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仰望老旗袍的靈魂</b></p><p class="ql-block"><b> 思考現(xiàn)代人的傳承</b></p> <p class="ql-block"><b> 在老旗袍展館里讀宋路霞的《上海灘名門閨秀》,是我們旗袍書香會第一次嘗試的應(yīng)景學(xué)習(xí)體驗,所感受到的思維沖擊不可為不大,所領(lǐng)悟到的思維提升不可為不深。</b></p><p class="ql-block"><b> 2024年1月20日周六,寒氣中冒著綿綿陰雨,讀書會首次走出會議室,聚集在離宋路霞老師的老旗袍展館同一條巨鹿路上的蟹尊苑品嘗蟹粉面。</b></p> <p class="ql-block"><b> 據(jù)說巨鹿路889號蟹尊苑里的蟹粉面不去品嘗是一種遺憾?</b></p> <p class="ql-block"> <b>隔著玻璃櫥窗,蟹尊苑廚師快速的拆蟹粉手藝如同魔術(shù)師一樣呈現(xiàn)我們的眼前!</b></p><p class="ql-block"><b> 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今天估計六百三十行也不止吧?</b></p> <p class="ql-block"> <b>一碗碗金黃色蟹粉面引起了我們的胃蕾,除了年輕人,我們這個年紀(jì),能吃想吃的,能看想看的,能玩想玩的,能走動的,已經(jīng)是福氣了。</b></p><p class="ql-block"><b> 我從不假裝忘記自己的年齡,因為體內(nèi)所有的器官每天會警告你已經(jīng)老化了的人體構(gòu)造!正視,才能珍惜。</b></p> <p class="ql-block"> <b>蟹尊苑環(huán)境幽靜,窗外綠蔭一片的巨鹿路889號是一所新古典主義風(fēng)格的優(yōu)秀歷史建筑,建于1924年。是原先殼牌加油公司的房產(chǎn),為公司高層職員居住。解放后被改為空軍招待所。如今這里曾經(jīng)的每一棟經(jīng)典建筑已改建成各酒店,這里廚師頂級,布局雅致,菜式不凡,價格不菲,和黃河路屬于不能同等比擬的二個社會……</b></p><p class="ql-block"><b> 而隔壁巨鹿路888號幾年前被一不懂建筑文化的有錢人平地拆毀!成了優(yōu)秀歷史建筑的一大遺憾,亦或是恥辱!和燒毀圓明園沒什么區(qū)別??!</b></p><p class="ql-block"><b> 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從小來來去去看慣了的武康大樓一夜之間變得人山人海的網(wǎng)紅打卡地的潛在意義?</b></p><p class="ql-block"><b> 小學(xué)生時看過電影《列寧在1918年》,里面列寧有一句話應(yīng)該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箴言警語:要守住一個國家,要遠比建立她困難多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午餐后步行幾分鐘至巨鹿路814號即為宋路霞老師的老旗袍展館。</b></p> <p class="ql-block"> <b>宋路霞老師熱情為我們準(zhǔn)備了茶水,巧克力,橘子等點心,室外盡管寒冷陰雨,但在這里卻是一片新年喜慶溫馨。</b></p> <p class="ql-block"> <b>宋老師特地準(zhǔn)備了好多造型萌萌的香袋包送給我們每一個姐妹。掛在中式盤扣上也是一種時尚。</b></p> <p class="ql-block"><b> 一場寒冬里溫暖如春的讀書活動:</b></p><p class="ql-block"><b> 仰望老旗袍的靈魂</b></p><p class="ql-block"><b> 思考現(xiàn)代人的傳承</b></p><p class="ql-block"><b>這是每一位旗袍愛好者必須關(guān)注并且認(rèn)真考量的課題。</b></p><p class="ql-block"><b>旗袍亂像至今,事實上今天的我們不缺旗袍,然卻唯獨缺了文化!而喧嘩熱鬧的秀場掩蓋了旗袍的文化本真,讓傳承成了一個真正的難題……</b></p> <p class="ql-block"> <b>宋老師充滿感恩的介紹她的老旗袍展館的背后贊助人—一位香港的范元芳女士。</b></p><p class="ql-block"><b> 而范元芳女士竟然就是寧波天一閣藏書樓的后裔!我們選讀的第一本書《摩挲大地》中,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散文《風(fēng)雨天一閣》就介紹了范元芳女士的祖先—范欽。</b></p><p class="ql-block"><b> 范欽,出生于16世紀(jì)初。與此同時,米開朗基羅完成了雕塑《大衛(wèi)》,達芬奇完成了油畫《蒙娜麗莎》。而一位正直,負責(zé),能干,智慧的中國官員范欽,窮其一生在故鄉(xiāng)寧波創(chuàng)辦了聞名遐邇幾個世紀(jì)的藏書樓“天一閣”</b></p> <p class="ql-block"> <b>為感恩范元芳女士的鼎力支持,宋老師把展館命名為元芳閣。</b></p><p class="ql-block"><b> 如有機會,也請宋路霞老師代向這位同樣執(zhí)著于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愛國者范欽后裔范元芳女士致意我們對她的尊敬和仰慕!</b></p><p class="ql-block"><b> 我們不可能做到如范元芳女士那樣天花板級別的旗袍達人的高度,但我們可以通過學(xué)習(xí)和讀書盡可能提升自己,以便讓自己對真正的旗袍背后的文化充滿敬畏之心!</b></p> <p class="ql-block"> <b>天一閣藏書樓延續(xù)了范欽一生的執(zhí)念,為永久守住天一閣,范欽制定了極其嚴(yán)苛的家規(guī):范家后裔只能守護藏書樓卻不可入內(nèi)!以至于一位酷愛書籍的知府女子為能進入藏書樓而嫁入范家,卻因不得入樓而抑郁成終!</b></p> <p class="ql-block"><b> 天一閣在歷史滄桑中風(fēng)雨飄渺了幾個世紀(jì),最終斷送在天災(zāi)人禍里成為一堆廢墟……</b></p><p class="ql-block"><b> 如今,天一閣經(jīng)過一次次大規(guī)模修繕,已成為一座現(xiàn)代文化良知見證的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 而今天,我們竟然在宋路霞老師的老旗袍展館里親眼目睹了范欽的后裔—范元芳女士的風(fēng)采,以及她對旗袍天花板級別的執(zhí)念和精致!</b></p><p class="ql-block"><b> 能讀到一本好書,真好!能邂逅一段奇跡,真巧!</b></p> <p class="ql-block"> <b>巨鹿路814號是宋路霞老師開設(shè)的老旗袍展館,這里陳列了很多上海灘名門閨秀曾經(jīng)穿過的旗袍真品!</b></p><p class="ql-block"><b> 每一件旗袍背后都是一段歷史的剪影,一段塵封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宋老師和天一閣創(chuàng)始人范欽一樣,用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致力于收集收藏名人名媛們的老旗袍,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善舉!</b></p> <p class="ql-block"><b> 這件旗袍的主人曾經(jīng)是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先生的伯母榮劉秀恵,榮宗敬的夫人穿過的旗袍,面料凹凸花紋的別致以及做工的精致,時至今日依然不改當(dāng)年的風(fēng)采!</b></p> <p class="ql-block"> <b>而這件時尚的海派旗袍是香港前特首林鄭月娥女士出席一個重要場合時穿過的旗袍!</b></p><p class="ql-block"><b> 林鄭月娥特首在任何公開場合,都堅持以一襲低調(diào)典雅的旗袍面對世界!愛國家愛傳統(tǒng)文化于她而言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不變的以身作則!</b></p> <p class="ql-block"> <b>參觀并聆聽了宋老師關(guān)于這些老旗袍的故事后,我們的讀書開始了。今天誦讀的是《上海灘名門閨秀》之</b></p><p class="ql-block"><b>一、“曾國藩的外孫女聶其壁”,二、“李鴻章的侄孫女李國秦”</b></p><p class="ql-block"><b> 曾國藩和李鴻章以及張之洞、左宗棠被列為晚清四大名臣。</b></p><p class="ql-block"><b>他們的后輩聶其壁、李國秦出生豪門,性格各異,面對逆境,直面不屈。</b></p><p class="ql-block"><b> 名門閨秀面對大起大落的坎坷人生所能顯示出的風(fēng)骨氣質(zhì),才是真正的大家風(fēng)范!</b></p><p class="ql-block"><b> 富和貴之間看似咫尺,卻決然不同的變數(shù),即為貴族和暴發(fā)戶的區(qū)別……</b></p> <p class="ql-block"> <b>95后的年輕女孩要想了解上海這座海派大都市,讀書,尤其是讀宋路霞老師《上海灘名門閨秀》系列書籍,才能提升個人的內(nèi)秀和品位。姑娘,修煉這條途徑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 <b>周老師用標(biāo)準(zhǔn)的上海話誦讀,贏得了大家一致好評!</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周老師:旗袍沙龍自2007年4月18日至今,也是我們唯一一位堅持十七年的會員!被尊敬的視為“黃埔軍校第一期”人物!</b></p><p class="ql-block"><b> “堅持”二個字總共只有16筆畫,然卻是世上最難做到的!</b></p> <p class="ql-block"> <b>這是一次很值得回味的讀書活動,生命的律動是因為有了希望,并且因此能看到光明。</b></p> <p class="ql-block"> <b>照片最右一位穿咖啡色旗袍的是三樓旗袍設(shè)計師周鐵芝老師,儒雅隨和,她設(shè)計的旗袍款式面料做工皆為上乘!</b></p> <p class="ql-block"><b> 這位低頭旁騖專至描繪一副精細的類似唐卡的作品男士是周鐵芝老師的先生,姓許。我和許先生聊了一會,驚喜的發(fā)現(xiàn)許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博古通今的藝術(shù)家!讓這幾年癡迷于中國歷史的我特別欽佩這一對才華橫溢的夫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