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月17日 星期三 天氣晴</span></p> <p class="ql-block">今日學國學day5|《王陽明心學》05</p><p class="ql-block">如果生命是一棵樹,你的種子呢?</p><p class="ql-block">我們生下來,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種子,我們的一生才會像一棵樹一樣,不斷扎根,不斷生長。只要根在,就會在四季的輪回里,不斷生長出新的綠葉。只要根在,枯枝上還會長出嫩芽。</p><p class="ql-block">那么,怎么樣找到自己的種子。</p><p class="ql-block">最最關鍵的是立志。這是種子法則的第一個要點,也是我們成長的第一個要點,你一定要立志。王陽明反復強調立志的重要性。他說:學習做人,必先立志,若不立志,就像沒有種種子,而徒做表面的培植灌溉,那么再辛苦也不會有任何收成。世上的人之所以跟隨大眾,得過且過,隨順惡俗舊習,最后變成格調低下的人,都是因為沒有立志。</p><p class="ql-block">那么,怎么樣才是真正的立志呢?</p><p class="ql-block">就是一定要找到一個高于世俗的目標。世俗的目標和高于世俗目標的基本區(qū)別是,一般世俗目標帶來是成敗的較量、痛苦快樂的交替,人生就是一場競賽,而高于世俗的目標帶來的是成長的經驗,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和體驗。</p><p class="ql-block">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標,不是一個口號,要落實到具體的生活里。這個時候,需要遵循核桃原理,每天做事要有排序,要有減法,更重要的是要有正向的思維方式,重新看待一切事情,不管做什么事的時候,都能像海綿一樣吸取能量。</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說,在我們生命里的每一個行為,每一件事情,都不會是浪費,都是積累,都是在生長。這是種子法則的第三個,核桃原理。</p><p class="ql-block">核桃原理中的正向思維,需要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去貫穿,而這些基本的價值觀,就是我們自己必須要遵循的做人的原則。王陽明遵循的是儒家的忠恕原則,忠恕原則,包含了兩方面的內涵,一方面是完善自己,另一方面是利他。</p><p class="ql-block">歸納起來,種子法則的四個原則,歸根結底,就是立志。立志包含了后面三個原則。我們每一個人通過立志可以找到自己的種子,找到自己生生不息的原動力。</p><p class="ql-block">王陽明講的立志,并不是我們一般人講的人生理想,更不是具體的做什么職業(yè)的理想。立志,并不是確定這一輩子要做什么職業(yè)?要賺多少錢?或者要讀什么大學?王陽明講的立志,不是這個意思,而是“種子”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在王陽明看來,在我們決定要做什么職業(yè)之前,在決定要賺多少錢之前,在決定要讀什么大學之前,首先要立志,就是確定我應該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為什么要活著?我最終安身立命的地方在哪里?我的信念是什么?我的價值觀是什么?</p><p class="ql-block">你做任何事情,都在行忠恕之道,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按照王陽明的思路,應該先確定了“我應該成為一個實行忠恕之道的人”這樣的志向,才去考慮選擇什么樣的職業(yè),賺多少錢之類現實的問題。</p><p class="ql-block">這樣,一切的問題都會變得容易。因為你在行忠恕之道的過程里,會產生一種吸引力,能夠把吸收正向的能量,為推動你做的各種事情。</p><p class="ql-block">一旦確定了:“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樣的志向,就會像一顆種子,讓你的生命不斷成長一旦有了這一顆種子,就接通了你的生命和宇宙的本源,讓你的生命獲得了能量源。一旦有了這一顆種子,做什么事,都在做同一件事,做任何事,都會為你帶來源源不斷能量。</p><p class="ql-block">這才是王陽明所講的立志的意思。</p><p class="ql-block">立志就是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顆種子。這顆種子,在王陽明心學里,開始的時候叫“天理”后來叫“良知”。王陽明認為,良知就是種子,就是我們生命的能量源。任何時候,我們只要回到了良知,我們的生命就會源源不斷成長。</p><p class="ql-block">做事的背后是做人。做人的背后是天道。天道,通俗的說法是自然法則,是宇宙能量。</p><p class="ql-block">立志,就是把人和天道鏈接了起來。所以,我們應該經常想一想,如果生命是一棵樹,我的種子在哪里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