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老五的小文(原創(chuàng))

荷葉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開頭的話</b></p><p class="ql-block"> 何鳳茂是我小學同班同學。大家都親切地稱他何老五(在家排行第五)。60年后,我們小學同學群才建立。群里非常活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學們仿佛又回到溫暖的班集體。</span>挑頭的就是老五,天天早上問候語總是第一個發(fā)。發(fā)有趣的段子,天天逗大家開心。后來,班長建議大家寫寫自己的經(jīng)歷。老五的人生閱歷豐富,動筆可有些難為他。按他的話說,以前寫個信都困難。老五從小就不服輸,沒有學不會的,俗話說勤能補拙。練!在群里隔三差五的就能看到他的小短文,加起來已有上萬字啦。小文寫的越來越好。現(xiàn)在的老五和小時的他真是一模一樣,心中敞亮敞亮的??偸怯猩墩f啥,是個痛快人。我把老五的小文做成美篇。您茶余飯后看看,可能會勾起您對過去的回憶呢。</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懊 悔</b></p><p class="ql-block"> 咱們學校操場南邊小院外有一棵槐樹,挺高大的。后來學校利用大樹吊裝了兩件東西,一根竹桿,一條大繩。大繩間隔一尺拴一個疙瘩,每天都有男同學跑到樹下玩兒。那天輪到我爬桿,爬到頂頭一翻身上了樹了,還洋洋得意的。被教體育的方老師看見了,和顏悅色叫我快下來,還伸出手招呼著。一下來馬上唬起臉叫到預備室,這一通擼(批評),還要請家長。一聽請家長我都嚇哭了,馬上說我一定改,再也不敢了。要知道請家長屁股就得腫好幾天,再三的求饒總算通過了。沒幾天爬桿,爬繩都給撤了。因為我的淘氣,把好玩的都撤了,心里懊悔了好幾天。</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 麻 雀</b></p><p class="ql-block"> 每當看到小麻雀,就想起兒時有趣的一件事。放學后我經(jīng)常到處玩兒,一次跑到陸軍醫(yī)院,看著從房檐掉下一只小鳥。大鳥叫,小鳥也叫,我從窗臺跳下去,把小鳥撿起拿到家。找一個小盒子還放了棉花,每天用飯粒、窩頭、饅頭捏成小句句喂它。小鳥張著小黃嘴玩命的吃,隔著肚皮都能看見喂的東西,好像永遠沒有吃飽似的。用嘴含著點水喂它,配合的挺好。開始撲楞翅膀了,沒幾天就能飛了。我把它帶到學校,放在課桌里。誰知麻雀飛了出來,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最后小麻雀落到我的頭上,這次老師也沒過深的批評。后來,我依依不舍的把它放飛了。那時,它還回來看過我?guī)状巍?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體育委員</b></p><p class="ql-block"> 小學我是體育委員,這個小官適合我。自己好運動,又喜歡給老師打打下手。上體育課在前面一站,像個指揮員,稍息、立正,同學們都得聽我口令,也有點小得意。</p><p class="ql-block"> 上體育課跳遠。沙坑南面有一塊20公分寬一米左右的木板,是起跳踏板,埋在土里。老師拿本,皮尺,記成績。那時我的任務就拿一木頭刮板,跳一個人刮一次,也挺辛苦的。跳高就復雜了,兩個架子上面釘著刻度,用沒帽的釘子露出一截,搭一根細竹桿。那時跳高小學生是剪式,中學是腹臥式。當時的跳高技術很落后,鄭鳳榮拿世界冠軍還是腹臥式,到倪志欽用的就是腹背式了。有一次考跳高,我最后一個,橫桿都升到一米了。下課鈴都響了,各年級的人圍著看,最后橫桿到了一米二實在跳不過去了?,F(xiàn)在想起都后悔,如果換個姿勢,我肯定能跳過去,哎!咋就沒試試呢……</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挨 板 子</b></p><p class="ql-block"> 我當年是個“小票販子”。中午吃飯時間跑步去東四,那時有明星、東四工人俱樂部、蟾宮電影院。買兩張大人票和一張兒童票,都是晚場的。頭開演前再到電影院門口高價賣給搞對象的,白看電影還能賺根冰棍吃。好景不長,一次在東四碰見了我爸,說漏了。一頓臭揍,打的屁股都不敢坐,過了兩三天才好。以后再也不敢了。</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 竹 車</b></p><p class="ql-block"> 每年冬儲大白菜時,就想起我們家的小竹車。小竹車是五十年前,老媽給大哥大姐帶孩子買下的,一個一個傳到我的孩子。不光是推孩子,用途太多了。三塊代墊子的板放平可以讓孩子睡覺,一側小門可以放平,大點孩子都能放下。推孩子,推著推著就著了。把中間的板放上面一個格,同時坐兩個小孩……挺實用。關鍵是一車多用,拉儲存大白菜。那時候糧店拉來一車白薯排隊買,一斤糧票給五斤,用小車拉回來。冬天蜂窩煤供應的不夠燒的,推小車買議價煤。就連上山下鄉(xiāng),用它把行李送到學校。小時候就是一個用具,后來換過兩次轱轆。到后來拆遷住樓房,小竹車丟了,整整陪伴我們三代人。那時候誰家有個小車,互相借著使。有人用軸承當轱轆,三個軸承就釘一個,很流行的。這大白菜引起甜蜜回想,有同感的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成 長</b></p><p class="ql-block"> 小學畢業(yè)的那個暑假,沒有作業(yè),有點玩瘋了。學會了游泳、摔跤,拿著哥哥兩個啞鈴每天練。這啞鈴是找人自己鑄的,比買的啞鈴重一倍,開始耍不起來,沒幾天就能拿著啞鈴耍起來了。一個暑假自我感覺良好,胸部隆起了,胳膊上的三角肌也顯出來了,六塊腹肌也明顯了。去游泳池上下池子的扶手,兩手一撐,標準的直角支撐,有模有樣。一塊去的同學羨慕我。第一次接觸舉重,去什剎海體校測試。教練先告訴我要領,示范,抓舉,挺舉。先做準備活動,活動完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看到臺子有一副杠鈴急不可待上去。照著教練說的下蹲,下腰挺胸翻腕,放肩上掂了掂,起!站起來后二次用力,標準的挺舉。一邊的教練問你練過?我第一次接觸舉重,就是力量大所以有鼻子有眼的。摔跤有一句話,一力敵十會,一巧破千斤。當時杠鈴六十公斤,跟我的體重差不多,當時就錄取了,每天下午四點報到。每天啞鈴,杠鈴,腹部壓腿…一個星期就不去了。每天總喊餓,一回家有什么能吃的就往嘴里填。媽媽心疼我不讓我去了。有一次,幾個同學湊錢買了一包煙,跑到廁所,一人拿一支。先比劃姿勢,怎么拿,怎么夾,學電影里女特務。演習了一會兒開始點上煙了,不會抽,也不敢咽,在嘴里又吐出來。有人說你這不是抽煙,得咽下去,結果嗆的咳嗽差點沒吐了。當時的心態(tài)就覺得會抽煙就是男子漢了。而且喜歡照鏡子了,看到嘴唇上一圈發(fā)黑的小絨毛,天天看。男子漢要有胡子,怎么長這么慢呀。后來聽人家說胡子越刮越長,回到家把父親的刮胡刀拿出來刮,也沒見效…這段時間別的沒長進,煉了好身體,給今后上山下鄉(xiāng),準備了一副好身板。上山下鄉(xiāng)到農(nóng)村150斤的麻袋夾起就走。到糧庫交公糧,要上二級跳板,還是立肩,(就是一手插腰麻袋立肩上)。上到最高處,一倒手揪住麻袋,糧食倒出來,麻袋還在手里,很帥氣的。等到長出胡子,步入了社會才知道,什么是大老爺們。不是一句話,是要有擔當!</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面包的回憶</b></p><p class="ql-block"> 每當吃面包,總勾起一段難忘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68年為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號召,我報名去山西。1968年12月13日,我們學校去山西插隊的同學齊聚天安門宣誓后,乘車到火車站。站臺內已人山人海,都是送親的人。我背著小挎包上了車。突然有一種生死離別的感覺,眼淚在眼眶里轉,趕快扭過臉。跟送我的哥哥嫂子擺擺手,“回去吧”,我嫂子己經(jīng)哭出了聲。冬天,天黑的早,隨這一聲火車的長嗚,車輪開始動了。車上、車下一片哭聲……因為是專列,沿途基本不停。列車員開始發(fā)面包,每人兩個?;孛褚粔K醬牛肉,漢民是香腸。每個人都帶了吃的,最不好的也有兩張?zhí)秋?,沒有人吃干面包。我靈機一動,找了一根捆東西的紙繩(那時候沒有塑料繩)別人扔面包,我就撿,不一會兒撿了20多個,串成串掛在脖子上。當時有個同學還用相機照了像。一夜無話,晨起車窗外到處是白茫茫一片。中途忻州、原平停了兩次,下去2撥同學。到崞陽鎮(zhèn)我們下車,簡單開個會,就由各村的代表將知青帶回本村。</p><p class="ql-block"> 一進村老鄉(xiāng)們敲鑼打鼓,用歡迎知識青年的橫幅迎接我們。知青的宿舍5間房也收拾好,屋里燒的暖暖和和的,熱騰騰羊肉胡蘿卜水餃端上桌。連續(xù)三天花卷、棗糕招待知青,讓我們很感動。但必竟是農(nóng)村,接下來連吃了三個月的窩頭,細糧都讓大隊扣下了,(下鄉(xiāng)干部派飯用)。我的那串面包,掛在房梁上可成了寶。誰有病了掰塊泡上小米粥,就是病號飯了。以后回北京帶來掛面,也都知道了留下幾把當病號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下鄉(xiāng)第一課</b></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為天,學會做飯是首要的。我們要學會燒柴鍋做飯。隨之而來的第一個難題是不會打火底。大隊給我們派一個做飯的人,他每天早早的就來了。選在我們屋,男生方便。先燒一大鍋開水,灌上兩個暖壺,蒸一鍋窩窩頭,窩窩頭揭鍋了,再下一鍋小米。我每天比別人起的早,就跟做飯的老鄉(xiāng)嘮嗑。他告訴我怎么打火底,這就是下鄉(xiāng)生活的第一課。老鄉(xiāng)真是手把手的教。先把柴火點著了蓋上幾小鏟煙煤。別著急拉風箱,先干別的活,煙煤很好著,過會兒再輕拉風葙,火苗就竄起來了,我很快就學會了。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從我們灶臺鏟上紅煤放另一個灶臺里,打火底。別的同學也</span>很快就學會了。</p> <p class="ql-block">  沒幾天社員們也跟我們熟了,每天吃完飯就到我們宿舍串門聊天、打撲克、下棋。時間長了,才知道他們可舍不得花電費,煤油錢。一分錢真是掰八辮花。他們純樸善良,看我們沒菜吃,今天他拿兩個蘿卜,明天他拿兩土豆,最多的是咸菜。那時,我們除了糧食真是一無所有,看到老鄉(xiāng)們送來的菜,心存感激。他們有時寧肯自已省著不吃,給我們送來。他們風趣地叫我們“京討吃”。說是說,還是照樣送菜給我們。春節(jié)到了,村里有了過年的氣氛。糊窗戶,貼春聯(lián),小孩們也穿上新衣服。偶爾還有人放鞭炮,大隊決定知青到貧下中農(nóng)家,過年吃派飯。初一到初五,這可打牙祭了,大隊知道誰家富裕,派的都是好人家,每天還有白饃吃、小酒喝。通過與當?shù)卮迕竦慕佑|和了解,我看到了善良和純樸。更加珍惜生活和周圍的人際關系。</p> <p class="ql-block">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和老鄉(xiāng)們關系更好了。由于我熱情,肯吃苦,村里的婚喪嫁娶,修房蓋房大小事都叫我?guī)兔?,我也愿意去。我的出身當時也不是紅五類,但人緣好,早早的就參加工作了。貧下中農(nóng)推薦到了運輸公司。到公司也是不怕臟、不怕累、人緣好。我真誠待人,真心幫助人。大家有事愿意找我,能辦的決不推辭。雖然離開村,村里人看病到忻州市都找我,管吃住,幫忙開一張車票(不用花錢)。村里人到車隊找五師付。車隊同事一頭霧水,他們聽大家叫我老五以為姓五。我的小名從小到老都叫老五(兄弟排行老五),有時侯都忘了我還有學名呢。有時休息回村看同學。老鄉(xiāng)像歡迎八路軍似的叫回家吃飯?;鼐┖?,我也不忘村里的老鄉(xiāng),有時候他們來京看病、辦事,我都像親人一樣接待他們。&nbsp;</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轉動的水車</b></p><p class="ql-block"> 剛到農(nóng)村時,我們村有一個水磨,遠遠的就能看到大水車。水車外圍一圈水槽,水不斷的灌,水車不停的轉。通過中間的大軸帶動水磨轉起來。水磨上面磨盤是死的,下面是活的,跟旱磨正相反。磨房地板下面是復雜的機械就不多說了,有樓梯通下面。磨房空間很大,靠一側是鑼面的鑼,鑼是長方形的,有兩層,下面是放面的木箱有軌道,上面的鑼有四根繩子,吊在房梁上能活動。鑼的一頭有腳蹬的踏板,另一頭有檔板,通過軌道左右運動,就把面鑼下來。人坐在板凳上蹬踏板,向左蹬,鑼就向左,向右蹬,鑼就向右。來回蹬面就鑼到下面了,凳子的上方用繩子吊一個木板,人坐在凳子上手扒著木板來回蹬,啪噠,啪噠,挺好聽。另外兩個人喂磨,將麥子喂到磨里。隨著磨盤轉動,工作開始了,把磨下的面用簸箕放鑼里鑼,反復幾次完成了磨面工作。第一鑼面粉叫飛鑼面,是最精華的,老鄉(xiāng)管皮膚白的姑娘叫飛鑼面。下面有頭鑼、二鑼到最后剩下的麩子。咱們以前吃的,富強粉,標準粉跟頭鑼粉差遠了,老鄉(xiāng)辦事、小孩滿月、結婚、過年蒸的饃,雪白雪白的,沒上山下鄉(xiāng)前沒見過那么漂亮的面。越到后面的面粉就越黑了。那時的小麥沒有化肥,沒有農(nóng)藥,吃著香,放心。現(xiàn)在因為上面修水庫水磨荒廢了,開始用電磨了,電磨的面粉比水磨的面粉,味道差遠了。</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啞 巴</b></p><p class="ql-block"> 人到七十古來稀。閑來沒事,在暖陽下曬太陽,往事一幕幕出現(xiàn),我想起村里的啞巴 。</p><p class="ql-block"> 69年春節(jié)后,我們開始修渠、澆地,做大田備耕工作。開春第一項任務是出灶,就是刨墳掘墓。用墳中石頭修水渠的閘口。刨人家祖墳,這不是大逆不道嗎?當時文革時期,只好硬著頭皮聽頭的。以前能用石頭、青磚修墓穴的決不是貧下中農(nóng)。刨墳先把上面的土鏟去,墳都是石頭砌的,翹起第一塊石頭,接下來就好辦了。 先找柴草點燃扔到下面墊著,人就可以下去,一塊一塊磚撬起再背上來。墳墓石頭真有大的,一塊石頭就有幾百斤。同組有一個啞巴,比我大幾歲,長的五大三粗,從小病了一場,就不會說話了,但不影響他與人接觸。每當晚上開會,學最新指示他都去,也聽不見,社員還有說話的,他一聲不吭。人家笑,他也笑,真的天真可愛。雖不會說話,心腸非常好,人很厚道。他知道我是剛來的知青,力氣不如他們。往上背大石頭時,他用大拇指指自己,小拇指點點我,意思是讓他自己來背。真讓我很感動。雖然不能用語言交流,但我們的心是相通的。我同情他,喜歡他。他不會說話,卻用行動證明干活不偷奸?;瑸槿艘埠竦?。后來我們來往多了,有時到他家吃飯,相對象我也跟他去。當時對方財禮要的多,他家窮,也沒說成。啞巴雖然不會說話,相當聰明,知道我們是北京來的。用手筆劃頭頂、肩膀,很快就讓你明白他說的是解放軍。用手筆劃著,扎扎針灸、耳朵,喉嚨。殘疾人想說話的心情,我能理解,想幫他,又心有余力不足。他是多么的相信我,多么想聽到外面的聲音呀!自己卻無能為力,心里一直愧疚……現(xiàn)在我們以感恩的心去開啟每天的生活。記住生命中對你好的人,別把他們丟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修 水 利</b></p><p class="ql-block"> 原平縣最大的陽武水庫,水庫大壩正面用石頭鑲著《陽武流金》幾個大字。這四個字說出了這個水庫意義,流出來不是水,是金呀!從水庫分出六個閘口分別灌溉原平大部分土地。遵照毛主席制定的農(nóng)業(yè)“八字憲法”,每年冬天農(nóng)閑對渠道修理。公社各村都要派青壯年去修水利。大部分是20一30歲的壯小伙兒。公社按統(tǒng)一標準分配口糧,借住在老鄉(xiāng)家,吃住解決了。我這個棒小伙當然分配到水利組。那時咱20來歲,心氣也盛。第一天我卯足了勁,戰(zhàn)績不錯。第二天就落下了,第三天胳膊都腫了。最高處要三級接力,每人要扔一人多高。每人一天要完成5方土。吃了早飯就出發(fā)了,中午飯在工地吃,什么時候完成任務再吃晚飯。我沒扔幾鍬土,棉襖就脫了,一會兒頭頂上,熱氣騰騰如蒸鍋,汗水也流淌下來。想起小時常聽大人說“別浪費糧食,那是農(nóng)民伯伯一個汗珠摔八瓣換來的”。興修的水渠是隨地勢走的,水是水平的,地勢高就挖的深。越挖越深,越挖越?jīng)]勁。反觀老鄉(xiāng)不緊不慢,用巧勁,勻著使勁,他們也出汗,不像我們這樣的狼狽,干的比我們好、還快。晚上我睡不著覺,兩條胳膊如灌鉛抬不起來,真想當逃兵跑了。又礙于面子總算熬到換人才回村。這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通過農(nóng)村的鍛煉,使我的身板更結實,知道農(nóng)民種地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艱苦勞動的鍛煉,使我今后遇到困難都能咬牙堅持,樂觀面對。后來的幾年,讓我也很迷茫,分產(chǎn)到戶,兩代人用汗水修建的水利工程就這樣癱瘓了,心疼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貓媽 與貓仔</b></p><p class="ql-block"> 我插隊時,房東家養(yǎng)了一只貓。那年下了一窩小貓,要斷奶的時候大貓捉了一只大老鼠,老鼠的身子有一巴掌那么長。放在小貓跟前,個頭跟小貓也差不了多少。供小貓學習捕鼠的技能,大貓在一邊看著。老鼠一跑,它就飛快地捉回來。幾個小貓撲咬的不亦樂乎,倒霉的老鼠臨死前被戲耍,求生不能,求死亦不得,直至成了大貓和小貓的盤中餐。</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澆 地</span></p><p class="ql-block"> 我們澆地,可不是澆兩畝菜園子,有時要24小時連軸轉。公社在幾天前就通知了,什么時候接水。我們村用的是水庫六干渠的水。接到通知,就把要澆的地按片修閘口,村里叫腦堰。用石頭修的,有三岔,四岔的。插上板子培上,水流到那就挖開那個方向。只要不跑水,坐在渠邊上歇著吧,不受累,就是無聊。公社給我們派水沒有準時的,有時候幾個小時沒來水;白天、黒夜、刮風、下雨,趕上水來了馬上就得澆。最怕下雨,大隊給我們配了蓑衣,草帽,蓑衣濕了,沉的像背著麻袋。有時索性不穿了,淋淋雨就當洗澡了。黑夜?jié)驳貨]有手電,配的馬燈,不怕風,就怕濺到水,燈罩就碎了。那天夜里澆地,鄰村種了西瓜,看瓜的在地邊拴了狗。我們想吃瓜了,旁邊就是鐵路,坐在鐵路邊上撿個石子扔過去,狗拼命的叫,看瓜的出來看看沒事,又回瓜棚睡了。又扔一塊,又叫,反復幾次??垂系倪汉龋瑒e煩了,想吃瓜下來搬吧,還讓人睡會兒不?哈哈!農(nóng)村人很大方的,不能偷瓜,就地吃點瓜還可以…..黑夜?jié)驳?,有一塊地是原來亂葬崗子,有幾十年了。很危險,不知道什么時候灌塌了掉下去就玩完了。老鄉(xiāng)去那邊都是橫握著鐵鍬,要掉下去鐵鍬橫著,還能撐住。我們很小心,誰也沒掉下去過。白天烈日當頭曬的頭昏腦漲,洗把臉都是熱水,渴的實在扛不住了,想找點水喝。找一處不動的水面,趴下用手扒開干草、羊糞蛋,捧起就喝,什么都顧不上了,那個狼狽樣別提了。澆地有時還能長點見識。有次看見一只近似老鼠的小動物,貼耳、短尾、眼睛賊大,當?shù)厝私悬S鼠。只見它把后腿撐著地,瞪著圓圓的眼睛。見到人,發(fā)出一種特別的尖叫,吱遛鉆進地窩不見。我們正好澆水到黃鼠地窩前。大水沖開了洞。哎呀,簡直像個地宮。有睡覺的地方,舖著草;有儲存糧食的地;還分樓上、樓下。整個洞有幾個出口,是為逃脫的需要吧。在黃鼠的窩掏出很多糧食。人也不敢吃,老鄉(xiāng)拿回去喂雞、狗、豬。澆地這活,有忙有閑、有苦有樂,在農(nóng)村真學到了一些技能和知識,也體會到糧食得來不易。</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虎 不 拉</b></p><p class="ql-block"> 我插隊的時候養(yǎng)過一個虎不拉。虎不拉,是一種很兇猛的鳥,學名叫勞拉。吃比它小的鳥,甚至老鼠都吃。眼眉兩側有立眉,嘴大,尖。北京有句歇后語:虎不拉蹲房檐找巧(雀),能在空中捕捉麻雀。記得中央電視臺的動物世界播過,不過也對不上號。那個虎不拉,抓它的時候也挺有意思。春天澆麥子,蝲蝲蛄就自個兒跑出來了?;⒉焕痛|蝲蛄吃。當?shù)氐睦相l(xiāng)教給我用耗子夾子中間兒夾著一個筷子,把狗咬兒那地方兒拴上一活的蝲蝲蛄,放在地邊兒上?;⒉焕聛沓?,他一逮那個蝲蝲蛄,就給它夾住了。夾住呢,中間還擱著根筷子,還夾不死它。后來逮著虎不拉之后拴著繩兒,每天上老鄉(xiāng)家房檐兒底下找小家雀兒喂它。</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誰 先 富</b></p><p class="ql-block"> 插隊時,村里有個相當不安份的人。腦瓜靈活,想法總是比其他老鄉(xiāng)超前,經(jīng)常是小打小鬧的掙錢。他炒的瓜子特香。先把瓜子用花椒大料水煮了,晾干再炒,五香味濃濃的。時間長了就知道他的路數(shù)了。村里的活他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反正是記工分。他掙錢工具是自行車一輛,必須的,兩個馬口鐵的(也叫雪花鐵)桶,一個小炕桌,幾個玻璃杯子。那時候村里有玻璃杯的人家都少,串門喝水就是飯碗。一盞馬燈(帶罩子的不怕風),自行車前面一個搭包…。那時候公社方圓十幾公里,哪兒放電影或請戲班子唱戲,他從沒落下過。早早占好位置放下一個小炕桌,找水井打兩桶水,開始操作。糖精,香精,顏料,在水里一攪和,倒在玻璃杯里,外面一看紅色還挺鮮艷。二分一杯,瓜子有一個特制的紙筒,看上去不小,比玻璃杯大,中間用紙板墊起,二毛一筒。小孩子們買時都是雙手撐著兜倒進兜里高高興興去了,哪里知道,就半筒…就這樣他淘到了第一桶金,成了村里第一個致富的人,還蓋起了新房。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他的名字叫宣東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水 箱</b></p><p class="ql-block"> 1973年小雪節(jié)氣后,在五臺山腳下有一個公社,叫門限石公社。那里每天駐一部車,每天發(fā)往太原的班車。當時的門限石大隊書記張炳祥和我們關系挺好的,小雪殺羊,捎話去他家吃羊骨頭燉蘿卜,那時候能吃飽就不錯,什么都要票證,能啃上羊骨頭就算改善伙食了。隨行的有一個東冶汽車站的叫王芳懷,王叫我去幫忙做飯,他替我放水箱的水。走時我還訂囑他放水…那時候沒有不凍液,早晨發(fā)動車全憑燒熱水。我們吃飯、喝酒、聊天很晚,跌跌撞撞的回到汽車站,沒洗臉就睡了。第二天提上熱水去發(fā)動車,一拉車門就傻眼了,機器蓋子還扣著那!趕緊打開機器蓋子,水箱蓋都沒打開,一下就傻了。趕緊叫師傅,壞了沒放水,平時發(fā)動了車預熱,打洗臉水再叫師傅。師傅一聽爬起來,衣服沒穿好就跑到車跟前用熱水沖水箱。水箱下面有一個放水開關,開關通了,關上開關,往水箱里灌水。用搖把搖車,同時缸蓋上有一個水溫感應器,用搬手擰下來,用改錐一扎,水流出來了,沒完全凍死。把院里一小鍋爐的水都用了,才發(fā)動了車。趕緊檢查缸體有沒有裂痕,慶幸的是缸體沒裂。如果缸體凍裂今天就不是坐在這給你們講故事了!那時候物資缺乏,抱廢一臺發(fā)動機,我一個學徒工,非開除不可,回插隊的地方去!現(xiàn)在每到冬天家里一吃羊肉燉蘿卜我就講故事,兒子都聽煩了,煩也要說,真是關乎我命運的一個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 責</b></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在太原,車在行進時,前面有一大片水洼子,沒猶豫開車過去,水漫延開來。邊上有一個小姑娘正好放下扛著的口袋,水一下就漫過去了,小姑娘哇的一聲哭了。我的心咯噔一下,過了水洼子趕快過去看情況。小姑娘哭的淚人似的,那種自責壓的我喘不過氣來。當時要早發(fā)現(xiàn)就不往水洼里開了。安慰安慰小姑娘,把身上的糧票、20塊錢給她,并送她回家。家里人挺客氣不要,我堅決給。千叮嚀萬囑咐,可別怪小姑娘…自此后每當下雨有積水,我都注意路邊的行人,小心翼翼開車。北京的自行車多,從沒有讓人罵過。不知道你們開車遇到過嗎?</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咱爺們有錢</b></p><p class="ql-block"> 穿的爛,走的慢,腰里別著疙瘩蛋,這是當年我們大車司機的寫照。那些年開車的都興腰包,前幾年咱們放手機的那種腰包。當年司機要放駕駛證、行駛證、錢、糧票。尤其是夏天兜里鼓鼓囊囊很不方便,有個腰包就方便多了。有一年冬天從繁峙縣拉高梁桿到大同造紙廠,每拉一趟給司機獎勵20元,超一噸再加20元。我們幾個司機都是不睡覺,拼命干,困了靠邊睡一會兒。有個知青司機叫李玉生,在兜里放一把杏干,實在困了吃一塊杏干,清醒了再接著干。當年那個拼命勁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發(fā)顫,連續(xù)一個星期沒洗澡,人都累的不成樣了。那時大同市周邊小旅館都有公共浴池,我實在不想再虧待自己了,就招呼李玉生說今天卸完高梁桿咱倆住賓館,好好洗洗澡睡一好覺。他也愿意,一拍即合。卸完車就去了大同市最高級市委開的賓館。走進大廳,燈火輝煌的就是不一樣。服務員見我們穿著臟兮兮的皮大衣,手提個水桶(那時候每人一個水桶,洗臉、洗腳都是它。一個茶缸子、毛巾、肥皂、牙膏、牙刷),就喊喂同志走錯了,這里是賓館。我們一掀大衣用手一拍腰包,那個得意勁兒,大步流星地就進去了。當晚好好洗了個澡,舒舒服服地睡上一大覺,直睡到第二天上午十點多,那叫一個爽……好好款待了自己一回,哈哈!</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剎 車</b></p><p class="ql-block"> 60年代農(nóng)村的自行車大多都是用六分粗的鐵管焊接的。沒有前后閘,剎車就伸腳踩前轱轆。插隊時,一次和老鄉(xiāng)騎車同行。出村就是一個100多米長,落差10米的陡坡。下坡時,老鄉(xiāng)穿的是自己做的布鞋,剎車踩轱轆減速沒問題。我穿的鞋是塑料底的,當時叫懶漢鞋。下坡減速踩轱轆,由于摩擦力大,塑料底立刻熔化了,只剩一條布底的溝痕。腳底板燙的下意識地抬起來,這下可好,車像脫僵的野馬似的沖下去。坡底有一個小橋,是用樹枝搭的。上面墊了些土,不平還有彈性,一下把我就重重的摔了出去。到今天我的鼻梁上還留個疤痕呢。后來塑料底鞋普及了。聰明的老鄉(xiāng)想個辦法,剪一塊廢車胎綁在前輪架子上。剎車時,有它墊著和車轱轆磨擦,解決了塑料底不耐高溫的問題。高,實在是高。</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到運輸公司開車,從忻州到大同必經(jīng)過雁門關,號稱80里(華里)山路。沿途上山下山經(jīng)過好幾個村莊,我們經(jīng)常到這些村子買雞蛋(那時候雞蛋全憑票買)。山里老鄉(xiāng)比供銷社貴點但不要票呀。路上看到當?shù)氐拇迕耱T著土造的自行車,下山剎車怎么辦,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只見他們自行車的腳蹬子上綁一截胳膊粗如胳膊長的樹杈子,不妨礙蹬車。下坡就踩樹枝子,利用樹枝與路面的磨擦力,制動剎車。你說高不高,真心贊嘆勞動人民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美麗的草原</b></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開車路過大草原,秋天的草原是最美的,尤其是雨后的草原,天象洗過的玻璃,那種親和的藍,遠處天邊還有幾朵白云,再遠處天地間分不清是天還是地,由藍慢慢的變綠,逐漸地融為一體。蹲在地上,深深地吸一口,青草的香氣能讓你醉了,沁人心脾。不遠處有人騎著馬在放羊,雨后的羊群顯的更白。草原上的野花美的讓人忘了煩惱,紅的,黃的,白的…各種顏色,爭相斗艷。遠處那象火焰似的紅的花,叫山丹丹花(山丹丹花是百合科,根莖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藥),它的花蕊很小,點綴在花瓣中,結的種子,是黑色的小顆粒,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那藍色的花,像星星點燈似的叫桔梗,是朝鮮小菜,也可以入藥。山丹丹開花頭向下垂,桔?;ㄏ蛏?,這兩種花有共同的特點,花形都是五角星,多年生草本。神奇的是,它們每株花能開幾朵花,取決于它的生長年輪,一年生開一朵花,二年生開兩朵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咦,只見那邊有幾個人手里提大藍子,慢慢的走著,湊過去一看,原來是采蘑菇的。雨后草原的蘑菇象氣吹的,眼看著一個個菌體破土拱出,爭相冒出來。這時侯的蘑菇最好吃。太陽曬過后,蘑菇傘打開了,口感就差好多,煮的時候水也發(fā)黑。蘑菇是成片成片的長,俗稱是營盤蘑菇。這片沒有了,走走又發(fā)現(xiàn)了另一片也是。采蘑菇的人不光提著藍子,遠處還有裝蘑菇的大筐,好多人並不是草原上的人,他們是專門來這兒采蘑菇的,一個秋季能掙不少錢呢。這種草菇,就是北京人愛吃的口蘑,野生的賣的挺貴的。採下的蘑菇要盡快攤開晾曬,一捂就爛了。我就干過傻事,採了一大包到晚上打開都是熱的,全都捂爛了,這就是草原的故事,你想聽嗎,沒了!哈哈。</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死瞬間</b></p><p class="ql-block"> 83年發(fā)動機大修后需要磨合,磨合不帶斗跑一干公里,一般都跑一趟卡途。剛好有一趟內蒙的活,呼和浩特百貨公司從北京采購的童裝,上午裝好車就上路了。當時還帶個徒弟小王,當天開車到大同住下了。第二天早上從大同起身,中午就過了涼城,上了憨漢山一路順利。內蒙古的山都不大,下了幾個彎,就是射箭坡。沙石路還挺平,想到下午就能到呼和浩特,吃上正宗的燒麥,又想二年沒吃的內蒙好吃的卓資山熏雞,西蘇旗的手扒肉,豐鎮(zhèn)的紅糖月餅……心里高興還吹起口哨。突然車身劇烈的振動,我下意識的手剎、腳剎同時上,當時方向盤己經(jīng)不聽使喚了。汽車逆向左側路溝方向沖去,當肘左前輪已然懸空,車停住了。我坐在車里,過了幾十秒才緩過神來。下車一檢查是方向機桿彎臂斷了,失去了方向,左前輪打橫在前面起到緩沖作用,減少了下沖的力量,如果左前輪是直的,非翻車不可。用腳蹬車輪,找了一塊大石頭填在車輪下,慢慢的將車倒上公路。攔住一輛開往呼市的客車,讓助手小王去呼市買配件。他走后我就把方向機直拉桿卸了下來。忽然聽到好象砂輪的聲音,拿上斷了的“胳膊肘”朝著聲響的地方找去。找到附近農(nóng)村的小作坊,師傅看了看用電焊先把一面點焊上,用砂輪把另一面打磨成槽,再用電焊堆起,再打磨另一面,高手在民間。全焊完,又打磨平整,看不出是斷過的痕跡。拿回來裝上,調整好方向盤的中心點,放下千斤,收起工具,起飛!到了呼市徒弟也買了配件。貨送到了,貨主想招待我們吃飯,謝絕了。我們隨便吃點,找個旅館住下了。第二天往回趕路,什么卓資山熏雞,豐鎮(zhèn)月餅,五原的莜面統(tǒng)統(tǒng)不想了,只想早點回京,想家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坎 坷 之 路</b></p><p class="ql-block"> 72年我被抽調到忻州地區(qū)運輸公司。說來也巧了,我們村離公社五里地,招工的到公社,公社推薦的兩個人,一個近視,一個心臟有問題。正好我們村有兩個人去公社,說我們村有一個知青身體特別好,公社馬上給我打電話通知我,我跟老鄉(xiāng)借了個自行車,飛奔公社衛(wèi)生院,一檢查,咱什么毛病都沒有,0K!第三天去公司報到,從此吃了官飯。</p><p class="ql-block">到了運輸公司分配公交車上,前三個月工資19元一級助手,三個月后漲到24元二級助手。所謂助手就是賣票的。跟師傅搞好關系,沒人的路讓你開一段。好在有出車費,還能白吃飯,到了三年頭上,即沒有給我們這些徒上考駕照,漲工資也只是修理工級別34元錢,和修理工一個價,我就不干了。組織知青找到公司經(jīng)理,經(jīng)理是通縣人,馬上拍板抽一部車,給兩個星期練鉆桿。我終于如愿以償當上司機。</p> <p class="ql-block">  當時灰色收入可觀,有句話說的好,開小車賺個戶,開客車賺個肚,開卡車是萬元戶。給領導開小車,辦個城市戶口。開客車走到那個飯店,不給錢后來就是飯?zhí)?。開貨車的灰色收入就沒數(shù)了。我回北京是對調的,現(xiàn)金2千元,拉一車煤,三間房的木料,算起來也得5千多?;乇本┖?,娶妻生子。第一個彩電是我先有的,第一個冰箱是我們家的,生小孩請保姆我是第一個,開私人車(小面包)我也是第一的?;乇本┕べY漲到54元,也有出車費,跑長途也有外快。&nbsp;</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當時有點利益熏心,在投資上走了段彎路,將自已好不容易掙下的錢打了水漂,生活一下子變得窘迫了……</p><p class="ql-block">吃一塹長一智。從那以后我記住了,不再涉足我不善長的領域,踏踏實實地經(jīng)營著自己的生活,終于又把日子過好起來了!唉!人不怕摔跟頭,但絕不在同一個地方摔兩次跟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