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他重登闊別38年的柏林愛樂指臺,指揮的同樣是卡拉揚臨終前最后一次指揮的布魯克納的第八交響曲,卻震驚四座。樂迷們敬仰久違的“慢樂”大師回來了。</p><p class="ql-block"> 不太恰當?shù)谋扔鳎翰桓銛z影的人大都知道尼康和佳能照相機,少許人知道徠卡,但又有多少攝影人知道阿爾帕?</p><p class="ql-block"> 在20世紀音樂指揮家中, 切利比達克就如同阿爾帕相機那樣珍貴和精致。</p><p class="ql-block"> 1912年出生在羅馬尼亞的切利比達克,早先學習哲學,數(shù)學。不滿足于父親讓他在國內(nèi)找份行政職業(yè),從法國轉(zhuǎn)道德國國立漢斯-誒斯勒音樂學院(漢斯-誒斯勒音樂學院是柏林音樂學院的正式名稱。2015年徐牧也在這個學校獲得學位。)學習音樂并繼續(xù)哲學進修,1945年二戰(zhàn)結束。當時柏林愛樂的指揮大師富特爾文格勒因與納粹的關系被停職調(diào)查,剛畢業(yè)的切利比達克有幸臨時帶領被戰(zhàn)爭破壞的柏林愛樂,使之恢復了元氣并開拓了非傳統(tǒng)曲目。1947年富特爾文格勒解除調(diào)查返回柏林愛樂,切利比達克襄理大師繼續(xù)樂隊工作,直到1954年大師去世。斜剌出個生于薩爾斯堡,具有商業(yè)頭腦,熱衷與錄音公司合作并氣質(zhì)非常的青年卡拉揚掠走了本該屬于切利比達克的柏林愛樂終身指揮的職位,從而憤然離開柏林,開始了歐美各大樂團的游離指揮生涯。 期間專門去日本學習佛憚,直到1979年接受了慕尼黑愛樂團的藝術總監(jiān)一職,慕尼黑愛樂從此擠進了世界著名樂團行例。</p><p class="ql-block"> 切利比達克一生不附庸權貴,鄙薄虛偽浮夸(如拒絕馬勒的音樂)。</p><p class="ql-block"> 切利比達克不是無辜追求音樂行進的慢速度,而是尋求能夠充分表達樂曲結構、樂思、樂句間的微妙變化、配器相互合作細節(jié)等,(所謂細節(jié),比如有的樂團提高某個樂器的響度突顯這個樂器在樂曲中的地位,而切利比達克是以緩慢清晰而不突兀的像逐字逐句清楚的表達話語。)使之不流于因快而忽略瞬間即失的聽覺審美,從而換來聽者對樂曲的充足理解和審美的記憶。當然這是要有相當?shù)募夹g和理念的自信,與他多年參悟禪修不無關系吧。因而切利比達克的音樂細膩而不失震撼,磅礴而不失靈通,緩慢而不失悅動。</p><p class="ql-block"> 他的錄音大都是現(xiàn)場(1997年他死后夫人和兒子才同意錄音公司發(fā)行他珍貴的現(xiàn)場錄音),因為他拒絕失去真實并后期加工的錄音室錄音。他不主張樂迷聽錄音,鼓勵大家到現(xiàn)場感受他表達音樂的無窮魅力。他說:聽唱片就好像跟一張碧姬·芭鐸的照片上床。</p><p class="ql-block"> 無論從儀表和談吐,切利比達克都是位帶有東方色彩的哲學人(我看過他在家中給學生講課和排練的錄像)。我由衷地喜歡他表達作品的氣質(zhì)和無與倫比的藝術效果。在他面前小澤征爾,西蒙-拉特……都是尼康相機。</p><p class="ql-block"> 美國樂隊不太敢請他指揮。他要求的慢,無數(shù)次公演前排練和一絲不茍的德國精神是那些熱衷于快歺的美國演奏員難以接受。</p><p class="ql-block"> 難怪有機構已定2022年把他的一生拍成電影,值得期待。</p><p class="ql-block"> “開始預示著結束”用這位20世紀當之無愧的大師的名言結束我的閑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