者不想2491說“我們是同時代的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知青,我們是祖國貧窮到富貴建設者的見證人。那時青蔥歲月少年壯志,而今白發(fā)蒼顏老當益壯。奮斗的知青精神永遠傳揚,共和國的基石永固更加富強?!?lt;/p> <p class="ql-block"> 讀者海棠煙雨說“一代人的經歷,一代人的驕傲自豪!向他們致敬!”</p> <p class="ql-block"> 讀者72年3月18日說“我們知青一代人都感同身受,一日知青終身難忘?!?lt;/p> <p class="ql-block"> 讀者秋天的童話說“我也是重慶知青,一定要去看看并捐上當年下鄉(xiāng)時的勞動照片及時代書籍物品,感謝熱心的組織者你們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 讀者大春說“為重慶知青博物館點贊了!它承載了我們這代人的青春年華和厚重的歷史情結,讓我們有一種睹物思情的情結?!?lt;/p> <p class="ql-block"> 讀者ZWZ說“知青是聽黨的指揮,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lt;/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三)全國一級戰(zhàn)斗英雄臧雷光臨重慶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重慶知青博物館復館以來,從此我走到了廣大的知青面前做自愿者,我們知青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都是自愿者,我們與廣大的知青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知青情結,懷念過去那些遠去了的歲月。</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一次次的我記錄下了知青來館激動人心的畫面,他們的情緒一次次的感染了我,讓我一次次的隨他們一起笑,一起興奮,一起震撼,一起歡呼雀躍。</p> <p class="ql-block"> 重慶知青博物館自復館以來,短短的時間接待來館的知青高達數(shù)萬人。當他們走進博物館看到陳列館展示出來的老照片,實物,信件,便一個個激動不已。</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原重慶印制中學校的知青來館參觀,當他們走進博物館看到墻上展出了,當年下鄉(xiāng)時在朝天乘坐輪船的老照片,還有展示區(qū)掛有他們當年的老照片時一下子歡呼雀躍起來了。</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館一次次的我見證了知青到來激動不已的畫面,常常都被他們的情緒所感染,仿佛回到了當年我們年輕時候的模樣。</p><p class="ql-block"> 其實我明白了我們知青之所以會情之所鐘,因為我們共同的名字叫知青。</p> <p class="ql-block"> 重慶知青博物館的內部人才素質十分優(yōu)秀,博物館館長王茂久老師,1951年生于重慶,1969年到豐都下鄉(xiāng)當知青。大學文化程度,自由撰稿人,高級心理咨詢師,劇作家,導演,制片人。曾任國營企業(yè)經理,董事長,臺資企業(yè)總經理?,F(xiàn)任重慶知青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重慶知青博物館館長。重慶映山紅志愿者大隊知青中隊長?!吨貞c知青》雜志總編,《重慶科技》雜志總編輯,重慶電視臺特約編輯,重慶影視家協(xié)會會員。</p><p class="ql-block">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家鄉(xiāng)的榕樹》電視劇《愛情天梯》《牛角沱》《美人湖》《海壩的春天》《鏗鏘腳步》《紅月亮花燈》《夢回天留坊》。</p><p class="ql-block"> 電視連續(xù)劇有《流逝的青春》《畢業(yè)那一年》《離婚日記》《魂歸遼陽河》。</p><p class="ql-block"> 創(chuàng)作欄目劇《股海人生》《為民醫(yī)院》《新街坊鄰居》《霧都夜話》《大戲當前》《經視故事》。</p><p class="ql-block"> 電影《紅月亮森林》《紅月亮武陵山歌》等等。</p><p class="ql-block"> 王茂久老師與我們廣大的知青一樣,共同都擁有一個濃郁的知青情結,在他不少的作品中蘊含了不少厚重的知青情懷。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百多部影視作品,有不少作品如《愛情天梯》《新街坊鄰居》《大戲當前》《霧都夜話》等作品,在重慶當?shù)丶矣鲬魰陨钍苋藗兊南矏邸?lt;/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重慶知青歷史文化研究會的副會長,重慶映山紅志愿者大隊知青中隊副隊長,重慶知青博物館副館長,有被我們尊稱的強哥老師黃茂強。</p><p class="ql-block"> 重慶知青博物館的副館長,重慶映山紅志愿者大隊知青中隊秘書長,黨支部組織委員,原云南生產建設兵團一師五團五營的兵團戰(zhàn)士謝清躍老師。</p><p class="ql-block"> 有被重慶市授權的映山紅志愿者大隊和知青中隊的黨支部書記文開烈老師。</p><p class="ql-block"> 還有萬源知青聯(lián)誼會會長,重慶映山紅志愿大隊知青中隊黨支部宣傳委員金偉軍老師。</p><p class="ql-block"> 重慶渝中區(qū)作家協(xié)會主席陳與老師。</p><p class="ql-block"> 重慶知青書畫院名譽院長,徐悲鴻故居重慶磐溪畫院理事,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彭天祚。</p><p class="ql-block"> 重慶知青歷史文化研究會,知青電影制片人,導演王文秀。這些年來有她參與的電影紅月亮知青系列拍攝的電影代表作有《紅月亮森林》《紅月亮武陵山歌》等。</p><p class="ql-block"> 《重慶知青》雜志執(zhí)行主編戎晉生戎馬老師,還有《紅月亮知青情》編輯王以老師?!栋婕{知青網》站長鄒盛永老師,《知青之家》負責人田桂莉老師,還有沈川,傅建設,鄒維興,唐太榮,熊澤成,胡長安,田正富,張碧榮,李慶鳴,甘露,楊建民,朱曉菲,劉有君,賈世芳,張學紅,趙獻生,謝良福,鄒德強等等。</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強大優(yōu)秀的團隊,一群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默默無私奉獻的志愿者。即使走在遲暮之年的路上,仍不惜一切代價甘愿為我們的知青歷史文化,努力去做一個耕耘與傳承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 重慶知青博物館為我們所有的知青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閑暇之余知青們到博物館就象回到了家一樣,博物館隨時隨地會歡迎廣大的知青們的到來。</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日寫于重慶南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