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數(shù)九寒冬的天氣中,早已了卻公差的我,心里常想著美食的事。</p><p class="ql-block">于是,突然就想起宜興了。因為,對我而言,宜興的冬天有太多的美食記憶。比如楊巷羊肉上市了,那白切的熟羊肉,蘸上羊肉館特制的甜醬,味道特別江南;秋天收獲的栗子,此時已更加香甜,來一份“大栗燒肉”,絕對清肥而糯口;再過些日子,年近了,家家戶戶蒸出的各色團子,更是宜興人家美食的標(biāo)配......但無論我列數(shù)多少宜興美食的品種,讓我最愛的還是宜興冬筍。</p> <p class="ql-block">愛上宜興冬筍,首先倒不是因為它的滋味如何鮮美,而是它自帶的那份詩意。想到宜興冬筍,眼前就立即浮現(xiàn)出那一片竹的海洋。宜興南部山區(qū)那漫山遍野的翠竹,冬青夏彩,四時青綠,使得宜興一年似乎只有一個季節(jié),這就是春天。無論何時,我只要一回到宜興,最興奮的事就是自駕一輛車,穿行于萬頃竹海之間。去聽風(fēng),去聽雨,去聽如情話般的山間鳥語,十里山泉邊的蛙聲和鳴。而后棲息在山間的某個小茶樓上,品啜著一杯陽羨雪芽或一壺荊溪秋紅。懶散到向晚時分,聞聽著從南岳寺、磬山寺、澄光寺、大覺寺傳來的隱隱鐘聲,在茶禪相融的煙氳中進入夢鄉(xiāng),夢見從善卷洞口杜鵑花枝頭上飛出的雙蝶,在我的眼前翩翩起舞,夢魂似乎與梁祝凄美的愛情故事纏繞在一起,而辨不出到底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p> <p class="ql-block">愛上宜興的冬筍,是因為冬筍自身也是詩意的精靈與化身。它從竹鞭中生出,在泥土中孕育。等到西風(fēng)一起,鴻雁南飛,大自然漸漸進入了萬物蕭疏的時節(jié)。此刻大多物種都在冬眠,而冬筍卻在悄無聲息地生長著。待到大寒來臨,萬類霜天的時刻,冬筍長成了。它“未曾出土先有節(jié)”,小心翼翼地躲在泥土里,藏在石罅中,等著賞識它的人來釆挖。</p> <p class="ql-block">于是,寒風(fēng)中的山野里,飛雪中的竹林中,冬筍的知音們來了,這些山農(nóng)們,有著大山般沉穩(wěn)的性格,竹海般仁厚的胸懷。他們是竹的知音,更是筍的親人。他們甚至能隔著泥土與冬筍對話,知道每一棵筍的位置和根的深度,知道從哪兒下鋤才不會傷及冬筍和竹子的根系。我不止一次地在山中親眼目睹過山民挖筍的全過程,那份專注,竟然如閨房繡花一般地細(xì)膩!</p> <p class="ql-block">愛上宜興的冬筍,還因為得到冬筍后制作美食過程中的神秘和美感。小時候聽大人講,冬筍是不能過江的,一過江筍子就老了。后來才知道,由于過去物流不暢,流通速度緩慢,而冬筍確實屬于嬌嫩之物,從蘇南山區(qū)到達(dá)長江以北,不是一兩天的事。所以,“冬筍過江就老了”其言不虛也。但在現(xiàn)代物流條件下,這樣神秘感沒有了。我在長江以北的揚州,可以吃到宜興人當(dāng)天挖出的冬筍。</p> <p class="ql-block">剝冬筍的過程也是滿含詩意的。《詩經(jīng)》中便有“如竹苞矣”的描述。比喻的是,一個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的團結(jié)要如竹苞一樣地緊密。于是在一層層剝?nèi)スS衣殼的過程中,甚至引發(fā)了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聯(lián)想。至于“抽絲剝筍”的成語,則更是鮮活的事理啟迪了。</p> <p class="ql-block">當(dāng)然,愛上宜興的冬筍,最根本的理由還是因為它的美味。冬筍,出產(chǎn)的時令特殊——在數(shù)九寒冬的時節(jié)上市,這已經(jīng)給人一重驚喜。加之由它制成的各式菜肴味道鮮美,而受到人們普遍的喜愛。它可以炒,宜興山中的雪菜炒冬筍,能鮮得掉了你的眉毛;它可以燒,冬筍燒肉,油光透亮,那是使人吃了會上癮的一道菜;它可以涮,火鍋中的鮮筍片絕對是涮菜原料中的拉風(fēng)品種;它可以烤,宜興的傳統(tǒng)小吃“筍黃豆”絕對是“烤筍”中的老字號。</p> <p class="ql-block">至于我的口味,最喜愛的是冬筍燒咸肉。隆冬季節(jié),咸肉才收干,冬筍剛出泥??追蜃邮种v究吃的禮儀,有“不時不食”之論。而冬筍燒咸肉,二者相配,正當(dāng)時令。不僅吃的在味,而且吃的在時,吃的在理,這才是美食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但是,僅僅會吃者,不過是知其然者也。對于冬筍燒咸肉,知其烹飪之關(guān)鍵者,方可稱美食之士。對此,我曾有過一段認(rèn)知的過程。早先到宜興吃冬筍燒咸肉,只覺得好吃。然后從宜興山中帶一點冬筍回來,也就亂燉一通。但卻怎么也燉不出山里那種的味道。一次,又入山中,無意中請教了農(nóng)家樂的大廚,才知道,這看似普通的冬筍燉咸肉,其操作程序絕對講究,得其要領(lǐng)者,方可得其美味。真乃“鼎中之變,精妙纖維??诓荒苎?,志不能喻”也。誠哉斯言!因賦舊詩曰:</p><p class="ql-block">南行陽羨趣無窮,</p><p class="ql-block">碧水青山圖畫中。</p><p class="ql-block">散漫悠然穿竹海,</p><p class="ql-block">靜心大覺聽禪鐘。</p><p class="ql-block">農(nóng)家土菜真原味,</p><p class="ql-block">故友陳醪最洌濃。</p><p class="ql-block">應(yīng)謝山人遺筍片,</p><p class="ql-block">清湯一勺煮春風(fēng)。</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