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謝赫在《畫品》中提出“六法”作為品評繪畫的標準。第六法就是傳移模寫?!渲傅氖桥R摹作品。傳,移也;或解為傳授、流布、遞送。模,法也;通摹、摹仿。寫亦解作摹 模寫的功能,一是可學習基本功,二是可作為流傳作品的手段,謝赫并不將它等同于創(chuàng)作,因此放于六法之末。臨摹是學習中國畫的基本手段,從前人畫作中了解造型規(guī)律、筆墨規(guī)律和章法規(guī)律,從而打下堅實的基礎。蔣英堅學畫是自學,他畫竹就臨摹鄭板橋的竹,至今從他畫的竹就可看出鄭板橋對他的深刻影響。但是他不是全章模寫,而且逐漸加入自己的元素,從而發(fā)展出自己的風格和創(chuàng)作方法,比如他的竹桿畫法就是。我們從蔣英堅繪畫風格可以看出受任伯年、王雪濤、張書旂影響最大,但也注意吸收其它如嶺南畫派的畫法,從而根據(jù)自己特長,真正發(fā)揮轉移模寫的效果,正應了古人的說法: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下面就從蔣英堅的一組竹畫去理解為何謝赫把轉移模寫列為畫品六法,會臨摹的確是衡量繪畫成敗高下的標準之一,它是畫家具備扎實基本功,所而有極強創(chuàng)作能力的基礎。如果只會臨摹而不會自創(chuàng)的人,那只能說明他們從沒真正讀懂轉移模寫的含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