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24日在深圳龍崗舉行了新屯村安定堂程氏宗祠重光慶典暨列祖陞座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和國內20多個省市宗親代表以及廣東各大支系代表、在深、穗、莞、惠等地工作生活的部分宗親,近千人出席了慶典活動。</p> <p class="ql-block">人仰南齊千載蒸嘗處士節(jié),</p><p class="ql-block">姓傳古縣萬年禮樂圣賢風。</p> <p class="ql-block">簽到處</p> <p class="ql-block">程門心香榜</p> <p class="ql-block">慶典場地</p> <p class="ql-block">觀看程氏文化墻</p> <p class="ql-block">祠堂門外</p> <p class="ql-block">各地賀彩條幅</p> <p class="ql-block">主席臺</p> <p class="ql-block">送賀匾</p> <p class="ql-block">晉祠列祖陞座及子孫拜祭</p> <p class="ql-block"> 序 : </p><p class="ql-block">華夏泱泱,洛水滔滔,物華天寶,源遠流長。</p><p class="ql-block">赫赫程氏,名門望族,丕振中原,濟濟蒼蒼。</p><p class="ql-block">南齊處士,派衍程江,以德化人,義化無雙。</p><p class="ql-block">旼公德范,客家首賢,姓俱江山,聲名遠揚。</p><p class="ql-block">至元改朝,逆勢不天,散離平遠,家道舉傷。</p><p class="ql-block">渾濁百年,傳承斷層,骨肉分離,選適四方。</p><p class="ql-block">新屯始祖,蓽路藍縷,客州河港,開基龍崗。</p><p class="ql-block">二百余年、香江衍支、居耕勤作、守見明光。</p><p class="ql-block">盛世開放,家鄉(xiāng)日異,高樓聳立,舊貌新彰。</p><p class="ql-block">裔孫一春,先贖舊祠,保留原貌,加固葺鑲。</p><p class="ql-block">重新規(guī)劃,協(xié)調征地,精心設計,聘請名匠。</p><p class="ql-block">出資鳩工,興建新祠,尋根溯源,訪客恵港。</p><p class="ql-block">譜碟失缺,祖考無諱,唯知祖父,四支衍芳。</p><p class="ql-block">合支歸一,以堂為胞,通冥神音,輩位列張。 </p><p class="ql-block">殿宇同輝,共享蒸嘗,延續(xù)祭祀,告慰先堂。</p><p class="ql-block">續(xù)譜尋根,輯睦宗支,秉訓毓秀,興家興邦。</p><p class="ql-block">各地宗親,移植深圳,視祠其根,祀典以常。</p><p class="ql-block">聯(lián)宗聚力,四海一家,開拓創(chuàng)新,盛舉共襄。</p><p class="ql-block">靈光所披,瓜瓞綿延,家興業(yè)旺,世代榮昌。</p><p class="ql-block">癸卯仲冬,告竣慶典,序之為記,共篤共商。</p><p class="ql-block"> 新屯村程氏宗祠理事會</p><p class="ql-block"> 癸卯年仲冬穀旦</p> <p class="ql-block">刻祠堂墻上的序與祖訓</p> <p class="ql-block">程 氏 祖 訓</p><p class="ql-block">興家望族,必有其固;興者在心,練達而典。</p><p class="ql-block">生不忘恩,學在致用;立以興家,達善世間。</p><p class="ql-block">修身慎獨,居正行和;人誠事敬,正心為先。</p><p class="ql-block">富莫驕奢,貧當自奮;為商有信,義利同添。</p><p class="ql-block">理以據(jù)正,秉義寬懷;為官仁本,視民如傷。</p><p class="ql-block">貴在俱進,篤定而謀;家國同舟,天理是瞻。</p><p class="ql-block">虛懷立雪,再坐春風;尚德紹熙,遵之益粘。</p><p class="ql-block"> 兩程三十一世孫 程道興</p><p class="ql-block"> 癸卯年仲冬穀旦立</p> <p class="ql-block">祖訓書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客家程氏始祖程旼 </p><p class="ql-block"> 始祖旼公生于東晉末年(公元419年),南梁天監(jiān)十七年(公元518年)辭世,享陽九十九壽。祖上曾居河南司州弘農(今靈寶縣北四十里境),后徙建康應天府(南京)。因政見、戰(zhàn)亂、饑荒,于劉宋中后期(公元466年前后)率全家及部分移民,經(jīng)皖南、江西,順江而下,漂泊千里,輾轉定居于南海義安郡海陽縣北之壩頭(今梅州平遠縣壩頭官窩里)。經(jīng)歷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四朝,秉信懷義,義化行鄉(xiāng),風范為世所敬仰。官民詠其德,名其都曰“義化”,鄉(xiāng)曰“程鄉(xiāng)”,源曰“程源”,江曰“程江”。南齊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建制程鄉(xiāng)縣,“程鄉(xiāng)”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宋代在壩頭始建程處士祠,后歷代建、遷六次,最后于明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由程鄉(xiāng)知縣在驛前街東街新碼頭(現(xiàn)梅城凌風東路109-111號)設置“程公祠”。 至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五月,文天祥抗元梅州出發(fā),揮師贛南,十一月,文天祥勤王兵敗退南嶺,旼公裔孫在平遠官窩里舉族抗元,慘遭屠殺。在現(xiàn)程旼故居對面的大榕樹下,當時由當?shù)厝耸斑z,埋葬著一百七十多具保家衛(wèi)國的壯士,人們稱為:福祖公王。至此致使家族孤兒寡母背井離鄉(xiāng),分散四方,傳承斷層的昏暗時期,至今已沒后人居住在平遠官窩里。 很多分支失散,往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廣東各地、海外等。主要支系至梅州丙村鎮(zhèn)大雅村亞寰公(潮嘉始祖、義化公祠)生八子,家族方繁衍昌盛,人文蔚起,主要分布在梅州、興寧、河源、惠東及海外等地,子孫眾多。 </p><p class="ql-block"> 龍崗新屯村程氏,苦于資料缺失,據(jù)傳說及多方尋根基本確定,屬客家旼公支系,祖上由梅州經(jīng)河源到香港元朗(廣能公),于1810-1820年間,因避事分遷龍崗新屯村,距今二百余年(需佐證)。</p> <p class="ql-block">不見古賢休恨晚,弘揚儒道正當時。</p> <p class="ql-block"> 客家文化的源頭活水</p><p class="ql-block"> 程旼官方稱其為:客家人文鼻祖、廣東古八賢之首、客家118位先賢之首。</p><p class="ql-block"> 1500多年前,社會紛爭,戰(zhàn)亂頻生,朝代頻繁更迭,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主流文化思想無法固化與形成。旼公生于一個官宦世家,熟讀四書五經(jīng),以《春秋》尤佳。劉宋時曾任史學士,任職建康,面對國家危難、百姓疾苦,他曾上書宋孝武帝劉駿,建言“對外應以和,對內應以仁”。不料,與當權者政見不一。諸多原因辭官回家。此時不僅是因為避戰(zhàn)亂、政見不同等原因,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程旼,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以及他所希望的理想社會形態(tài),毅然率領全家從應天府順水路,千里漂泊,尋找一個原始形態(tài)的地方,建造一個自己想要的社會區(qū)域,最終定居于今平遠縣壩頭。從此以自己的理念,實踐其抱負,融合、改變當?shù)禺屪迦说乃枷肫犯瘢d辦私學、教化鄉(xiāng)民、解決矛盾、濟困扶危、開辟山道、興修水利、傳播儒家文化和中原先進農耕技術,促進當?shù)亟?jīng)濟社會進步?!靶帕x著于鄉(xiāng)里”,其德行獲得當時統(tǒng)治者贊賞,譽其都為“義化”,鄉(xiāng)為“程鄉(xiāng)”,因此,粵東也就有了“先有程旼,后有程鄉(xiāng)”之說。他在平遠開天辟地,建基立業(yè)過程中形成的開拓創(chuàng)新、忠信待人、德義化人,崇文重教、和親睦鄰、秉義懷仁的程旼文化精神,切實讓人們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面貌得到極大的改善,倍受人們尊崇,好的社會形態(tài)蔚然成風。由此逐步形成了客家人:崇文尚德、吃苦耐勞、誠信創(chuàng)新、務實經(jīng)營、愛家報國、睦鄰友好的客家文化精神。同時使中原古漢語與畬族南蠻語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客家語系,所以說程旼及其精神是客家人文的源頭活水,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奠定了梅州世界客都的歷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自明朝官方修建程公祠,至今當?shù)卣疄橥诰颉⒑霌P程旼文化,于2007年先后召集專家學者,出資在平遠修建程旼故居、程旼公園、樹立程旼形象,傳承和宣傳程旼文化精神做了大量工作。受當時條件所限,急需升級故居的規(guī)模,充實文化內涵,升格為程旼客家文化紀念園,希廣大裔孫及社會各屆人士大力支持,配合政府做好升級工作,努力挖掘、弘揚和盤活程旼客家文化之源頭活水,對當今民族復興,建設和諧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p> <p class="ql-block">客家文化墻</p> <p class="ql-block">程林文化園</p><p class="ql-block"> 程林文化園位于河南伊川縣城西荊山腳下,占地10800多畝,地面建筑300多畝。原“程林”山門始建于宋微宗崇寧五年(1106年),后歷代有下詔屢修屢毀。至明景泰六年(1455年),明代宗皇帝朱祁鈺詔令兩程墓祠以顏(顏回)、孟(孟軻)例修建,“規(guī)制比于闕里”(于闕里指孔林孔廟)。因當時國庫空虛,加之缺少像周鑒、李驥那樣崇尚文化的地方官吏,致使煌煌圣旨竟不得落實。但明代宗詔令二程墓祠按照孔林孔廟規(guī)制修建,從客觀事實上確認了程顥程頤的圣人地位!直至二程31世裔孫程道興捐巨資興建程林,前后歷十三年于2017年清明節(jié)期間告竣慶典后,整體捐贈移交伊川縣政府文化部門管理。程林文化園主要分三部分,西側為程林墓園祭拜區(qū),中間為廣場及程廟紀念區(qū),東側為二程書院文化區(qū)。二期工程“二程文化碑林”正在興建中。程林是目前最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教育基地,傳承與弘揚理學文化,古為今用,對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程顥、程頤兄弟世稱“二程”,其創(chuàng)立的理學體系使孔孟儒家思想在歷經(jīng)了一千三百多年沉淀后,得以凸顯和升華,從而替代孔孟儒學登上正統(tǒng)寶座,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二程是孔孟之后唯一能與之相提并論的曠世大儒,他倆集儒學、易學、道學、佛學的精華,創(chuàng)立了以天理理論為基礎,以正人心、修道德、明義理為核心的理學。其以天人合一,理性主義世界觀;以成德、成圣的道德修養(yǎng)觀;以“中、正、誠、敬、恕”立身處世原則;以“公、德、仁、順、和”治國理政之道;以利不妨義的義利觀等思想,為幾成絕學的儒學開啟了洶涌澎湃的思想閘門,體現(xiàn)了河洛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中國思想、文化、哲學史上樹立起新的高峰,形成了宋明理學的思想體系,開辟了中國儒學發(fā)展的新階段,奠定了此后近千年中國正統(tǒng)文化的基礎。隨著中西方文明的日益交流,理學仍將對世界文明產生積極影響,二程理學遠播亞歐,為人類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發(fā)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p><p class="ql-block">二程理學之主要傳承學派:</p><p class="ql-block">理學之心學派:程顥—謝良佐—陸九淵—王陽明</p><p class="ql-block">理學之理學派:程頤—楊時、游酢—羅叢彥—李侗—朱熹。</p> <p class="ql-block">二程理學文化墻</p> <p class="ql-block">兩程故里</p><p class="ql-block">兩程故里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田湖鎮(zhèn)程村,是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的故居,初建于宋大觀元年(1107年)。明景泰六年(1455年)、弘治十三年(1500年),不斷完善,始具規(guī)模。明崇禎九年(1636年),祠廟毀于兵燹。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原址重建。</p><p class="ql-block">兩程祠為三進院落,分別為欞星門、誠敬門、道學堂。欞星門是兩程故里的第一座門坊,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雕梁畫棟,色彩絢麗,重檐斗拱,凌空欲飛,坊額上有兩程門人朱光庭題“欞星門”三個貼金大字。誠敬門是程祠的第二道門坊,建于明代,是一座懸山式斗拱高大門樓。</p><p class="ql-block">道學堂是祭祀二程夫子的正殿,為兩程故里的主體建筑。1991年重修,殿高17米,東西長27.66米,南北寬20.44米,重檐九脊殿,綠色琉璃瓦覆蓋,彩繪龍鳳,輝煌壯麗。門聯(lián)為:“春風和氣純乎純矣;烈日秋霜正者正也?!钡缹W堂明間設落地罩祀程顥、程頤塑像和牌位,上掛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二月,敕封“理學亢宗”匾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三月欽賜“學達性天”匾額,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欽賜“道光豐石,功著遺經(jīng)”、“學本誠明,性方成大”匾額。公元1901年,光緒帝、慈禧太后游洛陽龍門時,特派禮親王拜謁兩程祠,分別寫了“伊洛淵源”和“希蹤顏孟”兩塊匾額,分別懸掛在“堂內”東西梁下。</p><p class="ql-block">正殿兩側有東西廡房,中立門生木主神位。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立為橫匾式石刻兩方,分別鑲嵌在兩廡內的明間后壁上,照式依序刻錄93人。東廡匾曰“和風甘雨”,西廡匾曰“烈日秋霜”,系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所題,贊為師淳厚和師道尊嚴。</p><p class="ql-block">兩程故里存有宋、元、明、清各代碑碣石刻51方。</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兩程故里作為宋至明時期的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兩程故里坊,又稱牌坊,離兩程故里2里處的官道上,始建于明天順六年(1462年),明萬歷七年(1579年)重建為石坊,中門楣上嵌額枋,上刻“圣旨”和“兩程故里”,兩側門楣上各嵌一額枋,上刻立坊者官職及姓名。路經(jīng)此坊,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喜喪者不得催拉彈唱。</p><p class="ql-block">史評曰:“孟軻死,圣人之學不傳。道不行,世無善治;學不傳,千載無真儒……先生出,倡圣學以示人,辯異端,辟邪說,開歷古之沉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后明,為功大矣?!?lt;/p> <p class="ql-block">程氏公共文化墻</p> <p class="ql-block">慶典現(xiàn)場</p> <p class="ql-block">程為民致歡迎詞</p> <p class="ql-block">祠堂理事會長程一春致詞</p> <p class="ql-block">世界華人協(xié)會創(chuàng)會會長、世界籃球協(xié)會永久名譽會長:程萬琦宗長致詞</p> <p class="ql-block">河南中國程林文化園捐建者,程道興宗長致詞</p> <p class="ql-block">山東宗親代表程顯品會長致詞</p> <p class="ql-block">馬來西亞程氏總商會會長,程天送拿督致詞</p> <p class="ql-block">江西宗親代表程 功會長致詞</p> <p class="ql-block">福建宗親代表程道楊會長致詞</p> <p class="ql-block">嶺南二程支系代表程光淦會長致詞</p> <p class="ql-block">客家支系代表程理標會長致詞</p> <p class="ql-block">粵港澳臺海外程氏聯(lián)合會,程煥新總會長致詞,並宣布每年元旦組織深港地區(qū)宗親舉行拜祭宗祠活動。</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場進行各地贈匾、錦旗、字畫儀式</p> <p class="ql-block">歡慶花絮與合影</p> <p class="ql-block">共唱:程子之歌</p> <p class="ql-block">魔術表演</p> <p class="ql-block">家聲共振,宗業(yè)同興!慶典活動圓滿成功!讓我們以此為契機,努力挖掘客家程旼文化精神、弘揚二程理學真諦,古為今用,興家立業(yè),為經(jīng)濟建設服務!</p>