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母親的褒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在家中為母親拍攝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95年初夏,在我調(diào)至轄珍寶島地區(qū)守備部隊的某邊防軍分區(qū)政治部任職的第三個年頭,母親病重入院搶救治療,我請假還鄉(xiāng)探親、護(hù)理母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職時我與參謀長帶工作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到駐珍寶島連隊檢查工作</p> <p class="ql-block"> 趕到醫(yī)院,我剛進(jìn)病房,與母親同住一室的“病友”見我身穿軍裝,立刻對我說:“你就是那個孝心兒子呀?你媽喊你好幾天了,快去看看你媽吧”。母親同室“病友”的話令我心中一暖。</p><p class="ql-block"> 快步走到母親病床前,我拉起母親的手高聲說:“媽媽,我回來看您了?!蹦赣H睜開眼睛,微笑地看著我,沖我點了點頭后又緩緩閉上了雙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在家中為母親拍攝的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親把我定位為“孝心兒子”即是對我的褒獎,也是對我的鞭策激勵,更是我憑生的愿望追求。</p><p class="ql-block"> 孔子說:“孝者,其為人之本也”。意思是說,在所有的人性品德中,孝心是第一位的。孝心是立人之本,孝心是正能量,一個人只要有了孝心,就有仁愛之心。</p><p class="ql-block"> 我理解,孝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孝敬父母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xiàn),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是做一個好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所以人們都說:一個孝敬父母的人會得到“家和業(yè)興財旺”的善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nèi)胰伺c母親合影</p> <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我之所以能夠從小養(yǎng)成“孝心”這種積極的心態(tài),成為母親心目中的“孝心兒子”,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恪守“精心敬業(yè),誠心為人”本分,真誠待人、勤勉作事,一方面源自家族的血脈傳承,家庭的環(huán)境熏陶,更主要還是母親這位啟蒙老師從小對我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dǎo)、鼓勵褒獎的結(jié)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兄弟(姊妹)七人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親李玉文雖然沒有讀過書,但天資聰穎、博聞強(qiáng)記,凡是接觸過的人、經(jīng)歷過的事、聽說過的理,母親都能耳聞成誦,半面不忘。所以母親思想能夠與時俱進(jìn),為人處事,往往意識超前,世事洞明,人情練達(dá)。</p><p class="ql-block"> 我們兄弟(姊妹)七人的名字都是母親給起的,最后一個字連接起來為“魁源琴德誠全有”,寓意是希望我們兄弟(姊妹)要“不忘本源,提升自己,立德做人,誠信為人”,母親在名字這張個人名片上對我們兄弟(姊妹)寄予了厚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兄弟六人與母親合影</p> <p class="ql-block"> 更讓我敬佩的是從未進(jìn)過“學(xué)堂”的母親,竟然能夠隨口背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耳熟能詳?shù)拿跃?,激勵我們努力學(xué)習(xí),刻苦讀書。</p><p class="ql-block"> 那時家庭生活困難,母親寧肯縮衣節(jié)食也要給我們買書看。因為我家書多,附近年齡相仿的孩子都愿意到我家來看書。2023年6月下旬,我的“發(fā)小”張黎明(林甸人,曾任齊齊哈爾大學(xué)教師,退休后遷居山東省威海市)來哈看我時,我們還嘮起了當(dāng)年連“年三十”他還“黏”在我家看“連環(huán)畫”的趣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愛人和嫂子、弟妹與母親合影</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上學(xué)讀書年齡,母親一定送我們兄弟(姊妹)上學(xué)讀書。母親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們念書?!贝蟾绺邩淇⒍绺邩湓炊际墙▏熬驮诹值榭h讀完了高小。大哥因比二哥年長2歲,高小畢業(yè)就參加工作了,二哥則于1948年按照母親的安排,坐了一天大馬車去泰康縣(今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到“杜爾伯特旗初級中學(xué)”讀初中(當(dāng)時林甸縣還沒有中學(xué)),初中畢業(yè)后又送二哥到安達(dá)市讀高中,而后二哥考入大連工學(xué)院(現(xiàn)大連理工大學(xué)),成為當(dāng)時從林甸縣走出去的為數(shù)不多的大學(xué)生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和三哥、六弟、大侄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家人與母親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六周歲時母親就讓三哥高樹德領(lǐng)著我上學(xué)了。為了確保我們能夠?qū)W習(xí)好,母親用她獨有的“聽”的方法督促我們學(xué)習(x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為母親拍攝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母親要求我們每天放學(xué)回家寫完作業(yè)后,都要把當(dāng)天在校學(xué)習(xí)課程的內(nèi)容講給她聽,把學(xué)過的語文課文內(nèi)容讀給她聽,以此檢查我們在學(xué)校的學(xué)習(xí)情況,而這檢查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讓我們把每天在校學(xué)習(xí)的內(nèi)容重溫一遍。</p><p class="ql-block"> 實踐證明,這種檢查學(xué)習(xí)的方法效果特別好,促進(jìn)了我們兄弟幾人學(xué)習(xí)成績的不斷提升。</p><p class="ql-block"> 三哥高樹德“小升初”、“初升高”兩次大型考試,均在林甸全縣名列第一;四哥高樹誠在林甸一中讀書時,從初一直接“跳級”到初三,成為當(dāng)時全省唯一的一位“跳級生”;我和六弟高樹有也都先后就讀于林甸學(xué)子人人向往的林甸一中。</p><p class="ql-block"> 姐姐的老同學(xué)、從林甸一中退休多年的老教師翟玉蘭老師曾于2023年9月3日,在我發(fā)表在“林甸往事”平臺上的《成功的四哥》一文中留言說:“你們小哥四個我教了仨,唯獨沒給你上過課,后來卻成為同事。要知道當(dāng)年你三哥你四哥,可是一中頂尖的好學(xué)生?!?lt;/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和愛人攜兒子與母親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們都說,母親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她的愛心和關(guān)懷將成為孩子成長的潛在能量。</p><p class="ql-block"> 事實上,步入社會后,我的每一次崗位轉(zhuǎn)換都是母親為我把關(guān)定向,最終“拍板”為我作出的決擇,工作上能取得一點成績和進(jìn)步都離不開母親的支持鼓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母親帶我兒子的照片(我拍攝)</p> <p class="ql-block"> 1968年我作為“老三屆”最后一屆畢業(yè)生走出了林甸一中的校門。當(dāng)時因為年齡小,即不能當(dāng)兵,又不能分配工作,還不能下鄉(xiāng),就成了“社會浮閑人口”,賦閑在家,無所事事。</p><p class="ql-block"> 看到我因賦閑無聊而終日悶悶不樂,母親找到了老縣長王德化的老伴、我們西南街道委員會(現(xiàn)為街道辦事處)的孫淑珍主任,孫淑珍主任到我們家里了解了我的情況后,馬上責(zé)成街道毛澤東思想大學(xué)校把我介紹到縣糕點廠當(dāng)了臨時工。</p><p class="ql-block"> 工作有著落,生活有奔頭。在糕點廠工作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但我踏實肯干,哪用哪到,任勞任怨,贏得了大家對我認(rèn)可,與工人師傅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離開糕點廠時,大家都戀戀不舍,依依惜別,廠領(lǐng)導(dǎo)郭憲文師傅、張宏英書記和多位工人師傅和我一起到紅光照相館照了歡送的大照片。</p><p class="ql-block"> 一個在單位僅僅工作了一年時間、年僅16周歲的臨時工,離開時,廠領(lǐng)導(dǎo)和眾多工人老師傅竟能以“合影留念”相送,這無疑是對我工作表現(xiàn)、人品人緣的充分肯定,確實令我十分感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甸縣糕點廠歡送我時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后來經(jīng)歷的下鄉(xiāng)、升學(xué)、教學(xué)、當(dāng)兵等幾次職業(yè)轉(zhuǎn)換,都是母親幫我作出的選擇。特別當(dāng)我作為“工農(nóng)兵學(xué)員”、在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校名的克山“萌芽學(xué)?!碑厴I(yè)、經(jīng)林甸縣教育局分配到林甸一中任教、己經(jīng)成為一名編內(nèi)正式教師后,母親還執(zhí)意送我去當(dāng)兵。</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母親對我說:“男孩子要闖蕩,年輕人只有敢于到外面世界經(jīng)風(fēng)雨、見世面、扛重任,才能有出息”。</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征兵開始后,母親就找到我家鄰居、縣武裝部政工干事張宗仁為我報上了名,最終把我送到部隊當(dāng)兵,助推我走上了“從軍報國”之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甸一中全體教師歡送我入伍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亦不負(fù)母親厚望,作為職業(yè)軍人,一直在部隊工作到退休,最后進(jìn)入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yǎng)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職期間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覺得,母親是孩子希望的根,孩子是母親希望的果。回顧我的人生經(jīng)歷,雖然在六周歲時母親就送我上學(xué),形成了"早上學(xué)、早工作、早退休”的生活框架,留下些許遺憾(我46歲時在武裝部政委崗位上退休),但母親從小培養(yǎng)引導(dǎo)鼓勵我形成的具有孝心的個人品質(zhì),卻成就了我“在家盡孝、為國盡忠”的充實人生。</p><p class="ql-block"> 母親說我是“孝心兒子”,是對我的最好褒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樹全近照</p> <p class="ql-block"> 作者簡介:高樹全,1953年3月出生于林甸縣西南街,就讀于林甸縣實驗小學(xué)、第三小學(xué)、第一中學(xué),曾任林甸縣糕點廠臨時工,林甸縣五七干校知青,林甸一中教師。1972年入伍,歷任團(tuán)、師政工干事,師組織科長,軍分區(qū)政治部副主任,人武部政委等職,上校軍銜?,F(xiàn)為齊齊哈爾市軍隊離休退休干部服務(wù)中心軍休干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