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依然是一人一車一世界,我又踏上了這場令人心潮澎湃的穿越歷史的奇妙之旅。</p><p class="ql-block"> 在這場穿越歷史的奇妙之旅中,我不僅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魅力,更收獲了內(nèi)心的平靜與喜悅。每一次騎行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每一次停留都是一次歷史的對話。愿這段旅程成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美好時光。</p> <p class="ql-block"> 塞上都城大同,曾經(jīng)北魏王朝的都城,那古老城墻承載著無數(shù)金戈鐵馬的故事。精美絕倫的云崗石窟,莊嚴(yán)肅穆的華嚴(yán)寺,仿佛在向世人傾訴著拓跋氏一族輝煌的篇章。這座古老城市的韻味在我急馳的車輪下緩緩展開。大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發(fā)著歷史的氣息,仿佛能看到千年的邊塞繁華。騎行在古老的街巷,我像是一個探秘者,滿心期待。騎行于此,歷史的長風(fēng)自然撲面而來,我像是在時刻與古老的時光對話。</p> <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我將自行車停放在古城墻附近,金色的余暉灑在車身上,遠處的城市天際線清晰可見。這一刻,時間仿佛靜止,我仿佛回到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感受著大同的滄桑與輝煌。</p> <p class="ql-block"> 大同華嚴(yán)寺的莊嚴(yán)肅穆讓我心生敬畏。每一根木柱、每一尊佛像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我站在寺前,心中滿是對古人技藝的欽佩。</p> <p class="ql-block"> 九龍壁和五龍壁的精美雕刻令人嘆為觀止。每一處細節(jié)都展現(xiàn)了古人的智慧與匠心,我駐足良久,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響。</p> <p class="ql-block"> 代州古城的石板路和斑駁的城墻見證了歲月的滄桑。古城的寧靜與古樸讓我沉醉,仿佛走進了一段塵封的歷史。我騎行在古城的街巷,感受著那份古樸與深沉。</p> <p class="ql-block"> 代州靖邊樓彰顯著歲月的滄桑。它見證了無數(shù)的變遷,我騎行其間,仿佛能觸摸到歷史的紋理,感受著古代軍事重鎮(zhèn)的威嚴(yán)。</p> <p class="ql-block"> 雁門關(guān)橫亙眼前,雄偉而蒼涼。站在關(guān)前,金戈鐵馬之聲仿佛在耳邊回響,我被這壯麗的景象深深震撼,對古代戍邊將士的敬意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應(yīng)縣木塔那巍峨的身影令人驚嘆。每一層、每一根木柱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我仰頭凝視,想象著它在漫長歷史中經(jīng)歷的風(fēng)雨,心中滿是對古人技藝的欽佩。</p> <p class="ql-block"> 忻州古城,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古城的石板路和斑駁的城墻見證了歲月的滄桑,在歷史長河中,這里上演過無數(shù)悲歡離合,如今我騎行而過,猶如穿越古今,感受著那份古樸與深沉。第一次走進忻州古城,映入眼簾的是古城的寧靜與古樸,讓我沉醉。它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訴說著往昔歲月里的故事。在這里,時間似乎都慢了下來,我的心也變得格外寧靜。</p> <p class="ql-block"> 孝義的中陽樓,它是古老孝義的象征,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興衰變遷。</p> <p class="ql-block"> 中華傅山園讓我領(lǐng)略到傅山先生的思想光輝。在這片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我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陽明堡飛機場遺址出現(xiàn)在眼前,一種莊嚴(yán)肅穆之感油然而生。這里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在訴說著當(dāng)年那場驚心動魄的夜襲戰(zhàn)斗。歲月雖已讓遺跡略顯滄桑,滿眼的玉米地,當(dāng)年的堡壘已蕩然無存,但那股不屈的抗戰(zhàn)精神卻如同烈火,在這片土地上燃燒不息。我緩緩?fù)O伦孕熊?,漫步其中,仿佛能看到八路軍?zhàn)士們英勇沖鋒的身影,聽到那震耳欲聾的槍炮聲。遺址是歷史的見證者,它無聲地向我們講述著過去先輩們的艱難與犧牲,讓我的內(nèi)心與歷史有了更深刻的連接。</p> <p class="ql-block"> 交城的卦山,因群峰環(huán)列形同卦象而得名,這里仿佛是天然的八卦陣,充滿了神秘色彩,自古就有諸多文人墨客在此探尋天地之奧秘。</p> <p class="ql-block"> 文水的則天廟,是為一代女皇武則天而建,走進這里,我仿佛能看到武則天從一個普通女子走向權(quán)力巔峰的傳奇一生。</p> <p class="ql-block"> 太原雙塔寺,如歷史長河中的明珠,靜靜佇立。雙塔高聳入云,似兩位堅毅的守護者,彼此遙望,相守千年。塔身磚石結(jié)構(gòu),在歲月洗禮下略顯斑駁,卻依舊透著古樸雄渾。寺內(nèi)古柏森森,枝葉交織,陽光透過縫隙灑下,光影斑駁陸離。晨鐘暮鼓回蕩其間,余音裊裊,似在訴說往昔的繁華盛景與滄桑變遷。漫步其中,仿佛能穿越時空,感受那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宗教氣息撲面而來,讓人心生敬畏,沉醉于這方寧靜悠遠之地。</p> <p class="ql-block"> 汾河源頭,那清澈的泉水是生命的源泉。寧武雷鳴寺的鐘聲仿佛在為這片土地祈福,這里的寧靜與神圣讓我心靈得到凈化。</p> <p class="ql-block"> 狄村,坐落于太原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因是狄仁杰的故里而聞名遐邇。踏入狄村,仿若能觸摸到歷史的脈絡(luò)。古老的街巷,曲折而幽深,似在靜靜訴說著往昔的故事。街邊的老屋,雖歷經(jīng)風(fēng)雨,卻依然堅毅地守護著這片土地的記憶。據(jù)說,狄仁杰年少時就在此處成長,他的睿智與公正,或許正是在這方水土的滋養(yǎng)下逐漸生根發(fā)芽。如今,狄村成為了人們追溯歷史、緬懷先賢的去處,它不僅僅是一個村落,更是一座連接古今的精神橋梁,讓后人得以在歲月的長河中,領(lǐng)略狄仁杰的風(fēng)采,感受那穿越千年而不朽的傳奇魅力。</p> <p class="ql-block"> 太原督軍府,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歲月的榮光。它坐落于城市中心,朱門黛瓦、雕梁畫棟,盡顯昔日威嚴(yán)。庭院深深,回廊曲折,一磚一瓦皆凝聚著時光的記憶。往昔,這里軍政要事決策其中,見證了無數(shù)風(fēng)云變幻。從明清官署到民國軍政要地,它猶如一位沉默的老者,看盡世間滄桑。如今,督軍府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活力,建筑的古韻與現(xiàn)代的展示功能相融合。人們漫步其間,既能領(lǐng)略傳統(tǒng)建筑美學(xué),又能透過展覽與陳設(shè),深入了解這片土地的往昔,它是太原歷史文化的鮮活載體,也是城市變遷的不朽見證。</p> <p class="ql-block"> 在山西太原的清徐縣,有一處被歲月銘記的地方——羅貫中故里。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在低訴著那位文學(xué)巨匠的故事。踏入故里,古樸寧靜的氣息撲面而來。古老的建筑錯落有致,雖歷經(jīng)風(fēng)雨,卻依然保留著往昔的韻味,似在默默守護著羅貫中曾經(jīng)的生活印記。據(jù)說,就是在這片土地上,羅貫中汲取靈感,以如椽之筆,創(chuàng)作出了不朽的《三國演義》,讓三國風(fēng)云在歷史長河中永遠激蕩。漫步其間,仿佛能看到他在窗前秉燭夜書,將歷史的硝煙與英雄的壯志,化作一篇篇精彩絕倫的篇章。羅貫中故里,不僅是一個地理標(biāo)識,更是文學(xué)愛好者心中的圣地,它見證著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璀璨,也讓后人永遠緬懷那位偉大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者。</p> <p class="ql-block"> 汾陽杏花村,空氣中都彌漫著酒香。這不僅是酒的故鄉(xiāng),更是文化的傳承地,我仿佛看到了歷代釀酒師的辛勤身影,為這獨特的酒文化而著迷。</p> <p class="ql-block"> 汾陽文峰塔高聳入云,它是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象征,激勵著無數(shù)代人追求知識與智慧。文峰塔始建于明末清初,由明末進士汾陽人朱之俊倡議集資而建. 朱之俊認為汾陽縣境西高而東南低,不利文脈,期望家鄉(xiāng)多出人才,故建此塔以補救。</p><p class="ql-block"> 文峰塔是依據(jù)風(fēng)水理論建造的,寄托了古人期望地方文風(fēng)昌盛、人才輩出的美好愿望,反映了當(dāng)時人們對文化教育的重視以及對改變命運、追求功名的向往,是古代風(fēng)水文化與教育文化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p><p class="ql-block"> 文峰塔是磚石結(jié)構(gòu)的十三層樓閣式塔,高達84.93米,高度位居全國古塔前列。塔座的須彌座上有精美的“竹節(jié)”“仰蓮”“卷草”等圖案雕刻,塔身的磚石仿木斗拱結(jié)構(gòu)精細,全塔共512攢斗拱,塔檐翼角升起,出檐甚短,整體造型古樸而俊美,體現(xiàn)了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藝和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p><p class="ql-block"> 文峰塔是儒、釋、道三種思想共同作用下的產(chǎn)物,塔室內(nèi)設(shè)觀音及十二生肖像,體現(xiàn)了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多元性。</p><p class="ql-block"> 作為汾陽的地標(biāo)性建筑,文峰塔見證了汾陽的歷史變遷,承載著當(dāng)?shù)厝嗣竦那楦信c記憶,是汾陽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對于提升地方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p><p class="ql-block"> 文峰塔因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藝術(shù)魅力,成為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影視作品的重要素材,如賈樟柯的電影《山河故人》中就有文峰塔的身影,進一步提升了其文化影響力。</p> <p class="ql-block"> 龍門古渡,橫臥于晉陜峽谷之間,黃河之水于此奔涌而過。兩岸峭壁對峙,仿若天開巨門,雄奇而壯觀。古渡曾是交通要沖,舟楫穿梭,商賈云集。歲月的長河里,它承載著無數(shù)的行旅匆匆,見證了物資的交流、文化的交融。那一艘艘渡船,在波濤中往返,搖蕩出歷史的韻律。如今,龍門古渡雖已不復(fù)往昔的繁忙,但依然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站在岸邊,聽黃河咆哮,看驚濤拍岸,能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偉力與歷史的深沉厚重。它宛如一部活著的史書,向每一位來訪者訴說著曾經(jīng)的輝煌與變遷,讓人不禁沉醉在這千年的故事與風(fēng)光之中。</p> <p class="ql-block"> 稷山縣,這片土地上充滿了歷史的韻味。我騎行在古宅之間,仿佛能看到晉商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的智慧和勤勞創(chuàng)造了如此燦爛的商業(yè)文化,讓我贊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 稷山大佛寺,莊嚴(yán)肅穆地坐落于稷山之畔。踏入寺內(nèi),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尊巍峨的大佛,其高達數(shù)丈,寶相莊嚴(yán),令人心生敬畏。大佛依山而鑿,雖歷經(jīng)風(fēng)雨侵蝕與歲月變遷,卻依舊神韻不減。其面容慈祥,雙目微垂,似在俯瞰塵世眾生,普度世間疾苦。周圍的佛殿建筑錯落有致,紅墻黛瓦在陽光的映照下,散發(fā)著古樸的氣息。寺內(nèi)香煙裊裊,梵音陣陣,前來朝拜祈福的信眾絡(luò)繹不絕。漫步其間,能感受到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在這里沉淀、流淌。每一處角落,都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虔誠的信仰,讓每一位到訪者的心靈都得到一次寧靜的洗禮,沉浸于這方充滿禪意與祥和的凈土之中。</p> <p class="ql-block"> 稷山稷王廟,那巨大的佛像莊嚴(yán)肅穆,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每一尊佛像都有著獨特的佛教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 山西汾河入黃口在萬榮縣廟前村。汾河入黃口宛如一部波瀾壯闊的自然史詩。汾河,山西的母親河,一路蜿蜒流淌,至此與黃河相擁。站在廟前村的土地上眺望,只見汾河攜著一路的風(fēng)華,清澈與渾濁在此交織,以優(yōu)雅的姿態(tài)投入黃河那渾黃奔涌的懷抱。交匯處,水流激蕩,漩渦與浪花共舞,濤聲如雷,似在訴說千年的旅途。岸邊,蘆葦蕩隨風(fēng)搖曳,像是為這場盛大的交匯歡呼。遠處,水天相接,河面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爍,勾勒出一幅雄渾而壯麗的畫卷。廟前村靜靜見證著這一切,古老的村落與這大河交匯的盛景相伴。歲月流轉(zhuǎn),汾河入黃口的景觀始終散發(fā)著迷人魅力,吸引著人們前來感受自然的偉力,聆聽河水的低吟,讓靈魂在這壯闊的景象中尋得寧靜與敬畏。</p> <p class="ql-block"> 秋風(fēng)樓,位于山西省萬榮縣后土祠正殿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樓因藏有漢武帝《秋風(fēng)辭》碑得名 。樓高32.6米,為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十字歇山頂,斗拱密布,造型美觀 。樓底臺基高大,東西門額雕有“瞻魯”“望秦”橫匾。據(jù)載,漢武帝多次巡幸此地祭祀后土,并于元鼎四年晚秋登樓寫下《秋風(fēng)辭》 。樓內(nèi)二層、三層各藏一塊《秋風(fēng)辭》碑,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秋風(fēng)樓見證了歲月變遷與歷史滄桑,蘊含深厚文化底蘊,是古代建筑藝術(shù)瑰寶,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感受歷史韻味 。</p> <p class="ql-block"> 東岳廟位于山西省萬榮縣,是祭祀泰山神東岳大帝的祠廟,其始建年代不詳,唐太宗貞觀年代已存在,現(xiàn)存建筑為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至元成宗大德元年重建,明清時期多次維修 。廟內(nèi)的飛云樓是其核心建筑,有“中華第一木樓”之稱 。此樓為純木質(zhì)結(jié)構(gòu),高23.19米,全樓斗拱密布,玲瓏精巧,與朔州應(yīng)縣木塔并稱“南樓北塔” 。樓身呈平面方形,外觀三層,內(nèi)部實為五層,中層平面變?yōu)檎劢鞘?,屋頂輪廓多變。相傳飛云樓為魯班所造,也有說法稱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宣揚戰(zhàn)功而建 。歷經(jīng)各朝代修葺,現(xiàn)存樓體是清乾隆十一年重修后的形制。</p> <p class="ql-block"> 晉祠,這里更是歷史典故的寶庫。難老泉終年流淌不息,周柏唐槐,宛如歷史的守護者,見證了晉祠的千年變遷。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她們的神態(tài)栩栩如生,每一尊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喜或憂,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過去的點點滴滴。</p> <p class="ql-block"> 祁縣昭余古城以及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喬家大院,這些晉商的輝煌見證,展現(xiàn)出當(dāng)年的繁榮昌盛。我騎行在古宅之間,仿佛能看到晉商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的智慧和勤勞創(chuàng)造了如此燦爛的商業(yè)文化,讓我贊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 祆神樓,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順城關(guān)大街東端,是中國僅存的祆教建筑。祆神樓由北宋文彥博建造,為門樓、樂樓與過街樓結(jié)合的樓閣式建筑 。其平面呈“凸”字形,樓體高兩層約25米,實為四層,采用十字歇山式樓頂,檐下突出山花,瓦件脊飾為琉璃制品,色彩斑斕 。該樓與鸛雀樓、飛云樓、秋風(fēng)樓并稱為“山西四大名樓” 。它不僅是建筑精品,更是研究祆教文化的“活化石”,木雕和建筑風(fēng)格保留諸多傳統(tǒng)建筑鮮見元素 。</p> <p class="ql-block"> 平遙雙林寺,寺內(nèi)精美的彩塑讓我驚嘆不已,這些彩塑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每一尊都像是有靈魂的生命。它們或慈悲、或威嚴(yán)、或靈動,展現(xiàn)出了極高的藝術(shù)水準(zhǔn)。</p> <p class="ql-block"> 平遙古城,城墻高大雄偉,像一位忠實的守護者,見證了歲月的變遷。我沿著古老的街道前行,車輪下的石板路發(fā)出清脆的聲響,仿佛在演奏一首古老的樂章。街邊的店鋪古色古香,充滿了生活氣息,讓人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在這里,歷史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鮮活地呈現(xiàn)在眼前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p> <p class="ql-block"> 介休綿山,是歷史與信仰交織之地。那起伏的山巒像是大地的脊梁,承載著千年的故事。祆神樓更是別具一格,它宛如一顆神秘的明珠鑲嵌其中。祆神樓的每一處雕刻、每一根梁柱都散發(fā)著古老的氣息,似乎在低聲訴說著往昔的傳說,讓人對古人的智慧和信仰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霍州七里峪景區(qū),自然風(fēng)光旖旎,山清水秀。我騎行在山間小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受著大自然的饋贈。這里的寧靜與美麗讓我心曠神怡,仿佛忘卻了塵世的煩惱。</p> <p class="ql-block"> 騎行在路上,享受騎行樂趣,收獲心中美麗的風(fēng)景,期待我和你能夠遇見一個更加精彩的20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